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寻找F-35战机,看失事战机“僵尸飞行”

当地时间2023年9月18日晚,在长达28小时紧锣密鼓的搜寻过后,美国军方在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联合基地东北方的一片田野上,找到了此前失踪的F35B战机残骸。社交平台上流传的航拍视频显示,田野上有大片焦黑的土地,一侧的树林中一片狼藉,大量树木被撞倒,而且有明显过火的痕迹。
前一天,一架F-35B“闪电”II型联合攻击战斗机在例行演练中突发事故,飞行员在紧急情况下选择弹射逃生。此后,该战机以“僵尸状态”继续飞行,并在南卡罗来纳州上空失联。为了找回失踪的F-35B战机,美国多军种和多部门联合出动,并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寻机启事”,向民众公开征集线索。
一起大规模寻找战机的离奇事件在网上引发热议,不少人觉得不可思议。
南卡罗来纳州联邦众议员南希·梅斯在社交媒体质问:“怎么搞的,你们怎么弄丢一架F-35?为什么会没有追踪设备?还得请求民众帮忙找到战机并上交?”
“空军训练基地一般建立在城市郊区,雷达部署不可能面面俱到,当飞机失速后处于较低飞行高度时,雷达探测不到目标并不罕见。更何况F-35B战斗机具有出色的隐身功能,其雷达反射面积极小。”前海军军官王群怀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事实上,战斗机在无人状态下自行飞走并不是没有先例,曾有战机在脱离驾驶员掌控后长途飞行近千公里,直到燃料用尽后在异国坠毁。
“战机去哪儿了”
“如果你有任何可以帮助我们找到F-35战机的线索,请致电基地防御行动中心。”当地时间2023年9月18日,美国查尔斯顿联合基地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则“寻机启事”,引发舆论关注。
失踪的战斗机隶属于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二航空联队第501战斗机攻击训练中队,该中队主要负责飞行员训练。
9月17日下午,一名美军飞行员驾驶F-35B“闪电”Ⅱ型战斗机,从查尔斯顿联合基地起飞,执行训练任务。但不久后,战机突然出现意外事故,飞行员在生死关头选择弹射逃生。下午2时左右,该飞行员在被查尔斯顿社区安全落地,随后被送往医院,但其所驾驶的F-35B却下落不明。
查尔斯顿联合基地一名发言人告诉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飞行员弹射跳伞后,战机处于自动驾驶模式,使得追踪变得更加复杂。法新社报道称,该战机将以所谓“僵尸状态”继续飞行,直至坠落。
值得注意的是,事发时另有一架F-35战机伴随飞行。但飞行员并未继续跟踪无人驾驶飞机的踪迹,而是选择返回基地。
战机失联后,美国军方迅速联合海军陆战队、海军以及美国联邦航空局、民用空中巡逻队和南卡罗来纳州当地执法部门,围绕北查尔斯顿市以北的莫尔特里湖和马里恩湖一带,从空中和地面展开立体搜索。9月18日傍晚时分,数架搜寻飞机在威廉斯堡县斯塔基镇附近一片树林和农田地区盘旋。
一天一夜的搜寻过后,美国海军陆战队发言人证实,在威廉斯堡县一片田野中找到了F-35B战机残骸。坠机地点距离查尔斯顿联合基地约129公里。
“F-35B兼具隐身、短距起飞、垂直降落等诸多优点,具有高水平的通用性和互操作性,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受欢迎的战斗机之一。”英国知名防务媒体网站“谢泼德传媒”评价称。但就是这样一款被誉为“未来空战主力杀手”的先进战机,却在美国掀起了一场“战机去哪儿了”的网络群嘲。
美国广播公司新闻撰稿人、退休上校史蒂夫·甘亚德吐槽说,“尽管它是一架隐形飞机,但如此昂贵、如此复杂的飞机竟然会消失,这确实很荒谬。”
“雷达捕获隐身战机其实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容易。”王群怀指出,一方面,对空警戒雷达仰角偏高,发射的电磁波基本上是直线传播,战机要飞到足够高度才能被有效识别;另一方面,F-35B战机最高飞行速度最高可达每小时上千公里,几分钟就可以飞行上百公里,一旦应答器失去作用,雷达基本上看不见,就只能靠肉眼搜索。
F-35战机加装有龙勃透镜,王群怀表示,这就是为了故意增大反射信号,在降落时便于被空管雷达发现,“当然在需要隐身飞行时,龙勃透镜会被收起”。
目前,美国军方将该事故认定为严重等级最高的A级事故,但并未透露涉事飞行员的名字,也没有公布事故发生的原因。
其实,这不是F35-B战机第一次发生A级事故。四个月前,驻日美军一架F-35B战斗机在飞行训练中发生零部件脱落,该战机随后返回岩国基地。
米格-23横穿欧洲
先进战机的离奇失踪让人诧异,但这并不是史上头一遭。三十多年前米格-23战机的“僵尸飞行”经历,比F-35B更为传奇。
1989年,横亘在东、西德之间的柏林墙仍然高高伫立,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在欧洲紧张对峙。
