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狂犬病日丨狂犬病致死率几乎100%,这六种误区要避免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我国人间狂犬病发病人数已连续16年下降,但这并不能说明狂犬病的危险性下降,毕竟狂犬病目前几乎是100%致死,对于染病者来说,发病即意味着死亡。”9月28日是第17个世界狂犬病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任医师、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动物伤害救治分会会长王传林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中华预防医学会狂犬病预防控制工作委员会主任殷文武做客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直播间,为大家带来“狂犬病的防控”主题直播节目。
图片
误区一:被狗咬伤才需要警惕狂犬病,猫抓伤不用?
王传林:这样说是不对的。理论上来说,任何哺乳动物,尤其是食肉的野生哺乳动物,都有感染及传播狂犬病病毒的可能性。我们时常会在新闻中看到 “狗咬人事件”,其中就有因不幸感染狂犬病而死亡的悲剧发生。犬是导致人类罹患狂犬病的主要原因,95%~99%人的狂犬病是由犬传播的。但是,狂犬病可不单单只有犬才会传播。除了犬以外,猫、野生食肉哺乳动物如狼、狐狸、鼬(yòu)獾(huān)、貉子等也是狂犬病的传染源。翼手目的蝙蝠也可以传播狂犬病。
误区二:只有被咬伤后才可能感染狂犬病,不出血不用担心?
王传林:不是这样的。感染狂犬病并非只有“被咬伤”这一种途径。当感染狂犬病的动物进入狂犬病晚期时,病毒进入动物的唾液腺,此时其唾液中就会存在大量病毒,这时,如果人类身上有伤口或者黏膜接触了它的唾液或被唾液污染的排泄物等,就有被感染的风险,需要及时进行暴露后预防。
根据接触方式和暴露程度将狂犬病暴露分为三高个级别,不同的暴露程度要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措施。对于接触或喂饲动物、完好的皮肤被舔舐,属于Ⅰ级暴露,无需医学处置,认真清洗暴露部位即可;对于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轻微抓伤、擦伤但没有明显出血,属于Ⅱ级暴露,需要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对于单处或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抓伤、破损的皮肤被舔舐、开放性伤口或黏膜被唾液污染等情况,则属于Ⅲ级暴露,不仅要及时处理伤口和接种狂犬病疫苗,还需要合理使用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
误区三:被打过狂犬疫苗的狗咬伤后不需要打疫苗?
殷文武:这样说过于绝对。被狗咬了是否要打“人用狂犬病疫苗”,主要取决于咬你的狗是否带有狂犬病病毒。换句话说,如果咬你的狗打过疫苗后,免疫成功,产生了抗狂犬病毒的抗体,那么狗就不会感染狂犬病病毒,人被它咬了当然就无需打针了。但是,狗虽打了疫苗,在未能确定狗是否产生了抗体的情况下,它咬了你,基于狂犬病病死率几乎100%的情况,我们不能用生命去冒这个险,一般还是建议及时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
误区四:疫苗只有在被咬后24小时内接种才有效?
殷文武:越早越好。被动物咬伤后应及时进行暴露后处置,越早接种狂犬病疫苗,保护性抗体越早产生,人也就越早得到免疫保护。狂犬病病毒感染人体后通常会潜伏一段时间,不会立即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人发病,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这个潜伏期的长短与人的免疫状况、感染病毒的数量,病毒毒力,感染部位等多种因素有关,这段时间可能是几周,通常3个月内占大多数,潜伏期超过1年非常罕见。
由于存在潜伏期,这为我们暴露后接种疫苗来产生免疫保护赢得时间。因此,暴露后错过第一时间接种疫苗,我们仍应该尽快进行接种。一旦疫苗接种完毕,人体就会建立起针对狂犬病病毒的免疫保护。
误区五:以前接种过狂犬病疫苗,再次被猫狗抓咬伤不用管?
王传林:任何一次狂犬病暴露后均应及时进行规范的伤口处置,以前完成过一个完整的暴露前或暴露后免疫程序的患者, 3个月内(含3个月)再次暴露,无需再接种狂犬病疫苗,超过3个月及以上再次暴露者,需要补2针狂犬病疫苗,也就是0、3天各加强接种1剂次狂犬病疫苗。
误区六:被动物咬伤,只要打了狂犬病疫苗身体就没事了?
王传林:被动物咬伤,除了担心狂犬病以外,还需要考虑破伤风,以及其他感染性疾病。动物致伤是破伤风高风险暴露,破伤风的致病因子(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很难杀灭,因此,我们需要关注和重视这个疾病做到规范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