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骨峰战役:几代国人印象最深战役,它让美军第一次看到中国武德

松骨峰是朝鲜一座普通小山的名字,但它却又极其特殊,因为:这座山曾在70年前,被鲜血浸透。70年前,更有一位名叫魏巍的作者,将以此山名命名的战役写进了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里,随后,这篇通讯被编入语文课本,激励了几代中国人。
图片
松骨峰的不平凡,在1950年11月29日清晨的一道命令里,就已被注定——
1950年38军112师师长杨大易给335团团长范天恩下了一个命令:“敌人可能经书堂路逃窜,你团可直插松骨峰,在那里截住敌人。”
接到命令时,负责诱敌深入的335团刚刚结束完任务,并追上主力军,还压根儿就没来得及喘气。范天恩非常清楚: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因为这场阻击战能否成功,将关系到整个战役作战计划。
当时,志愿军入朝作战已经一个多月,此时,志愿军正在进行入朝的第二次战役。第二次战役中,彭德怀决定下一盘大棋:他在清川江附近部署23万人,长津湖部署15万人,准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和联合国军打几场大战役,将其赶回三八线附近。
彭德怀铁了心,不想让叫嚣着“圣诞节前结束战斗”的美军得逞。
图片
为了将美军赶回三八线,彭德怀对自己的大棋进行了极其周密的部署:志愿军整体自西向东铺开,第50军和66军应战美军第1军,39军和40军应战美国第9军,第38军和42军对付韩国第2军。
彭德怀认定:打退美联军的关键突破点,是实力较弱的韩军。果然,如他所料,38军和42军仅仅用了两天时间,就歼灭了韩第2军的大部。如此一来,德川、清川江战场的联合国军东面阵地,就彻底落入了志愿军之手。
被打得措手不及的韩军仓皇西逃,试图与美军会师。韩军的阵地失守后,美国的两个军就暴露在了志愿军面前,如此一来,美军就只有挨打的份了。
美军很快意识到自己暴露了,为了改变战局,他们赶紧向南撤退。彭德怀迅速察觉到了他们的意图:一心想关门打狗的彭德怀,他的大棋就是歼灭美军,怎会让他们轻易南逃呢?
为了阻止美军南逃,彭德怀给38军下了死命令:诱敌深入同时,切断美军的逃跑路线。然而,要切断美军逃跑路线何其艰难,他们的武器装备先进不说,逃跑过程中还有飞机大炮帮助突围,而志愿军不仅武器装备落后,还多是疲劳作战。
可军长梁兴初在接到任务后,却欣慰不已,他极其高兴38军接到如此艰巨而重要的任务。梁兴初接下任务后的第一反应是告诉38军的全体将士:“彭总还将38军视为主力,我们这次一定要打出威风来。”
原来,接下这一巨大阻击任务前,38军正憋着一口气。在第一次战役中,38军因为动作迟缓,没能完成阻敌任务放跑了敌人,之后,38军受到总司令彭德怀的点名批评。彭德怀公开批评说:“38军使整个战役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战果十分地不理想。”
图片
对于将荣誉看的比生命还重要的38军而言,这样的批评如同一把钢刀扎在每一个志愿军的身上。要知道,荣誉的38军的前身,是山东解放区一师二师及滨海支队合编而成,这支队伍,曾因为战况突出,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高度警觉和关注。
进入朝鲜后,彭德怀也一直视38军为主力,或许也是因为“爱之深”,所以才有后来的“责之切”吧。38军军长梁兴初一直有一个担忧,他担忧彭德怀在第一次战役后不再视38军为主力。
