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国庆节,源于宋徽宗

我们现代国家的国庆节,绝大多数都是指的政权建立日。但是在古代,绝大多数的国庆节都是皇帝的生日,跟政权建立日无关。
比如说北宋建立政权的日子是建隆元年(公元960年)正月初五,南宋建立政权的日子是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五月初一,但是不管是北宋还是南宋,都没有把这两天当成节日过过。
与之相对的事,宋人最常过的国庆节,是皇帝生日。从建立北宋政权的太祖赵匡胤,到在杭州向蒙古人投降的宋恭帝,每个人的生日都是节日,就连只当了一年多一点皇帝的宋钦宗赵桓,他的生日也是国庆节。
除了皇帝的生日是国庆节之外,还有两个垂帘听政的太后的生日也是国庆节:正月初八是真宗皇后刘太后的生日,被仁宗定为“长宁节”;七月十六是英宗皇后高太后的生日,被哲宗定为“坤成节”。
遇到这些节日,一般都是举国欢庆,全国军民有条件的都要给皇帝上寿。后来太祖觉得这事儿太过铺张,就下了一道命令,经常能够朝见皇帝的官员(这一条后来没能执行下去)、已经退休的官员、僧道百姓不用进贡,其余的亲王、州、府、军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上寿,然后皇帝赐宴、赐衣,大家一副其乐融融的样子。
后来除了皇帝和太后的生日之外,最迷信道教的两个皇帝真宗和徽宗又定了不少宗教类的节日。
真宗规定:天书第一次降世的正月三日为天庆节,天书降泰山的六月六日为天贶(音况)节,圣祖降世的七月一日为先天节,圣祖降延恩殿的十二月二十四日为降圣节,四月一日天书再降大内的四月一日为天祯节(后来因为犯了仁宗的名讳改成天祺节)。
徽宗规定:天人感应成功十一月五日为天应节,祭方丘的日子五月十二日为宁贶节,太上混元上德皇帝降圣的二月十五日为真元节,青华帝君生日的八月九日为元成节,长生大帝的生日十月二十五日为天符节。
这么多七七八八的国庆节都有了,为什么没有建国纪念日呢?
其实徽宗还算有心人,他真的搞了一个建国纪念日。每年的正月四日,也就是太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日子,徽宗规定这一天所有的州府宫殿都要给太祖的牌位上香,他把这一天定为“开基节”,也就是大宋王朝开创根基的节日。
虽然和正月五日正式建国的日子有一点小差异,但是好歹也算是跟现代意义非常接近的国庆节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正月五日对宋王朝来说,还是一个特别悲伤的日子:恭帝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正月五日,垂帘听政的谢太后下令向蒙古投降,奉表称臣,可以说大宋王朝称帝于正月初五,称臣也于正月初五,缘分啊。
除了太祖建立北宋政权的正月五日之外,高宗建立南宋政权的五月一日也被南宋人当成了一个吉祥日。
谢太后和恭帝在德祐二年二月初五正式开门投降之前,宋度宗的另外两个儿子赵昰(音是)和赵昺(音昺)在文天祥等人的建议下南逃,准备延续大宋国祚。
在逃亡了三个多月之后,陈宜中等人在福州立度宗的长子赵昰为皇帝,这一天,正好是五月一日,高宗在靖康之变以后建立南宋的日子。
陈宜中这么做,自然是想要借一下高宗中兴赵宋的好运,希望赵昰也能够像高宗一样,在皇帝已经投降被俘的情况下,力挽狂澜重新建立起赵宋政权。
要知道,在此前逃亡经过温州的时候,他们一行人也曾经来到当年高宗躲避兀朮搜山检海时渡海南逃到温州的江心寺,还在高宗的御座之前触景生情失声痛哭。
可惜,赵昰和赵昺的政权只延续了三年,就在崖山轰然坍塌,终究没能借到高宗的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