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青年导演真诚影像计划”讲述13只中华白海豚的命运

长假期间,以“我们只有一个海洋”为题,一场短片展映在上海举行。
图片
此次展映由《青年导演真诚影像计划》主办、库布里克书店、猴扑工作室共同支持。作为《青年导演真诚影像计划》的创办者,策展人、导演李彬将短片展映与分享沙龙相融合,以“相信电影、真诚分享、青年力量”为理念。而作为一名青年影人,他也深知青年群体所蕴藏的潜力与面对的现实困境。这一系列活动旨在帮助青年导演创作群体扩大创作影响力,为青年导演提供交流学习,对接行业资源,传播青年文化力量。
自日本福岛核污水入海计划宣布并实施以来,海洋安全与生态问题成为全世界的焦点。李彬受此启发,希望通过《青年导演真诚影像计划》的平台,发动青年影人力量,借助影视艺术表达,与更多的朋友们共同了解、探讨环保理念在当下的意义和实践方向。
图片
此次展映活动参展影片为赵诗怡执导的纪录短片《十三》(Thirteen),作品的主角是来自粤东海域、由13只被誉为“海上大熊猫”的中华白海豚所组成的群体,以及多年来关注、研究这一群体的海洋生物学家郑锐强博士。因多年未能成功繁育后代,这群中华白海豚的数量始终保持在13这一数字,郑锐强的工作正是帮助这一群体、乃至这一种族的延续。《十三》借13只中华白海豚,以点带面地映照出中华白海豚整个种群所面临的危机,启发观众对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反思,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保护海洋生物的生存权利。
映后,导演赵诗怡表示,这部耗时两年的影片最初仅仅出于对中华白海豚这一物种的好奇,以及对记录美好平静自然景象的渴望。然而随着对中华白海豚生存境况的深入了解,尽管拍摄困难重重,她依旧决定以这部作品记录下这一群体最后的样子。
影评人马圣楠认为,影像是时代的化石,是时代的切片。她选择相信生灵的智慧和策略,相信大自然,也相信世界会变好,“影像所承载的思想是否会影响人们,本质上取决于每个人的选择”。
环境心理学研究者邱天美从专业学科角度进行剖析。“我们所处的一切都可称之为环境,我们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中更大。”她结合专业知识,对日常生活的环保实践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比如减少外卖使用,选择更环保的品牌,记录每天产生的垃圾等,将对环保问题的思考更有力地推向现实的举措。
图片
现场观众对影片所呈现的现实问题后续、拍摄成本、拍摄科研指导等问题颇感兴趣。导演一一作答:郑博士的科研问题与粤闽两地中华白海豚的生存问题仍在持续跟进中;导演采取精简人员的方式以控制自然纪录片高昂的拍摄成本;团队的沟通学习尤为关键,影片中每涉及一新物种,团队都将搜集资料、文献及影视材料,进行学习与拍摄规划,并及时与相关领域专家沟通,以充分的前期准备为后续拍摄奠定基础,拍摄过程中,也会尽量减少拍摄工作对动物自然生活的影响。
《十三》以中华白海豚为主角,而导演的视角不止于此,还在其中加入鸟类等其他物种,在减轻影片悲情基调的同时,呈现出庞大生态系统的一角,拓宽影片视野,希望以《十三》再次呼喊一个永恒命题“我们只有一个海洋”。
作者:李晓琪(实习)
编辑:王彦
责任编辑:邢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