传递亚运圣火的文艺家面孔

潮新闻客户端 厉亦平 俞越 施涵予/采访整理
9月8日上午,万众瞩目的杭州第19届亚运会火炬传递启动仪式在杭州西湖涌金公园广场举行。作家、画家、作曲家、非遗传承人、博物院院长、亚运会开幕式总导演……他们虽然身份各异,却都有一个共同属性——文艺界的中坚力量。
他们手持亚运圣火,跑出属于自己的50米,为杭州亚运会注入文化的生机与力量。亚运会火炬在杭州、湖州、嘉兴、绍兴、宁波、舟山、台州、温州、丽水、金华、衢州依次传递,9月20日回到杭州,并完成最后一站传递。传递火炬的文艺人士面孔,让亚运与浙江文艺碰撞出不一样的激情。
杭州站第8棒 钱高潮
国家级非遗项目(鸡血石雕)代表性传承人
图片
“这是我人生的高光时刻。”钱高潮说,这50米,他穿过的是热烈的欢呼,期盼的眼光,“那一幕会永远刻在我的脑海里。”
为迎接亚运盛会,去年起,钱高潮就与家人以亚运为主题,创作了一组跆拳道、摔跤等项目的石雕作品,今年又持续创作了乒乓球、赛马、举重、篮球、帆船等等题材。“因为石雕和体育都是力量的体现,两者天然相融。”钱高潮说,体育是力量的动态化呈现,而石雕是力量的艺术化呈现。
作为非遗传承人,火炬手的身份让钱高潮更升起一种特殊的感受——“火炬是薪火相传,非遗也是薪火相传。”薪火要传递、传承下去,需要的是坚韧的心力,无悔的付出。“也期望我倾注一生的鸡血石雕能借亚运,让更多人认识到它内在所积淀的人文艺术。”
杭州站第53棒 叶佳星
南宋官窑瓷非遗传承人
图片
“能成为火炬手,参与到杭州亚运的盛会当中来,我深感荣幸。作为一名南宋官窑非遗传承人,我想不遗余力地贡献自身力量,积极投入各项‘文化助力亚运’的工作当中。”杭州亚运会火炬手、“南宋官窑瓷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传承人叶佳星说。
叶佳星曾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浙江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在杭州亚运来临之际,叶佳星带领团队创作了一系列为亚运献礼的作品,《南宋官窑冰裂纹青瓷象棋》已成功烧造,《亚运时代·南宋官窑运动印象刻瓷艺术》也在亚运村技术官员村文化空间展陈。
杭州站第54棒火炬手 麦家
著名作家、编剧
图片
作家、编剧麦家在接受采访时提到,“很荣幸,为亚运跑了一小步,也为我们这座城市、为我的人生跑了一大步。跑进了荣幸、跑进了幸福,也跑进了更多的期待。”
本次火炬传递路线兼具人文自然性,沿途的互动节目更是精彩不断,“人文气质”是麦家给出的关键印象词。“杭州这个城市属于历史赏饭吃,我们沿着人间天堂——西湖跑,跑进了风景,也跑进了历史和文化之中。这就是杭州的名片,也是杭州的特质。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从西湖到良渚,从今天回溯至到华夏五千年的文明,作为中国人、作为杭州人,我倍感荣幸。”
麦家与杭州的故事,就发生在西湖边的北山路上。对他而言,杭州的故事不止于此,有过去、当下以及未来。他认为自己有义务向中国、向世界、向全人类讲好杭州的故事。“通过亚运,希望杭州能走向世界,同时也让世界认识我们的幸福生活,远离争斗、远离战争、远离喧嚣,我们就像在西湖边的一棵植物一样,有和风细雨,有冬天的瑞雪,也有春天的勃勃生机,希望世界更美好。”
杭州站第55棒 徐天进
良渚博物院院长、考古学家
图片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摄
徐天进是良渚博物院院长,他先后参与并主持过晋侯墓地等重要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是国内公众考古最早的组织者和推广者, 在公众考古组织和推广方面具有比较丰富的经验。
圣火传递结束后,徐天进表示:这是五千年文明之火的传递。“高尚情操的养成,和强身健体的锻炼一样重要,‘身’、‘心’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前者和体育锻炼相关,后者和文化传习密切。”
杭州站第56棒 张捷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博导
图片
