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我家乡 护我太行——环太行山四省(市)司法协作保护生态环境纪实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坐在飞驰的高铁上,这首激昂奋进、让人热血沸腾的抗战老歌在耳边回荡。穿越时空,85年前,冼星海谱曲的《在太行山上》,唤起和激励着千千万万英雄儿女奔赴前线,浴血奋战在太行山上……
此时,2023年9月4日,我离京去河北邢台,参加北京、河北、山西、河南四省(市)高院及太行山地域18家中院在那里举办的首届太行山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协作联席会研讨会。“践行两山理念,共护绿色太行”“爱我家乡,护我太行!”太行山域法院人齐聚首,共话环境保护司法协作。
金戈铁马说太行:
中华之脊的红色、绿色与精神底色
八百里巍巍太行,雄踞京冀晋豫,是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地理分界线,更是华北地区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百余人的联席会议尚未开幕,报到伊始、见面寒暄、散步交谈,关于太行山的话题已是热度飙升。
他们说,太行山是母亲山,山川河流稻香,乡关家国故园。山峦孕育资源,河流四伏奔腾,为北京、大同、太原、安阳、邯郸、邢台、邺城等古城文明提供了生命之源;太行绵延文蕴久远,精卫填海、女娲补天、愚公移山、胡服骑射、负荆请罪、毛遂自荐……耳熟能详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流淌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记忆;始祖文化、古都文化、佛道文化、红色文化构成了太行山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
他们说,太行山是英雄山、红色山,千沟万壑,断崖绝壁,每一块山石都书写着威武不屈的精神。烽火硝烟,金戈铁马,发生过一系列惊天地、泣鬼神、光耀千秋的重大历史事件。卫国抗日的英雄史诗是太行山最为浓墨重彩的民族记忆,八路军挺进山西,在太行山区建立晋察冀、晋冀鲁豫等敌后抗日根据地,长治是八路军的故乡、子弟兵的摇篮;邢台前南峪抗日军政大学培养了大批抗日中坚力量;西柏坡是革命战争时期最后一个根据地,是进京“赶考”的出发地,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人民司法事业于此发韧。
他们还说,太行山是一座有精神力量的传奇之山,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愚公移山、女娲补天的传说,体现了中华先民与大自然抗争、修复生态环境,锲而不舍的拼搏勇气和牺牲精神;“挂壁公路”、“人工天河”红旗渠,镌刻下太行山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太行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积淀和延续,抗大精神、西柏坡精神、吕梁精神、红旗渠精神激励了一代代中华儿女接续奋斗。
他们今天说,太行山是绿色山,森林茂密、树种丰富,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基地,是四省(市)的“空中家园”,更是华北平原的天然屏障、资源供给地和生态命脉。可谓太行一山起,华北万物生。加强太行山生态保护,赓续太行红色血脉,对保障国土生态安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携手保护“中华之脊”太行山生态环境是国之大事、四省(市)之要事。
部门联动护太行:
以司法之力守护蓝天碧水净土
“习近平总书记先后10次视察河北,要求建设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这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伴随着浑厚有力的画外音,壮美太行的深谷流瀑、森林草甸映入眼帘。联席会议开幕式的第一项,与会代表一起观看了专题片《司法护航太行山绿色发展》。
“法治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武器。” 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黄明耀在开幕式上讲道,近年来,河北法院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原则和恢复性司法理念,建立健全太行山-燕山、白洋淀、大运河、衡水湖等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机制,尤其是太行山绿色发展是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的重点工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好生态环境司法保护,首先要有一支队伍。河北高院副院长徐茂明介绍说,目前,河北法院已设立环境资源审判专门机构90个,行政区划集中管辖机构16个,共有专门审判人员360余人;积极探索实行民、行、刑、执案件“四口归一”审理,环资审判有了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
保护太行,不是法院一家的单打独斗,人民法院必须要与政府多部门联动协同作战,打造共治模式。
为此,河北高院与省生态环境厅等部门会签多个文件,统一司法执法尺度,明确办案流程;与省检察院共同聘请60名公益诉讼技术专家,解决公益诉讼鉴定难。
“环保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更加顺畅高效,多部门协调联动日趋常态化,凝聚形成环境保护合力。” 河北高院环保庭庭长张晓梅说。
