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不离手、注意力不集中,孩子精力总不在学习上怎么办?

研习要点:
1.对于电子产品依赖或是网络成瘾,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其次是让孩子树立目标,培养他的自信心。假如孩子没有目标、没有自信,那就很容易沉迷在网络里。
2.有的孩子爱跑爱跳坐不住,常常注意力不集中,家长就怀疑有多动症,其实精神疾病的诊断有非常多的细则,自我诊断大多不准确。如果真的怀疑孩子有多动症,应当去医院进行科学诊断,积极治疗。
3.如果孩子有自信,有好习惯,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愿意去学,那么小学阶段成绩差只是暂时的。每个个体的认知水平发展不一样,只要孩子保持住浓厚的兴趣和好的习惯,成绩总能提上来。
早在暑假期间,各地的“学习困难”门诊已经十分火爆,开学后,家长又迎来新问题:孩子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是什么原因?电子产品不离手如何应对?腾讯新闻教育频道特别推出《爸妈研习社》系列圆桌对谈,本期讨论的主题是:孩子精力总不在学习上怎么办?
本期嘉宾:
方玲:儿童心理咨询师
申晨煜: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精神卫生科主治医师
王新民:青少年心理咨询师
图片
一、家长以身作则,培养使用电子产品的好习惯
方玲:开学前后,孩子们一般因为哪些问题来做咨询?
王新民:常见的有学龄前的入托难、小学一年级的上学难。他们的主要问题是分离焦虑,离不开父母。初一的孩子是因为进入新的环境,对老师、对环境、对考试的恐惧。高一的孩子更多的是厌学。此外,在假期里由于没有控制电子产品的使用,孩子沉迷于网络、小说或者游戏,导致一开学不想去上学。以上这些类型比较多。
申晨煜:我接触比较多的是青春期的孩子,尤其是初二到高二这个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特别容易出现厌学现象。厌学不完全是因为新学期导致的,会有各种各样的因素,比如学习压力大、竞争比较激烈,也可能是对于某一科的任课老师不是特别认同,或者是处理不好跟同学的关系。
方玲:孩子精力总是不在学习上,在家一有空就玩游戏、刷视频,根本停不下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
申晨煜:对于那些已经成瘾的孩子,我们没有办法完全回避成瘾这个问题。在精神疾病的诊断里,游戏成瘾已经被列为精神疾病之一,是物质依赖里面的一种。我们分析什么样的游戏更容易成瘾,会发现越是那种快节奏的、能带来即时满足感的游戏,比如回合制、消消乐那种操作简单、反馈及时的小游戏,越容易让人们把时间花费在这上面。
我跟家长和孩子讨论游戏的时候会有这样一个思路——用制作精良的大型游戏替代小游戏。游戏不完全是洪水猛兽,我们放假了肯定会玩游戏,那有没有可能用制作更好的游戏来替代短平快的游戏呢?这样一来有些孩子可能会更容易接受,他对于玩游戏的时间也能有更好的规划。
王新民:对于电子产品依赖或是网络成瘾这件事,首先第一点,我们家长要以身作则,正确使用电子产品。我们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的引导非常重要。像我的孩子,从他有了意识之后,看到的就是我通过网络搜集资料、写东西,看到我爱人用电脑做账,他知道这是工具,不是玩具。
第二个是让孩子树立目标,给予他生活中的自信。假如孩子没有目标、没有自信,那就很容易沉迷在网络里。
第三个是培养孩子良好的电子产品使用习惯。引导他利用手机电脑等主动学习、解决问题。有的家长会说管不了孩子玩游戏,其实不存在管不了,关键是要用心、细心、耐心。
对于手机问题的管理,我们可以采取提前说、错后管。比如跟孩子协商玩一小时,但是记住要约定相应的惩罚。会有部分孩子不遵守承诺,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去制止,他在沉迷的情况下极容易和家长发生冲突,只要发生冲突,家长就输了:在这场冲突中,你赢了,输了亲子关系;你输了,孩子会变本加厉。所以这个时候先不管他,等第二天孩子没有情绪的时候再告诉他,因为咱们昨天说好了,所以要接受惩罚。
方玲:有的社交网站戾气比较重,或者夹杂一些色情暴力的元素。孩子在缺乏分辨力的情况下或多或少会受其影响,作为家长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申晨煜: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在面临潜在的被不友好言论攻击的情况。我觉得有很多人会有学生思维:你既然对我采取攻击,那我可不能跟你一样,我要有理有据地去回应。结果你会发现,当你转换成一个有理有据的状态的时候,反而是中了对方的圈套,对于这种“恶心人”的言语,如果用“好学生”的思维状态去一条一条回应,反而会陷入到那个状态和情绪里面。
对于软色情、擦边的内容,我觉得家长可以善用产品的新功能,设置青少年模式,现在几乎每个软件都有青少年模式,这个模式可以减少暴力、色情这类的内容。在青少年还没有对这个社会的复杂程度有足够了解和判断力的情况下,作为家长,我们还是要让他们尽量少接触这些内容。
图片
二、了解儿童多动症:科学诊断,积极干预
方玲:什么是多动症?孩子爱跑爱跳坐不住就是多动症吗?
