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起“潮起亚细亚”雄风的杭州亚运会,开幕式这些亮点值得期待!

从行进中的千里江山,到气势磅礴的钱塘潮涌,从绵延不绝的绿水青山,到万人合唱时的万家灯火……备受期待的杭州第19届亚运会即将吹响号角,而本届亚运会精彩纷呈的开幕式,也将于9月23日晚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
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有何亮点?主火炬点火仪式有哪些设计细节?开幕式演出又有哪些值得期待的表演?大幕即将拉开:这里有古今文化的对话和穿越;裸眼3D技术与数字穹顶将科技感拉满;沉浸式感受博大精深的文化脉搏;主火炬点火仪式演绎数字版星火汇聚燎原;这些开幕式上震撼感正在等待我们开启。
每一幕场景,都让人神往。当开幕式这幅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的澎湃之情也应运而生。
图片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彩排画面。(图片由开闭幕式导演组提供)
以“潮起亚细亚”为主题,将自然、科技、体育之潮融会贯通
“潮起亚细亚”,这是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的主题,一目了然间,满满都是浓浓的中华文化底蕴。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总导演、总制作人沙晓岚表示,开幕式主题具有典型的浙江以及杭州符号与意象,“灵感来源就是钱塘江大潮,勇立‘潮’头,‘潮’是最能代表浙江地域特色性的元素,开幕式上还会体现国风之潮,运动之潮,数字之潮等。”沙晓岚透露,整场亚运会开幕式的仪式及表演,都会以水为串联,通过“潮起亚细亚”展现新时代中国与亚洲、与世界的文化交融。
开幕式共分为“国风雅韵”“钱塘潮涌”“携手同行”三大篇章,将杭州五千多年文明史、千年宋韵文化与数字之城的特色融合展现:距今五千多年历史的良渚文化,让观众感悟文明之光照亮历史前进的力量;南宋时期的文化精神与现代文明智能的杭州,通过一座拱宸桥连接在一起,形成一场古今文化的对话和穿越;通过3D双威亚技术,气势磅礴的钱塘江大潮在观众面前全新呈现;G20时西子湖畔的《梁祝》双人舞,这次也要惊艳亮相;一幅“鲜活”的《富春山居图》在观众面前铺陈展开,演员是画中人,观众也成为画外景;此外,开幕式现场还将运用音乐剧的表现方式,来体现亚洲一家亲,全亚洲人民携手同行的主旨……
图片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彩排画面。(图片由开闭幕式导演组提供)
沙晓岚介绍说,整场开幕式,通过地屏、立体透视网幕的配合,加上裸眼3D、AR+AI等先进技术,将一系列体现浙江人文、历史和发展的元素“搬”到舞台之上。这些都是自然、科技、体育之潮的体现,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将“潮”的概念贯彻到底。
润物无声的故事表达,中华风雅文韵处处含情
杭州亚运会开幕恰逢中国传统节气秋分,当这场盛大的活动与传统的中华文化相连,一种绵长且深厚的文化力量也将在舞台上展现。
秋分时节,是金色收获的喜悦,这一天来到开幕式现场,可以看到良渚的先民们庆祝丰收的方式,寓意着全亚洲的人们都能够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沙晓岚说:“润物细无声,整场开幕式都会在一些细节和点滴中,让观众去领略中国的传统文化。”
开幕式总撰稿冷凇也介绍说,开幕式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双向奔赴。整场开幕式的仪式及表演以水为串联,“大家知道杭州的几张名片,钱塘江、大运河、西湖、西溪湿地都是跟水相关的。所以我们想把‘水’作为整场开幕式文学串联的整体元素。‘水’元素的体现,既是中华文明良渚文化的探源,又是浙江文化、杭州文化的溯源,它也是亚洲各国山水相依的结缘,表达着我们对未来美好中国的祈愿。”
图片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彩排画面。(图片由开闭幕式导演组提供)
水与潮,是亚运会开幕式最动人的笔触。上篇“水”是水墨入诗画、烟雨染江南的唯美画卷;中篇的“水”聚集成潮,泛出动感浪花;下篇的“水”是绿水青山,是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时也寓意着中国和亚洲各国(地区)山水相依,携手同行。
“从表演的过程中能把’水’和‘潮’的视觉表达做到震撼人心的高度,再到舞台演绎中,中华风雅文化中‘水’的意向,同样实现崇高美和婉约美交融而生。”比如“宋韵”与“诗词”的美学细节,在开场的游船表演中,导演组把“琴、棋、书、画、诗、酒、茶”放进了道具里。“每一艘宋韵游船上,都在演绎着宋韵风雅的故事,包括在窗口的角度,也有很多人在进行表演,让大家能够感受到,其实生活之美就在身边。”此外,开幕式导演组还设计了油纸伞灯,伞灯亮起,VR、AR和虚拟视像的灯笼遨游天际,每一幕演出,皆是浩浩汤汤的中华风雅之美。“当这幅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每一位舞蹈演员都化作一支画笔,用舞姿来进行山水画的勾勒,呈现出时代精神的面貌。”
最后的时刻,观众们会看到古临安和今杭州古今对望的景象,导演组利用虚拟技术,将一副万家灯火的古今相辉映的场景呈现在大众面前。“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澎湃而出,象征全亚洲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
“数实融合”,打造最具科技感的主火炬点火方式
开幕式最让人期待的,无疑是亚运会主火炬的点火方式,对此,沙晓岚也透露,开幕式对AR技术和数字科技的运用冠绝历届大型体育盛会,点火仪式也不会例外,将实现“数实融合”打造亚运史上首个数字点火仪式,向全球观众发出“共筑未来,点燃希望之火”的邀请,营造“世界共此时”的和美画卷。
图片
△开幕式总导演、总制作人沙晓岚。(新华社图)
沙晓岚认为,点燃主火炬塔的理念,要回归到体育的本体,就是强身健体。“强身健体绝不是几个人或者几群人的事,是全民的事情,我们需要一个很好的平台来支撑我们的开放式创意。就希望更多的人来参与,不光是中国人、外国人、亚洲人、全世界人都来参与,都来当火炬接力手。”
沙晓岚透露,开幕式当晚,上亿人次的线上数字火炬手的“小火苗”,将会汇聚在钱塘江上,在运动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个数字人的形象。数字人手持亚运火炬,踏着浪花,来到“大莲花”上空,和现场的第六棒火炬手走到火炬台前,共同点燃主火炬。
据了解,目前数字火炬手人数已经突破上亿,上亿人次参与数实相结合的点火方式,是全世界的首创。
此外,为了进一步贯彻环保理念,开幕式将采用电子烟花表演。届时,三维动画、AR技术展现的数字烟花将在城市上空绽放出最绚丽的光彩。现场的观众可以通过大的“网幕”(185米宽、15米高)看到渲染的烟花,加上通过采集烟花真实的动向,一种视听交融的震撼效果也会油然而生。
潇湘晨报记者周诗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