高院统筹规划,中基层法院能动创新,积极尝试。邯郸、张家口法院与多个部门建立环资保护多元治理协调联动机制,保定中院确定涞水、易县法院,石家庄中院确定平山法院,集中管辖涉太行山片区环境资源案件,提高了审判质效……
守护绿色太行,河北法院在行动,北京、山西、河南也同样下足了功夫。
北京高院副院长安凤德介绍说,在首个“8·15”全国生态日到来前夕,北京四中院及门头沟法院、房山法院等8家法院统一挂牌成立环境资源审判专门机构。这标志着全市法院建立起“高院1+中院1+基层7”的环境资源审判专门机构体系。
山西高院专委邓一峰说,山西法院依法审理各类环境资源案件,与相关行政部门协作配合,密切工作联动、矛盾联排、纠纷联处,健全生态司法保护多元共治格局,建立协作联动机制。山西全省法院积极构建和参与内部联动、外部协作、跨省跨县的生态保护协作机制,共同化解区域分割与流域整体性、部门分治与生态系统性之间的矛盾,共同应对治理和保护工作具体问题,形成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合力,有效推动了太行山西侧环资旅游建设。
在河南高院的统筹下,郑州铁路运输法院以及林州市法院、新乡市牧野区法院挂牌设立太行山生态环境保护第一、第二法庭,集中管辖太行山环资案件,有效解决了之前按行政区划管辖、专业化程度不高、裁判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实现了对太行山河南段生态环境的系统整体保护。
河南高院专委陈连东说,近年来,河南法院以环资案件集中管辖为抓手,深化内外联动,推行“林长+法院院长”机制,能动司法全力护航太行山河南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太行山域各地各级法院,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法院间协作配合,持续深化跨区域、跨部门生态治理协作体系,切实扛起了太行山生态保护的司法担当。
再为太行着绿色:
司法审判与生态修复同步推进
会议在“城市绿心”园博园召开,真没想到,它的前身是邢东煤矿采煤塌陷区,如今成了邢台生态修复的新典范。
漫步其间,江南园林的细腻婉约之美、北方园林的恢弘大气之貌让人赏心悦目,两大主展馆、六大古典园林、13个各具特色的城市展园以及24座造型各异的桥梁排闼而来。最醒目的红色建筑,是全国唯一集中展示太行山文化的综合性展馆:太行生态文明馆,全面介绍了太行山生态保护的今昔变化。
像园博园这样的生态修复,也是邢台法院探索创新环资审判执行机制的有益尝试。邢台中院院长赵倩说:“我们坚持司法审判与生态修复同步推进,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专用账户,建设生态修复司法保护教育基地,通过增植复绿、建设环境保护宣传长廊等方式,达到异地补植、恢复生态、总体平衡的司法修复效果。”
2020年12月1日,邢台中院从专用账户划拨600万元,当地政府投入配套资金700万元,河北首家生态修复司法保护教育基地(1号基地)在沙河市开工。2018年以来,邢台法院审结环资案件1206件,判令生态损害赔偿金1.14亿元,划拨使用3800余万元,带动地方政府投入配套资金3亿元,建成8个此类基地,累计复绿面积1688亩,增植新绿180万余株,年均固碳5400吨。在刑事高压震慑和有力司法宣传下,全市环资刑事案件从2020年的161件下降至去年的63件,今年1-8月仅有40件。
在去参观生态修复司法保护教育基地的路上,邢台中院教培处处长刘霞介绍说:“5号基地平整场地40.3万平方米,植绿77万余株,播撒草籽1800余公斤;7号基地协调生态环境损害专用账户资金500万元,临城县政府投资2.2亿元,启动汦河修复项目,这起泜河非法采砂案的办理在太行山区生态保护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把污染者治理、损害者赔偿、开发者养护、受益者补偿综合贯通起来,逐步建立起刑事制裁、民事赔偿与生态补偿有机衔接的环境修复责任制度,实现了惩治违法犯罪、修复生态环境、赔偿经济损失“一判三赢”的法治效果,走出了一条“保护、打击、修复”为一体的生态环境保护新路。河北高院专委曹洪涛对邢台法院的新探索作出这样的评价。
 站在7号修复基地上放眼望去,白鹭飞处漾碧波,举目遍野尽披绿,如今的泜河,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河畅水清、鱼翔浅底、岸绿景美的山水画,曾因无序采砂、满目疮痍的泜河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从无到有,循序渐进,分布于太行山邢台段内的8个生态修复司法保护教育基地,宛如绿色海洋中的一串明珠,“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成为太行山麓赏心悦目的风景线。
司法协作初实践:
在现实需求中萌芽发展壮大
近年来,护航太行山生态保护取得了较好效果。但是,由于地区间司法协作不畅,司法审判理念存在差异,裁判标准不统一,容易造成各自为战。黄明耀院长说:“河北高院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创新工作举措,整合司法资源,统筹推进、全力服务保障太行山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和治理。”
2021年2月20日,在河北高院倡导推动下,太行山沿线邢台、邯郸、石家庄、保定、张家口五市中院签订了《太行山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协作备忘录》。同年4月16日,首届太行山河北段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协作联席会第一次会议在邢台召开,太行山河北段一体化保护司法协作机制正式建立运行。河北高院倾力打造协作交流平台,指导邢台中院创办《太行山河北段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协作专刊》,研发环境资源审判一体化平台,五地中院环资庭建立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提升太行山司法保护效率和效果。
