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别人家的孩子,到辱华、阶下囚,季子越为何没有感恩之心?

最近,很多网络自媒体重新回顾了3年前一个引发热议的人物——季子越。
2020年6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学生季子越在国外社交平台上美化日本在二战时期的侵华行为,还多次称中国人为“支那人”,公然侮辱国人和同胞。
一个国内顶尖学府的高材生,拿着国家的钱公费出国留学,竟然公然辱国?!季子越的言论引起轩然大波,国内网友义愤填膺,完全无法忍受这种行为。
很快,中国科学院大学发布通报,证实季子越是该校学生,并对他展开调查。季子越发现事情闹大了,也迅速公开认错、道歉,称会深刻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过,网友们对季子越的道歉并不买账,认为他的辱华言论已突破了国人的底线。
2020年7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发布了对季子越的处分情况的通报,开除了他的学籍。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被开除学籍后,季子越没有任何反省和悔改,他再度出国,变本加厉,继续发表辱国言论。有网传消息称,他被开除学籍后在美国待了1年,后来由于签证到期,他被遣返回国。他刚下飞机时就被警方逮捕,并以侮辱烈士、歪曲历史等罪名被判入狱3年。
很多网友想不明白,季子越从小接受国内的教育,是名校高校生。在大众的认知里,成绩优异的高材生应该成为国家的骄傲、社会的栋梁,品行和素质比普通人更高。
可季子越为什么这么扭曲、极端,不但不爱国,还辱国?是什么样的成长环境塑造了他?
之前,我们曾经对这个事件写过文章,而今天这篇文章,我想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希望能帮助为人父母者从中吸取教训,避免孩子成为像季子越这样的人。
01、他是“别人家的孩子”,却三观扭曲
季子越的成长经历可谓是一路开挂,属于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
他出生在河南一个富裕的家庭,父母对他寄予厚望,为他提供了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对他的学习管教严格。
从小,季子越的成绩就名列前茅,高中还考进了当地尖子生云集的学校——洛阳理工学院附属中学。在同学眼中,季子越智商特别高,总是轻轻松松就能考进全班前三,化学竞赛还拿过全国一等奖。
可与此同时,季子越在纪律上又经常令老师头疼,经常使用班级上的电脑打游戏,被老师抓到过几次都屡教不改,班主任对他又爱又恨。他跟同学的关系也不理想,有女同学想请教他问题,却被他嘲讽到哭。
尽管如此,季子越还是以当年洛阳市高考第八名的好成绩,考进了中国科学院大学。进入大学后,他的成绩仍然优异,还拿到了公费留学的名额。
其实,很多社会大众将“成绩优异”等同于“品学兼优”、“品格高尚”,这是有很大误区的。因为很多人反而因为学业出色、家长又不懂得科学教育,反而变得非常自大、自以为是,产生扭曲的三观。
图片
季子越,图片来源于网络
季子越就是典型的例子。他从小成绩优异,肯定受到过身边人对他的过度夸奖,夸他聪明、有天赋、将来一定会非常有出息等等。反复的过度夸奖令他形成了病理性正性情绪体验,认知和归因模式出现越来越严重的偏差。
当他获得学业上的优异成绩时,他极有可能是内归因的模式,认为这全是自己的功劳,是自己聪明,忽视了父母提供的资源、老师的教导、还有时代背景等等。
所以他对国家和社会毫无感恩之心,既然好成绩都是靠自己聪明和努力得来,为何要感恩别人?而在这种内归因模式下,再加上不断受到别人的过度夸奖,季子越出现了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的性格特征,有一定的偏执型人格倾向。
而他崇洋媚外,甚至仇视自己的国家,这背后可能有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第一,季子越很可能从书籍、影视剧、网络信息中,反复接触到过度美化发达国家的信息,受到严重的不良影响。