如今,彭德怀将第二次战役最关键的“诱敌深入”和阻击任务,全部交给了38军,这是莫大的信任,更是38军莫大的荣誉。
这一次接下任务后,梁兴初汲取了第一次战役中的教训:一,要快,绝不能延误战机;二,不要怕死,更不要怕敌机。
具体部署中,38军113师,负责在三所里阻击逃跑的美军主力。为了完成任务,113师主力在疾行途中不顾敌机威胁,反常用兵,他们不仅大摇大摆地白天行军,还在行军中刻意拉大距离。汲取教训的38军113师不再怕敌机后,情况发生了大逆转:敌机因觉他们行军极像逃跑的美军,又见他们不躲避战机,竟误以为113师是逃跑中的美联军,敌机在他们头顶盘旋侦察了一阵后飞走了。
113师创造了奇迹:他们以14小时前进145华里的速度,成功抵达了三所里,并以突然的冲击全歼南朝鲜军一个连,抢占了三所里。切断了美第8集团军右翼第9军由军隅里经三所里向顺川南撤的通路。
这也意味着113师为38军找回了脸,得知消息后,梁兴初哽咽着说:“我们找回脸了,可不能丢了。”
113师占领三所里后,又迅速占领了龙源里,切断了美军的另一逃跑路线。到11月30日,即松骨峰战役打响的那天,被围困的美军四处乱窜,拼死突围。美联军2万多人为了顺利逃跑,在飞机、坦克和炮兵的支援下,向志愿军113师占领的三所里、龙源里阵地猛攻。
图片
38军在龙源里阻击美军
113师的将士牢记梁兴初的叮嘱“要像钢柱钉在三所里和龙源里两条交通要道上”“找回的脸,决不能丢”。
此时的38军,荣誉的关键,就在于三所里、龙源里能否守住。可敌人如此多,武器装备又如此先进,113师如何顶得住啊!梁兴初不得不在113师面对最大压力之时,命令部队将南撤的美第2师和土耳其旅拦腰截成数段,然后安排具体军力阻挡他们南逃。如此一来,龙源里的南逃美军将被“分流”,113师的压力也能减下来。
关键时刻,承担减压任务的,正是连夜奔袭抵达松骨峰的112师335团1营3连。3连将士们爬上松骨峰后,真正明白了松骨峰战略位置的重要性:这座山峰只有288.7米,但山脚边缘就是公路,公路旁边有一条南北铁路,铁路附近还有一条容易涉水通过的小河,如果不能在松骨峰阻击被“分流”出的美军,极有可能会让一部分美军顺利逃脱。届时,38军刚刚找回的脸,又要丢了。
图片
松骨峰阻击战作战示意图
若敌人当真从松骨峰突围,志愿军的整体作战计划也将受到影响。
3连将士刚刚爬上松骨峰,南逃的美军就抵达了松骨峰,一场遭遇式伏击战由此拉开。
面对仅有一个连驻守的松骨峰,盲目自信的美军一开始仅投入了百余兵力进攻。位于3连阵地前沿的三排,灵活调整战术,等敌人进至距离阵地约30米时才开火,轻松打退了敌人。
美军的第二次进攻依旧仅百人,他们同样被志愿军轻易击退了。
图片
经历两次失败后,美军不再敢轻敌,他们改变战法,用空军掩护的方式对志愿军阵地进行猛攻。他们一次性出动了上百架次飞机,对松骨峰进行狂轰滥炸。飞机炸完,还觉不够的美军又以坦克引导步兵的战法,向松骨峰阵地发起猛攻。
敌人发动第三次猛攻时,3连的将士都做好了必死的准备,他们明白:这场战斗,必定是一场血战。
松骨峰面临危机之际,正在往前赶的335团团长范天恩焦急万分,他看着敌机不断呼啸着猛冲向松骨峰,他很怀疑:3连能否支撑到大部队赶到。范天恩的怀疑是有道理的,当时的3连将士们手里只有步枪、机枪、手榴弹以及少量爆炸筒和炸药包。急坏的范天恩冒着暴露部队位置的风险,命令位于松骨峰公路东侧的2营以火力支援3连。
关键时刻,1营营长王宿启派3连左侧的1连从侧面攻击敌军,与3连战士端着刺刀冲出阵地与美军进行肉搏。
在2营和1营的帮助下,3连已经只有少量武器弹药的志愿军愣生生用刺刀逼退了美军的第三次进攻。