齐聚太行主峰,共话协作未来。2022年6月29日,河北高院在张家口蔚县小五台山下组织召开太行山河北段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协作联席会第二次会议,总结一年来的司法协作工作,研究谋划更大范围的协作。黄明耀院长提出:“进一步谋划与北京、山西、河南等太行山周边省(市)的更宽领域环境司法协作,凝聚起共同保护太行山这一红色圣山、华夏文脉的强大司法合力。”
其时,在跨省域司法协作方面,四省(市)基层法院的积极探索,已呈星火燎原之势。比如,河北磁县法院与河南安阳殷都区法院,河北武安法院、沙河法院与山西左权法院,建立环资类案件审执协作机制;河北大名法院与山东莘县法院、冠县法院、河南南乐法院建立三省四县法院司法协作机制;河北涉县法院与山西平顺县、壶关县、河南鹤壁市、安阳市等三省8家基层法院签署司法保护跨区域协作协议,建立资源信息共享、案件司法协助、裁判标准统一、区域司法联动机制,合力激活环太行山环境资源司法保护“一盘棋”;京津冀21家基层法院共同签署了相关协议,初步建立了官厅水库、密云水库、大运河等上下游各法院之间的司法协作机制,重点生态区域的协同共治次第展开。
跨省协作新起点:
东西南北更广更深的“四手联弹”
环资法官各抒己见,专家学者精彩点评。9月5日下午,一场以“践行两山理念,共护绿色太行”为主题的研讨会召开。此前一年间,围绕太行山生态环保,畅通联络、协作机制等,主办方收到调研论文172篇。研讨会上,“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协作机制研究”“环境资源案件的跨行政区域集中管辖的困境与出路”等等话题,引发了深度思考和热烈讨论。“太行山环资保护这类案子,具有做出成熟裁判规则的条件和基础。只要做好了,形成可复制经验,就是一种规则创设,对全国都有借鉴意义。”北京高院环资庭庭长宋毅点评说。
山西高院专委邓一峰说:“这次研讨会在司法协作机制建设、损害赔偿资金管理、生态修复方面,大家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为我们下一步开展太行山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理论基础。”
9月5日上午,《环太行山四省(市)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协作框架协议》签订,一张四省(市)高院领导牵手的照片定格了历史瞬间。这次首届联席会议提出建立环太行山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协作机制,并规定十项具体协作事项,积极构建跨区域联动的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加强环太行山区域各法院之间在审判事务、裁判标准、审判资源和法治宣传等方面的协同配合,推动太行山一体化环境区域治理体系建设,促进太行山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在立案方面,积极开展诉源治理司法协作,落实司法便民和司法救助措施,畅通环资案件立案绿色渠道,统一立案登记标准,推行网上立案、四省(市)间跨域立案;在审判方面,加强环资案件跨行政区划开庭审判、调查取证、证据保全、行为保全、财产保全、裁判文书送达等方面的配合协助;在执行方面,加强大气水流域和土壤污染、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跨行政区域环资案件修复生态环境、禁止或限制行为、劳务代偿、第三方治理、金钱赔偿等方面执行联动。
此外,还将共同加强环资审判团队建设,举办环资审判业务研讨班、开展环资审判理论研究,建立太行山区域环资审判专家库,为太行山环资审判协同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这次联席会议是我们四省(市)司法协作史上一个新的起点。”黄明耀院长指出,协议是宣誓、是倡议,更是责任和使命。河北法院作为司法协作机制建设的倡议方,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做到一条心协作,推进协作协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坚决织密筑牢守护太行绿水青山的“司法屏障”。
“我们要切实把协作机制作为大事要事,抓在手里、扛在肩上,积极推动跨部门、跨地域、跨层级沟通协作,促进太行山生态环境保护优势资源互补、协作机制共建、绿色成果共享。”参会法官纷纷表示。
众行才能致远,合奏才出强音。太行山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全局性事业,需要四省(市)统一规划,协调联动。最高人民法院环资庭庭长刘竹梅提出:“要坚持系统思维,增强司法保护的协同性,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司法协作走向纵深。希望各地把协议确立的工作机制用起来,让协议规定的措施活起来,让太行山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真正协同起来。”
司法携手同行,共护壮美太行。环太行山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协作机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动实践,是创新和加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一体化保护的有力举措。四地同行,风生水起。太行脚下,一幅和谐共生、良性互动、永续发展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风光无限。
作者单位: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