张捷是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博导,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在此次杭州亚运会中,为杭州亚运会奥体主会场创作设计方案,参与杭州莲花体育馆贵宾厅艺术品陈列设计的规划与实施。
能参与到火炬传递的过程中,张捷感到十分荣幸。作为美术界的火炬手代表之一,张捷很高兴能够为亚运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的基因之学,通过亚运会的平台可以让各国人民看到这项基因之学的文脉传承,对中国画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张捷说,“体育也是一种精神共富,文体不分家,倡导一种‘诗画江南’的精神。”
“心心相融,@未来”,在他看来,杭州是极具地缘文化的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万物互联的智能科技数字之城,对杭州来说亚运的举办是一次城市形象的提升。“亚运之光洒在江南大地上,我第一次参与国际级活动,倍感激动与光荣。”
温州站第3棒 张文
杭州亚运会吉祥物主设计师
图片
张文是温州人,此次来到家乡参加火炬传递。对于成为第三棒火炬手,他表示“3”这个数字对他而言意义重大。“杭州是中国第三个成功申办亚运会的城市,亚运会的吉祥物是‘三小只’,代表着三大世界文化遗产,是浙江乃至中国非常重要的三张‘金名片’。”在吉祥物61项运动造型,唯一一个“三小只”同时出现的项目是龙舟,在亚运会期间,龙舟项目将在温州龙舟运动中心进行。“这也是我的一点小小的私心,希望三小只能在我们家门口集合,为在温州举办的龙舟比赛加油,打call(网络用语,意思为加油打气)!”
温州第131棒 叶小鹏
温州商学院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图片
当记者打通叶小鹏的电话,他连续用了3个“激动”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这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此次不仅仅只是“火炬传递”, 对他来说更多的是传递一种工匠精神。作为叶氏黄杨木雕第六代传承人,叶小鹏从前人手中接过了叶氏黄杨木雕发展的“火炬”,更有这份责任将这棒“火炬”传承好。作为温州商学院产品与工艺美术系教授,他要把“薪火”传递的激情投入到学校高质量发展新赛道中,培养更多时尚非遗人才,他以学校的国家级众创空间为依托,以创业实践项目为载体,创立“叶小鹏艺术创业孵化”工作室,并入选温州市首批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名师工作室”重点培育项目,积极助推非遗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我们要坚守初心,不断创新,让黄杨木雕焕发出新的生机。”
温州第152棒 张成毕
中国美协理事、浙江省美协副主席
图片
“激动!幸福满满!更重要的是感恩!”能在温州967.9万人中成为一名亚运会火炬手,是自己人生的“高光时刻”,这一刻兴奋、幸福、感恩等情感交织在张成毕心中。
此次火炬传递交接时,张成毕与前后两位火炬手设计了“加油”、“点赞”两个手势,为亚运会、为温州加油点赞。年轻时的张成毕酷爱运动,现在剧烈运动少了,但还是会坚持走路。“亚运会在各个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大家心中播下了热爱体育的种子,享受奥林匹克精神、亚运会精神带来的体育的快乐。”
不久前,“龙翔亚运 舟竞瓯海”中国龙舟文化主题艺术展在温州开展,通过传统与当代的多元艺术表现形式,宣传推广中国龙舟文化和亚运精神。“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文艺工作者,我希望在在未来建设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让温州这座城市更有艺术味。”
金华站第111棒 章俊杰 
杭州亚运会奖牌设计团队、杭州亚残运会火炬主设计师、中国美院副教授
图片
章俊杰执炬奔跑,传递亚运精神。亚运会奖牌“湖山”从一千多份竞稿作品中脱颖而出,设计历时近2年时间。奖牌方圆相融,体现杭州三面云山一面城的江南画卷。