美军终于明白:他们面对的是一支超乎他们想象的队伍,他们眼中的3连完全不怕死,他们中的每一个将士似乎都做好了死在松骨峰的准备。让美军不寒而栗的是,驻守松骨峰的3连将士在武器弹药打完了之后,就端着刺刀拼,志愿军战士端着刺刀冲向他们的样子,让他们不寒而栗。哪怕志愿军的身子被火烧着了,他们也要拖着呼呼的火焰,奋勇扑向美军,和美军烧在一起、倒在一起。
图片
美军在心理上产生了恐惧,他们从未见识过如此血性的对手。第四次进攻时,美军再次调整战略部署,他们在密集炮火的掩护下,出动了一个营的兵力。
美军的第四次进攻依旧以失败告终,这轮进攻后,松骨峰阵地前已经堆满了美军的尸体。这样的阵仗,让美军惊恐万分,他们头一次真正见识了中国军队的充沛武德。
打退美军第四次进攻后,3连只剩下了一半人,骨干连一半都不到。连长戴如义和指导员杨少成把党支部委员召集在一起,开了最后一次会。
杨少成说:“咱们连是有光荣传统的连队,个个都是颗‘钉子’,天大的压力也要钉在地上。”戴如义对众人说:
“千斤重担咱们3连也要担起来,敌人没有退路,咱们也没有退路。一句话,和他们血战到底。”
图片
电影中的杨少成
他们刚开完会,美军就再次发起了狂轰滥炸,这一次,美军是铁了心要把3连团灭了。这次猛攻,美军动用了18辆坦克,数十门火炮、32架飞机,最要命的是:这次狂轰滥炸,持续了近40分钟。
一时间,整个松骨峰山顶的土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
指导员杨少成的子弹打光后,端着刺刀与敌人拼刺,几个敌人死死抱住他后,他高喊一声“同志们,坚决守住阵地”后,拉响了身上的最后一颗手榴弹。指导员牺牲后,身负重伤的战士张学荣以同样的方式和敌人同归于尽了,而战士严政佐则在与敌人拼完刺刀后,抱着敌人一起滚下了山崖……
战斗到了最后时刻时,通信兵、司号员以及勤务人员纷纷拾起身边的铁家伙投入战斗,他们要与3连的全体战士一起,为阻击任务流尽最后一滴血……
图片
黄昏时分,坚守了8个小时的3连仅仅剩下7人,其中6人重伤……此时,335团终于反守为攻,全团主动反击。大部队终于来了……
松骨峰战役中,3连毙伤美军500多人,出色地完成了阻击任务,阻止了美军第2师南撤。
松骨峰战役后,志愿军西线各军最终在青川江畔西起新安州,东至军隅里,南至龙源里、三所里地域中,对美第8集团军发起猛攻,展开了激烈的围歼计划。
第二次战役中,被38军重击的美第2师在清川江地区遭受了歼灭性打击:该师按战时编制18000人,战后收拢人员时,只剩下了8662人,重装备丢失殆尽,单兵装备丢失达40%。
极其鼓舞人心的是,正是在这第二次战役中,由于第38军等部将士的拼死战斗,志愿军东西两线大捷,联合国军被迫撤到了三八线以南。麦克阿瑟叫嚣着的“圣诞节前结束战斗”计划,即将化为泡影。
战后,彭德怀亲自草拟嘉奖电稿,电稿中,彭德怀激动地写道: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38军万岁。38军军长梁兴初接到彭德怀的电报后,瞬间泪流满面。也从此时起,38军有了“万岁军”的称号。
图片
彭德怀亲自起草的38军嘉奖电报
这场战役,后来被作家魏巍写进了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里,这篇文章发表在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也从那天起,志愿军全体将士拥有了一个崇高的称号——最可爱的人。
如果有人问:抗美援朝中,哪场战役首次让美军看到中国的武德?那答案一定是:松骨峰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