比如网上一些“精日分子”的贴吧与论坛,里面歪曲事实的信息很容易误导涉世未深、对国家历史和制度缺乏深入了解的青少年、学生群体。
第二,他在求学阶段,很可能遇到了盲目崇洋媚外的老师,这些老师的言论对他造成了深刻的不良影响。
我们国家历来强调尊师重道,教师这个职业自带道德光环。可事实上,不是所有老师都配得上这个崇高的职业。
由于过去的历史原因和时代背景,国内有很多教师、大学教授存在严重的崇洋媚外的心理,他们甚至会在课堂上公然贬低中国,吹捧西方发达国家,甚至歪曲历史事实。
虽然在现在的学生心目中,老师的权威性已经比过去下降了。可他们心智未成熟,分辨是非的能力有限,如果老师在课堂上直接发表这种言论,他们很容易受到直接的冲击和影响,埋下了崇洋媚外、三观扭曲的重大隐患。
第三,季子越作为男性,却爱穿女装,这明显受到了西方发达国家LGBTQ+的影响。他在国内穿女装遭到老师、同学的反感,可赴美留学后,反而国外老师和同学夸赞“漂亮”。
对于国内和美国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很可能令季子越更加认为国内社会落后、愚昧,更加对自己国家的文化嗤之以鼻,崇洋媚外的心理进一步强化。
02、“异装成瘾”往往源于这种后天经历
还有很多网友好奇,季子越爱穿女装的癖好是怎么来的呢?
图片
图片
季子越穿女装,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精准精神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他的这种行为其实属于“异装成瘾”,是性心理障碍的一种。异装成瘾的形成与遗传等生物学层面因素并没有关系,主要受到后天经历的影响。
我们在临床深度心理干预中,也接诊过很多有类似性心理障碍的患者。他们往往在成长过程中反复接触过不良的性刺激,比如色情的日本动漫。
而很多日本动漫作品渗透着日本右翼分子的扭曲三观,青少年在看这类日本动漫作品时,三观就很容易受到荼毒。
而且这些孩子在成长时期往往内心压抑,又缺乏科学、正确的解压方式,就很容易导致不良的性刺激、自慰和释放压力的需求相结合,逐渐形成成瘾行为。
季子越很可能就经历了这个过程。他从小就背负着父母极高的期望,心理压力非常大,但没有积极良好的解压方式。在一些不良信息的持续影响下,他发现打扮成女生时会体验到兴奋和快感,这逐渐成为他释放压力的方式,最终发展成“异装成瘾”。
但很明显,季子越从不觉得自己爱穿女装有任何问题,显然受到了西方国家LGBTQ +的深度影响,认为这是他个人的合法权利。
其实,在西方发达国家,LGBTQ+运动已经不只是同性恋、跨性别群体希望得到基本的尊重和平等那么简单了。这已经发展成一种罔顾基本事实的政治正确。
在西方发达国家,只要有人说LGBTQ+有精神心理问题,马上会被扣上“歧视”的帽子,受到辱骂。LGBTQ+群体的权益被无限放大,甚至侵害到了一般群体的利益,出现了很多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事。
比如在很多西方发达地区,男性只要打扮成女性的样子,甚至只需要自己认为自己是女性,就可以堂而皇之地进入女厕、女更衣室、女浴池。毫无疑问,这严重威胁了普通女性的安全。可只要有人对此质疑,马上就会被指责歧视跨性别者。
去年美国就发生了一起“男生穿裙子进女厕所,强奸15岁少女”的案件。
西方发达国家对性心理障碍越来越倾向于“去病化”,除了社会文化和政治因素的影响外,还因为主流精神医学界、心理学界对此缺乏深入的认识和高效的解决办法。
就拿“恋物成瘾”来说,这是非常常见的性心理障碍。我们不时在新闻中看到的偷丝袜、偷内裤的“色狼”,往往就是恋物成瘾患者。这个群体大量存在。
但主流精神心理卫生从业人员却找不到高效且人性化的治疗方式。国外发达国家还一度对这部分患者采取“化学阉割”,让患者不再产生性冲动。患者虽然不恋物了,但这种治疗方法对患者带来更大的心身伤害,他们甚至丧失了基本的性功能。
所以,“恋物成瘾”一度令国外的精神心理卫生从业人员感到非常头疼,束手无策。对于其它的性心理障碍也如此,即使是整体医疗水平更先进的西方发达国家,对性心理障碍的理解还停留在外显记忆层面,无法高效地去解决。
在这种情况下,性心理障碍患者的症状得不到解决,又饱受歧视,他们自然会更加积极地发出不满的声音,更加极力地争取政治地位。