他表示:“心情非常激动,参与到亚运形象有关的奖牌和火炬设计几乎一千多天,始终精益求精,希望这次运动会与众不同,能为参与者留下美好的中华印象。”
衢州站第63棒 程功
衢州市简悟书画院
图片
余晓展/摄
第63棒火炬手程功,自幼失聪,他的书法作品曾在人民大会堂展出,其作品曾获中国书法"楷书年展"入展,连续三年入围浙江省书法和篆刻百家。部分作品被国家残疾人美术馆永久收藏。
程功于2017年考上四川美院,毕业后的程功选择了自主创业,开起了书法培训班。他表示,衢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孔子和围棋,“两子文化”是衢州文化的金名片。书法是中国国粹,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符号。作为书法老师,深感社会责任重大。
传递火炬,就像将前辈们的接力棒紧握手中那样,带去点亮心灯的地方。我一定会将书法的火种传递给每个学子,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每个学生练就一手好字。
杭州站第11棒 宋建明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杭州亚运会艺术设计总监
图片
在回程的车上,宋建明的心情还停留在刚才的情景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表示:“我非常荣幸被选为杭州亚运会火炬手!这是我从未想到过的幸运,是人生的一次重要的体验。在钱塘江畔,完成火炬的接棒、交接点火、开跑,向身边欢呼雀跃的拉拉队招手,不记得年岁,只享受欢快的时刻,可一下就到了交接处点火,再目送着接力的起跑者,我的活动就此结束,像梦一般恍惚……感谢亚组委的领导和我们部门的同事们,其实,是他们在夜以继日、不辞辛苦的工作,却是我独享这份快乐,为此我感谢亚组委我的领导和年轻的同事们!”
据了解,宋建明时2019年受聘19届杭州亚运会组委会艺术设计总监一职,任务是在亚组委的领导下,为杭州亚运会整体视觉形象品质的把关。作为中国美术学院的艺术设计学人,他深感恩于亚组委领导和校领导对我的信任,也是一份责任。
在这个过程中,他和亚组委的领导和同事们与所有参与亚运会各项领域数以百计的设计师及其团队共同努力,目的是为使杭州亚运会与杭州这座城市向亚洲乃至世界彰显出特有的诗性和韵味。“刚才,我手持火炬在跑,我看钱塘江对岸的奥体中心和眼前之江绿地的亚运氛围已经显现出我们预期——杭州亚运美学的精神:淡妆浓抹总相宜。”
“我感恩我们这个时代给予的机遇,我欣赏杭州市委市政府与杭州市民,包括年轻的设计师们,他们勇于抓住机会,不折不挠去追求美好的信念与创新能力。我相信杭州亚运会一定会是一届享誉海内外的精彩的亚洲体育盛会!”宋建明如是说。
杭州站第53棒 何水法
文旅部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宋画艺术研究院院长,浙江省特级专家
图片
何水法完成火炬传递后,热情地表示,作为文艺工作者代表之一,此次被选中担任亚运火炬手,他感到十分荣幸。
“今年在杭州举办亚运会,是天时地利人和的机会。”何水法说,“我们一定要当好东道主,抓紧这个机会,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了解杭州。”杭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西湖、京杭大运河、良渚古城遗址三大世界文化遗产;同时,又有勇立潮头、积极创新的活力。何水法见证了杭州几十年来的高速发展,站在高楼林立的钱江新城,他感慨于杭州日新月异的进步,对即将开幕的亚运会充满期待。
在何水法后一位的火炬手是吉尔吉斯斯坦奥委会代表,这使他回忆起曾在这个国家举办展览的经历。何水法一向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近几年创作了“亚运之花”系列作品,为亚奥理事会45个成员的代表花卉作画。草木无言而人有情,他希望用笔墨表达情怀,描绘大千世界,以艺术这一共通的语言联结世界人民,文明互鉴,美美与共。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