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水中“娇美人”保种成功,来自湖北的2万尾圆口铜鱼苗种放流赤水河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25日讯(记者金文兵 通讯员吴兴兵)16年前,号称水中“娇美人”的长江珍稀鱼类圆口铜鱼,从长江上游“迁徙”至长江中游的湖北进行人工驯化、人工繁殖,得以保种成功。9月25日,在湖北繁育的2.05万尾圆口铜鱼苗种,历经15小时的长途运输,来到了贵州省习水县习酒镇,并在随后放流到“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赤水河江段。
图片
在湖北繁育的2.05万尾圆口铜鱼苗种,历经15小时长途运输,来到贵州省习水县习酒镇。通讯员吴兴兵供图
这批苗种由位于湖北武汉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提供,规格为5厘米以上、单尾重约1克。科研人员在这批鱼苗身上植入了微金属线码(CWT)和可见植入荧光(VIE)标记。这其中的微金属线码(CWT),相当于赋予这些鱼们一张“身份证”,可以对它们的“父母”亲本和血缘关系进行追溯。
图片
鱼身上植入了可见植入荧光(VIE)标记。通讯员吴兴兵供图
圆口铜鱼,是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其自然种群资源量呈持续下降趋势,目前仅金沙江中下游和雅砻江下游江段尚有一定数量的野生群体,其野外种群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保护动物。
同时,这种鱼也是有名的水中“娇美人”,特别娇贵,对外界刺激很敏感,“受到惊吓”就“以死相拼”,民间给它一个俗称“出水烂”。因此,人工驯养与人工繁育面临一道又一道难关。
图片
在湖北繁育的圆口铜鱼苗种放流到赤水河中。通讯员吴兴兵供图
自2007年以来,研究人员历经16年努力,先后攻克野生圆口铜鱼长途运输、人工驯化、亲鱼强化培育、大规模人工繁殖等关键技术瓶颈,使得这种“娇美人”得以保种成功,有力落实了长江大保护政策。
此次“我在长江有条鱼”2023年赤水河圆口铜鱼公益增殖放流活动,是在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指导下,由“上海长鱼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基金会习酒生态保护修复专项基金”提供专项资助的一次公益活动。
长江水产研究所有关专家介绍,之所以选取赤水河习水县江段作为圆口铜鱼放流地点,是因为该江段处于“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兼顾了圆口铜鱼生活习性,有利于提高放流苗种的成活率、恢复其自然繁殖能力、重建圆口铜鱼自然种群、提高特有鱼类保护成效。
【编辑:邓腊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