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杨秀清杖责陈承瑢,失去人心

陈承瑢正在吃饭,东王府士兵闯进来,将他杖责两百大板。杨秀清此举,将自己陷入孤立,东王不会笼络人心,不知道善待部下,终究成不了大事。
图片
陈承瑢,英王陈玉成叔叔,杨秀清麾下首席文官,爵位佐天侯。
杨秀清能力强,战略眼光长远,却没啥文化知识。定都南京后,太平天国军政事务繁忙,杨秀清又不识字,只能借助文官力量,协助自己处理。
1854年,杨秀清的一位“同庚叔”路过燕王府门前,秦日纲的马夫没有及时给他行礼,故而愤愤不平。
“同庚叔”二话不说,上去就殴打马夫,还将其押送到黄玉昆处,要求将马夫杖责数百大板。
黄玉昆,翼王石达开岳父,也是翼殿首席名将,兼管刑罚。黄玉昆是好人,不希望事情闹大,便劝他们和好,没必要加重处罚。
没能如自己所愿,“同庚叔”很生气,便告知杨秀清,说他们欺负东王的人。
杨秀清当即“天父下凡”,自己来做裁判,杖责秦日纲一百大板,黄玉昆三百大板,马夫斩首。
陈承瑢与秦日纲、黄玉昆是好朋友,他觉得东王太过分,便主动辞职,对处理方案表示不满。
杨秀清大为恼火,陈承瑢是首席文官,是自己人,岂能“吃里扒外”,帮秦日纲和黄玉昆呢?
图片
“天父”又一次下凡,让士兵将正在吃饭的陈承瑢拉出来,杖责两百大板,以示惩罚。
陈承瑢被杖责,也十分憋屈,却不敢抗议,否则下场很惨。当年,东王府首席文官曾水源、李寿春,就因为没及时将宫女的言论上报,就被东王斩首。
曾水源、李寿春能力比陈承瑢强,却还逃不过一劫。陈承瑢知道,在杨秀清身边干活,风险很大,便选择支持洪秀全、韦昌辉、石达开,以防不测。
陈承瑢能力一般,但地位很重要,他可以直接在天王、东王之间往来,还能掌管京师卫戍,代东王发号施令。
李秀成自述书直言:“北王、翼王密议,诛杀东王,以及兄弟三人,其余皆不得多杀。”
京师戒备森严,且都是东王府士兵守卫,洪秀全的使者能外出找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传达天王“勤王”旨意,这都是陈承瑢的功劳。
没有陈承瑢,非但使者出不了南京,韦昌辉的3000精兵也不可能在悄无声息的情况下,顺利进入城内,然后直奔东王府,让杨秀清措不及手。
韦昌辉突袭成功,过程顺利,陈承瑢功不可没。可以说,东王杨秀清输给了自己人,他不知道笼络人心,终究成不了大事。
图片
东王杨秀清的结局告诉我们,想要做大事,一定要懂得善待自己人,处理好人际关系。
1856年底,石达开回京辅政,洪秀全想借助秦日纲、陈承瑢制衡石达开。谁知石达开不乐意,要求处死两人,否则带兵外出。
洪秀全无奈,含泪杀了秦日纲、陈承瑢,却对石达开不满。次年,石达开率兵外出,6年后兵败大渡河,全军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