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显微镜下的「肾结石」,再也不敢少喝水了

近年来,肾结石发病率持续增高。数据显示,我国临床发生率为10%,且复发率很高。小小的肾结石,捣起乱来却可能让人痛不欲生。
图片
受访专家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肾脏内科主任医师 彭 晖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 周祥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营养科营养师 宋 新
显微镜下的肾结石什么样
一般来说,肾结石是晶体在肾脏中异常聚集而成,就像糖水冷却时,蔗糖会逐渐析出结晶成为颗粒。尿液中的钙盐、尿酸、胱氨酸等过度饱和时,同样会结晶成为固体,形成肾结石。
图片
图片
(电镜下的肾结石表面,滑动查看大图)
肾结石会损伤尿路黏膜,堵塞肾盂、输尿管或尿道,甚至引起剧烈腰痛、尿痛或血尿。尿路长时间堵塞会对肾脏功能产生不可逆的损伤,最终可能导致尿毒症。
四川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邱明星表示,多喝水是防肾结石最省钱、最方便、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身体处于缺水状态,尿液就会浓缩,其中本来处于溶解状态的物质(如钙质、草酸盐、磷酸盐等)可能因为过于饱和而沉淀,从而导致肾脏出现结石。
多喝水有利于多排尿,能促进小如细沙的结石(小于1厘米)排出体外,减少其在肾脏或尿道形成大结石的风险。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天饮水量为1500~1700毫升
得了肾结石,如果小于1厘米,建议增加喝水量促进结石排出;如果大于1厘米,喝水就不能过多过猛,以免引起肾绞痛,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饮水。
5类人群易得肾结石
大部分情况下,微小的肾结石不会引起任何不适,一些细心的患者可能会在排尿时发现“小石头”。但当结石长大后引起尿路梗阻,或随着活动、排尿发生移动时,患者就会感到两侧下腹部反复发作疼痛。
疼痛常常轻重不一,轻者仅为些许不适,重者极度剧烈,并向会阴和大腿放射,甚至引起恶心呕吐。
结石还可能通过尿路时损伤尿路黏膜,引起不同程度的血尿:轻者尿色正常,仅在显微镜下找到红细胞,重者尿色变红呈洗肉水样,最严重的尿色可呈鲜红色。
图片
随着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的改变,肾结石的患病率呈逐渐升高趋势,尤其是以下人群,更容易被肾结石“青睐”:
1.步入中年的男士;
2.亲属中有肾结石者;
3.长期服用维生素C、氨苯蝶啶、茚地那韦的患者;
4.从事高温作业的工种,如炼钢、锻造工人;
5.患有合并反复尿路感染、泌尿系统畸形、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
防肾结石要多喝水、调饮食
做到以下几点,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肾结石形成,防止复发。
1
多喝水,少喝甜饮料
每天饮用7~8杯清水(1.5~1.7升),基本可保证产生2升以上尿液。足够的尿液可减少溶质结晶析出成为结石,就像未化开的糖水中加入更多水便可溶解杯底的蔗糖。
图片
不能用甜饮料代替水。糖可能通过增加尿液中钙、草酸和尿酸的排泄,增加结石形成的危险。
磷酸盐、咖啡因等成分,也是促进钙排泄的因素。因此,碳酸饮料、咖啡、浓茶等饮品也要限量。
2
多摄入钙,少吃盐
常吃钙含量高的食物,如牛奶、酸奶等奶制品,豆腐、豆皮等豆制品,芥菜、小白菜等绿叶菜以及坚果。但补充钙剂不能预防肾结石,甚至可能起反作用。
充足的钙在肠道里可与食物中草酸结合,减少草酸吸收和在尿液中的排泄,使尿液草酸/钙的比值下降,降低肾结石发生几率。
图片
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摄入过多时,身体会努力排钠,同时会增加尿钙的排出量,从而导致肾结石的风险增高。建议每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不超过5克。
3
多摄入果蔬,少吃肉
多吃果蔬有助降低肾结石风险。除了钙,果蔬富含的柠檬酸盐、钾、镁等也有助预防肾结石。
草酸是形成含钙结石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来说,有点涩味的蔬菜草酸含量相对较高,比如菠菜、苋菜、茭白、竹笋、芦笋、马齿苋等,吃前用沸水焯一下,有助去除大部分草酸。
红肉、海产品等高蛋白食物摄入太多,会使尿液中的钙、尿酸和草酸含量增加,从而增大肾结石的危险。研究显示,高蛋白食物摄入越多,结石直径越大,数量越多。
图片
适量摄入蛋白质并不会引发肾结石,建议每天分别吃鱼虾、畜禽肉40~75克,蛋类40~50克。▲
本期编辑:邓玉
右下角点个在看再走
图片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我们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
我们不取吸引眼球的耸人标题
我们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媒体
请你相信原创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们愿意陪你一起认真走下去
人民日报主管   环球时报主办
微信ID:LT0385
图片
电话垂询
转载咨询:010-65363791
业务合作:010-65363765
喜欢,就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