据公开记载,7月4日早晨,刚刚结束休假的尼古拉·斯库里丁上校像往常一样坐上米格-23战斗机,从波兰科沃布热格附近的巴吉兹空军基地起飞。对于这位驾驶经验丰富的飞行员而言,这不过是极为寻常的一次飞行训练,没想到这一天会被载入世界航空史。
当斯库里丁驾驶飞机爬升至150米高度时,他突然发现发动机加力燃烧室推力骤减,意识到飞机开始下坠的斯库里丁立即向地面指挥中心报告了发动机故障问题。在接到塔台弃机跳伞的指令后,他果断按下紧急抛盖按钮,米格-23战斗机座舱盖脱离机身,斯库里丁被安全弹射出座舱。
但出人意料的是,这架无人驾驶的米格-23战斗机并未如预想中那样葬身波罗的海,反而在弹射作用下突然抬起头向上爬升,并很快恢复了正常飞行姿态,从波兰北部上空向西飞去,并横跨当时的民主德国(东德)。
尽管驻扎在波兰境内的防空雷达识别出了该战机,但误以为是常规训练,其飞行轨迹并未受到干扰。不到半个小时,米格-23战斗机进入联邦德国(西德)境内,被北约部署在汉堡的警戒雷达发现。
北约军事指挥部在收到警报后,紧急出动驻扎在荷兰境内的两架美国F-15战斗机进行拦截。与美国战机的严阵以待相比,这架米格-23战斗机没有做出任何规避动作,保持着既有速度平稳飞行。
当已做好空战准备的美国飞行员逼近米格-23战斗机时,他们发现该战机没有座舱盖,也没有飞行员,更没有携带弹药。于是,北约军事指挥部解除拦截指令,命令两架F-15战机尾随米格-23战机。随后,米格-23战机一路西行飞跃荷兰领空,并进入比利时。
当地时间上午10时30分,在距离比利时首都80公里处,油料耗尽的米格-23战斗机坠落在比利时西部科特赖克贝勒海姆镇一所民宅,在家中睡觉的19岁少年维姆·德拉尔不幸遇难。
而此时,苏联正在波罗的海寻找米格-23战斗机的残骸。直到看到西方媒体的报道,苏联才知晓自己的战机在无人驾驶状态下继续飞行了79分钟,跋涉逾900公里,横穿波兰、民主德国、联邦德国、荷兰以及比利时五国,最终在比利时坠毁。
7月6日,比利时就飞机坠毁事件向苏联提出抗议。最终,苏联向比利时支付了约62.5万欧元的赔偿金,其中大部分补偿给德拉尔的家人。
玉米田轰炸机”绝地逢
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市是飞机发明者莱特兄弟的故乡,这里有着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军事航空博物馆——美国空军博物馆。据官网介绍,该博物馆收藏着自一战以来的约400架航空航天飞行器。
在美国空军博物馆展出的各类飞机中,其中一架采用大三角翼设计、机身呈蜂腰型的F-106战斗机似乎并不显眼。但其劫后余生的传奇经历,被一代又一代的美国飞行员口口相传,他们将其视为幸运战机,并亲昵地称它为“玉米田轰炸机”。
1970年2月2日,飞行员加里·福斯特中尉驾驶着这架尾号为580787的F-106战斗机腾空而起。与此同时,另有3架F-106伴随起飞。
这是发生在美国蒙大拿州马尔姆斯特罗姆空军基地的一次例行战术对抗训练。按照原计划,福斯特中尉将和其中一名飞行员组成一队,和另外两架F-106战机展开对等空战演练。不过,由于其中一架飞机阻力伞出现问题,原定的双机对抗项目变成了一场“一对二”的“战斗”。
但当福斯特中尉驾驶F-106战斗机快速升至万米高空时,战斗机突然失速陷入极其危险的水平旋转状态,随后急速下降至约3657米高度。福斯特多次尝试旋转恢复程序,但均未成功,随后将自己弹射出飞机驾驶舱。
由于飞行员弹射后导致战机重量减轻,重心发生变化,再加上座椅冲出飞机的爆炸力将飞机的机头向下推,F-106战斗机摆脱了旋转,在无人控制的情况下进入稳定滑翔状态,以每小时三百多公里的速度平稳直线飞行。而这正好是F-106战机正常状态下进行着陆的进近速度。
挂在降落伞上的福斯特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座机越飞越远。随后,他降落在附近山区里,被当地居民用雪地摩托救了出来。
而他所驾驶的F-106战斗机则在飞行一段距离后,安全着陆在蒙大拿州大桑迪附近的一片玉米田,它甚至在滑行过程中完美绕开了田地中央的岩石堆。
当地警方赶到降落点时,飞机发动机仍在正常运转,雷达还保持扫射状态。一小时四十五分钟后,F-106战斗机燃料耗尽,发动机自动熄火。
随后,加利福尼亚州麦克莱伦空军基地后勤中心的技术人员抵达现场,他们惊讶地发现除了机腹几米长的擦伤外,整个战机受损程度很小。一名救援官员甚至表示,如果损坏程度再轻一点,他就会直接驾驶该战机返回基地。
在王群怀看来,有人战机在无人操控的情况下自行降落是万中无一的事,基本很难实现。“飞机降落是飞行中最危险的环节之一,需要通过减速和下降来保持合适的速度和高度,还要调整机身姿态和推力来适应跑道位置和气流情况,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对飞机降落造成威胁。”
不过“战争历史在线”网站称,地面上厚厚的积雪为战机轻盈着陆提供了缓冲。
F-106战机被运回加利福尼亚州后,空军工作人员对其进行修复,该战机后续又重新投入使用。1979年,福斯特再次驾驶这架战机飞上蓝天,在佛罗里达州廷德尔空军基地参与训练。
1986年8月,这架编号为580787的F-106战机退役,随后被捐赠给美国空军博物馆。几年后,F-106战机全部从美国军队退役,并于21世纪初彻底告别历史舞台。
南方周末记者 王航
责编 姚忆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