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辽宁接待游客5596.2万人次,文旅综合收入369.3亿元

10月7日,二三里资讯从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中秋、国庆8天假日全省共接待游客5596.2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39.1%,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6.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69.3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58.3%,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4.3%。省内6家5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113.9万人次,同比增长175.1%,超出2019年同期17.9%。携程、美团等多家平台数据显示,以辽宁为旅游目的地热度涨幅全国第8位,全省旅游总接待人次在全国排名第10位,文旅消费规模在全国排名第12位,日均文旅消费规模同比增长3.6倍。中秋、国庆假日全省各项旅游指标均创历史新高。截至10月6日17时,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市场安全平稳,未接到旅游安全事故和重大旅游投诉报告。
假日期间全省文旅市场超常火爆,观光游、红色游、特色游等线路热闹非凡,多项文旅体活动轮番上阵。
山海相约助力观光游。假日期间秋高气爽、风和日丽,人们出游意愿得到释放,纷纷走出家门共赴山海之约。沈阳森林动物园日均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大连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举办“月圆中秋”“国潮市集”等精彩活动,迎来大批游客参观游览。鞍山组织2000架无人机大型编队表演,内容融入国庆+辽宁振兴突破+鞍山元素,赢得了广大市民游客的一致称赞,现场超5万人观看。抚顺三块石国家森林公园、本溪关门山风景区、丹东凤凰山景区等旅游景区人头攒动、客流如织。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丹东鸭绿江国家风景名胜区、锦州笔架山、营口山海广场、盘锦红海滩风景廊道、葫芦岛龙湾海滨风景区等接待游客数量连创近年来新高。
家国真情助力红色游。假日期间红色旅游持续升温,人们走进博物馆、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追寻红色印记。沈阳中国工业博物馆、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抚顺雷锋纪念馆、本溪东北抗日义勇军纪念馆、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等辽宁“六地”红色旅游场馆迎来了大量游客。沈阳张学良旧居陈列馆开展“旧居‘快闪’庆国庆 • 唱响爱国情”主题活动,热烈庆祝祖国74岁华诞。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推出《九一九宣言》《满洲特科在行动——柳条包危机》两部沉浸式红色情景剧及配乐诗朗诵《致敬英雄城市》,累计接待游客5.9万人次。鞍钢博物馆的“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追忆雷锋在鞍钢的423天”为人们在假日期间提供了一道丰富的红色大餐。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推出“中秋”辽沈趣课堂、红色情景剧、“遗址专家说”等特色活动,吸引8.2万人次参观游览。营口西炮台遗址、雷锋文化博物馆等红色旅游场馆接待游客超6万人次。
地方风情助力特色游。全省各地精心组织假日文旅特色活动,全力满足群众假日生活需求。在鞍山千山风景区的“千山大集”上,游客被金黄的南果梨、饱满的大榛子、绿莹莹的软枣等琳琅满目的特色农产品深深吸引。锦州举办“奔赴山海 前程‘是’锦”旅拍大赛活动,邀请各地网红达人来锦拍摄作品,凌海九华山“小布达拉宫”的藏风旅拍是最为靓丽的风景,锦州古塔公园的辽潮旅拍也吸引了大量游客,网络浏览量、点赞量激增。朝阳在大凌河畔举办了“共圆三燕梦 七彩耀朝阳”焰火晚会,吸引了12万多市民游客打卡拍照。营口熊岳、双台两大温泉度假区接待游客人数约15万人次,虹溪谷、望儿山水乐园、奕丰天沐温泉等住房率达95%以上,高端温泉民宿呈现出一房难求的现象。辽阳汤泉谷生态园推出“古韵汉风迎华诞 双节同庆共婵娟”国风游园会,举办国风汉服表演,尽显东方之韵。省文化和旅游厅策划推出7+1条秋季旅游暨“十一”黄金周必游经典主题线路,假日期间乡村旅游异常火爆,沈阳稻梦空间正是赏千亩稻田画、享稻田秋韵、品丰收喜悦的大好时节,吸引了大量游客观赏体验。