申晨煜:多动症是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简称,英文简称ADHD。
这种病的症状有两个维度。一个是注意力缺陷,是以注意力不集中为主要特点,这个往往可以通过多方进行询问得出,比如询问患儿的父母和教师,由他们提供孩子的一些表现。多动症的孩子可能连坐都坐不住,这个就联系到第二点,叫多动障碍。多动是指日常的小动作增多,比如有些孩子经常破坏课堂纪律,别人还没问问题,他就主动接过话头儿要表现自己;或者经常在课堂上发出一些奇怪的声音来吸引别人的注意力。有些多动症的孩子可能没有办法遵守课堂纪律,因为他是无法自控的,需要药物的干预。
方玲:有的家长根据社交平台上的图片自测多动症,自测的结果准确吗?如何科学诊断?
申晨煜:精神疾病的诊断有非常多的细则,不是说我们单从一个维度去看说,这个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了,就能够下这样的诊断。有很多家长根据网上的一些量表自测,这些量表最多也只能起到一个辅助诊断的作用,它不能够完全替代精神科医生的诊断。
治疗和干预最好到当地最大的三甲医院找精神科,一般来说专科医院、综合性医院都可以,儿童多动症的诊疗更多还是在儿童精神科,比较发达一点的城市像北京、上海、广州、杭州这种地方,在专科医院里会有儿童精神科这个亚专科。
必须是医院诊断出来的,才能确定为是多动症。
方玲:对于多动症孩子,家长还能提供哪些帮助?
申晨煜:很多家长会认为,多动的孩子其实就是意志力不强,然后就开始批评指责。所以对于多动症儿童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家长要了解多动症是一种疾病,减少管教孩子的焦虑和沮丧,多一点耐心。
家长应该尊重疾病的规律,及时带孩子就诊。除了就诊用药,还有一些方式可以帮助多动症的患儿提高注意力,比如通过冥想训练提高专注能力。包括ADHD在内的很多精神疾病,我们越是否认,治疗越困难。我们得首先看到这些症状,承认这是一个问题,孩子才能愿意配合,做出一些改变。
三、孩子学习没自信、社交有障碍,家长如何帮助他?
方玲:有的孩子在小学阶段成绩垫底,家长会说“孩子小学成绩差不用管,上了初中就开窍了”,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王新民我不认同这样的观点。准确来说,孩子小学成绩差不是不用管,而是不用怕,不用怕他成绩不好,但是你得管。
孩子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是三点:孩子的自信,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假如这三点做好了,孩子有自信,有好习惯,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孩子愿意去学,那成绩差只是暂时的。每个个体的认知水平发展不一样,只要孩子保持住浓厚的兴趣和好的习惯,到了中学自然没问题。
自信来于两方面。第一个是孩子成功的体验,第二个是他人的评价。我们家长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第一,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做家务、买东西等,让孩子获得足够的自信。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对于孩子表现出来的努力、坚持这些方面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回馈,让孩子勇于挑战,敢于承担责任,从而获得自信。
有的孩子平时的学习内容他都能掌握,但一考试就成绩垫底,这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个是孩子学得不扎实,上课听了、会了,但下课没有及时复习、去做题,到考试的时候自然就会出问题。第二个原因是家长和老师过度关注成绩,孩子也跟着关注成绩。孩子害怕考砸了以后老师家长会批评他,从而导致他一到考试就紧张焦虑、大脑一片空白。
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明白考试的目的是查漏补缺。除了日常学习中多总结收获,家长也要多一些爱心引导,学扎实了、不焦虑了,孩子就不会产生这样的问题。
方玲:一些孩子学习成绩很好,但不会处理人际关系,不知道该怎样跟同学、老师甚至父母进行交流,我们家长该怎么做呢?
王新民:这种情况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主要是他在此前的沟通过程中没有得到满足和及时的回馈。比如家长没有给予回馈,或者给的是不良回馈,不是他期待的,久而久之孩子干脆就封闭了。
沟通最重要的是鼓励孩子说出他自己的想法,并且当他说出来以后家长一定要及时跟进,鼓励他去说,给他支持和信任,当他知道这样沟通有效的时候,自然慢慢就会走过来。还有一点是一定要给孩子创造和他的同龄人在一起的机会,鼓励他去沟通和交流,亲子间沟通互动的模式和同龄人之间沟通互动的模式是不一样的。家长要做的更多的是创造机会,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来自爱和支持,打开心房。
编辑:廖晞冕
审核:ambergchen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新闻教育频道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媒体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