在西方国家所谓的“尊重人权”“尊重少数群体”的“政治正确”前提下,对性心理障碍“去病化”就成为了必然。
而且,随着“LGBTQ+”群体日益庞大,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政客为了获得更多选票,往往会刻意迎合这类人群,为他们发声。
本来,“LGBTQ+”群体能免于社会的歧视,这是社会文明的进步。可是,西方发达国家对他们盲目的纵容和支持,却正在导致弊大于利的结局。
虽然大部分“LGBTQ+”群体都很善良,但因为他们毕竟有着“非主流”的癖好和行为,他们在成长时期往往会受到周围人的排挤、嘲笑以及欺凌,形成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逐渐出现敏感多疑的偏执型人格。
对于同类和认可自己的人,他们非常友善、热情、真诚。可一旦别人对他们有所质疑,哪怕只是善意的提醒,他们立马会感到自己被侮辱,然后群起而攻之,将不认同自己选择的人都归为“落后”“愚昧”“歧视”。
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对他们的过度宽容,也令他们越来越失去自我反省意识和能力,坚信这是自己的个人权利,并不会深入思考自己非主流的选择背后,是否与不良的成长经历有关。
其实我们通过临床深度心理干预发现,性心理障碍的病因很明确,主要是患者在成长过程中遭受了大量与性相关的病理性记忆。如果能对这些病理性记忆进行修复,引导患者纠正认知,性心理症状能够迅速缓解,甚至消失,患者高效康复。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已经率先进入了精准精神心理学时代,不必再一味仰视西方发达国家。
02、如何避免孩子成为下一个“季子越”?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成人成才,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这可以理解。但如果孩子学习成绩优异,却像季子越这样三观扭曲,突破社会道德和法律的底线,孩子反而会遭遇严重的失败和挫折,前程尽毁。
所以,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孩子的三观和品格更加重要。父母要预防孩子成为下一个“季子越”。
第一,在孩子取得成绩时,父母要科学地、及时地给予孩子具体化的肯定,而不是过度夸奖。
父母对孩子的肯定一定要具体,要认可他们后天付出的努力,比如刻苦练习、积极思考后找到了科学的方法、勇于尝试等等,而不要夸他们脑子聪明、有天赋、长得好看等先天的部分,避免孩子形成病理性正性情绪体验。
父母还要引导孩子看到客观因素,他们获得某次成绩的背后是否有天时、地利因素,是否有别人的帮助。如果有,我们一定要心存感恩,戒骄戒躁,谦卑地继续前进。
第二,如今社会内卷很严重,孩子的学习压力往往也很大,父母要引导孩子找到积极的、健康的释压方式,比如运动、听音乐、户外活动等等,帮助孩子维持良好的精神心理状态。
第三,警惕外来糟粕文化的渗透,如果发现孩子对此有所接触,父母要及时积极引导,避免这对孩子三观的形成负面影响。
未成年的孩子接触国外书籍、影视、动漫作品时,父母要多加留意和甄别,尤其是日本动漫作品。
这并不是批判这些作品不好,我相信大部分作品所宣扬的价值观都是正向的、积极的。只不过,会有小部分作品渗透着不良的价值观,甚至是诋毁我们国家的内容。青少年很容易在浏览这类作品时被“清醒催眠”,全盘吸纳里面所传达的错误观点,形成扭曲的三观。
最后,更加关键的是,父母要有意识地学习真正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避免对孩子造成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与孩子一直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引导孩子具备自我反省的意识和能力。否则,如果对父母感到厌烦,父母的引导自然无法起作用,孩子的心身健康更加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