文化大餐助力深度游。全省博物馆、纪念馆假日期间参观人数达195万人次,同比增长近7倍,辽宁省博物馆日均接待观众近2万人,文创产品持续热销,举办的《箫韶九成——中国古代音乐文物展》受到广大观众的追捧。全省共开展群众文化活动2500余场次助力“双节”,各地图书馆、文化馆等纷纷推出节日大展和文艺演出,沈阳、大连、辽阳等地利用城市广场开展“强国复兴有我”“喜迎国庆 欢度中秋”“辽城望月”赏中秋传统文化展演等大型文艺汇演,参与观众3万余人。“多彩非遗 点亮生活”传统技艺主题展走进沈阳丁香湖公园,让非遗回归百姓生活,现场参与观众超7万人,线上浏览量达345万次。刚刚获评沉浸式文旅新业态示范案例的沈阳中街,以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依托,打造文化旅游亮点,每天推出《灯谜》《老街记忆》等互动实景演出,让市民游客深度体验方城的独特文化魅力,日均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大连话剧团上演的《老酒馆》,演绎着杯酒人生的众生画卷,带领观众共同回到历史风云激荡的传奇年代。鞍山举办民俗节,特邀著名表演艺术家刘兰芳现场表演。锦州举办的“中秋月·锦州情”传统文化主题公园游园会,在中秋之夜吸引了5万多名市民群众参加游园,感受文化底蕴,体验时代风采。铁岭、盘锦等地精心整合非遗技艺、民俗传说、遗址遗迹、稻耕传统等资源,在域内旅游景区推出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及惠民措施,为八方游客带来优质的文旅体验和美好记忆。此外,各地还充分发挥线上资源优势,在抖音、公众号、云平台等进行展播,让百姓足不出户就能享受文化盛宴。沈阳邀请千名节日期间留沈的外地大学生以及来沈游客共享别具特色的“中秋家宴”,共同感受沈阳的历史文化、工业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
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假日文旅市场工作,假日期间,市委、市政府领导深入一线,检查督导文旅市场安全生产和服务供给工作。全省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采取随机抽查、现场检查、暗访督查、“四不两直”等方式,对重点文化和旅游场所、高风险游乐项目进行检查督导,督促各场所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人员调流疏导,规范经营行为,提升服务质量。省文化和旅游厅全员在岗,力量下沉,厅领导分赴各市进行实地督导,15个检查组每天都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到旅游景区、文博场馆等地进行检查督导,规范文旅市场秩序,严防安全事故发生。各市、县(区)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也加大假日期间检查督导力度,督促各类市场主体强化安全意识,落实主体责任。全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出动执法人员9383人次,检查文化和旅游场所5378家次,发现并整改安全生产隐患问题238个。各地建立健全旅游投诉处理机制,畅通投诉渠道,省文化和旅游厅协调省营商局加强与“12345”平台联动,快速反应、及时处置涉旅投诉。大连、锦州等地采取集中办公的方式快速处置投诉,有效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全省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严格执行领导带班、重要岗位专人值班、关键岗位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信息畅通,应急响应及时,确保广大市民游客度过一个欢乐、祥和、安全的中秋、国庆假期。
中央电视台、新华社、辽宁电视台、辽宁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连日对辽宁丰富的假日文旅产品供给和多彩的假日文旅活动宣传报道20余次。新华社报道了沈阳、大连市民游客的休闲假日生活场景和“枫叶之都”本溪“枫红指数”发布情况。央视《新闻联播》《晚间新闻》播出的“沈阳方城装扮一新 喜迎中秋国庆”“沈阳老北市老街区新玩法 假日文化旅游新地标”“沈阳故宫文创雪糕备受青睐”“欢度佳节 千山景区迎客流高峰”“葫芦古镇多彩非遗+农耕文化 打造别样文化体验”等报道,在全国各地引起热烈反响。
(二三里编辑 刘思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