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总书记嘱托 讲好云南红色故事】扎西会议 伟大转折后的新起点

  
图片
  扎西会议会址 寸新元 摄
  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理论学习中心组
  开栏的话
  2020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时指出,云南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有很多感人肺腑的动人故事。要把这些故事作为生动教材,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检视初心、滋养初心,不断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传承红色基因,落实主题教育要求,文史哲版面推出“牢记总书记嘱托 讲好云南红色故事”专栏,回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之根、思想之源,揭示党的百年奋斗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思想密码和历史逻辑。
  红军长征的历史有如一座巍峨的精神宝库,总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激发出强大力量,推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扎西会议是红军长征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是中国革命在遵义会议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后的新起点。扎西会议的光辉历史蕴含着我们党光荣的革命传统,凝结着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感悟初心使命,不断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具有重要意义。
  明确组织调正航向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一渡赤水,向云南威信县扎西地域集结。2月5日至10日,中央政治局在水田寨花房子、大河滩庄子上、扎西镇江西会馆连续召开会议,解决遵义会议已经确定但没有来得及解决的一些重大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这些会议统称扎西会议。扎西会议完成了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在党内负总的责任,毛泽东作为周恩来在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由中央档案馆保存的陈云1935年二三月份形成的手稿《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传达提纲》中记录了相关内容:“在由遵义出发到威信的行军中,常委分工上,决定以洛甫同志代替博古同志负总的责任。”“扩大会完毕后中常委即分工,以泽东同志为恩来同志的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扎西会议改组党中央领导特别是军事领导,是红军长征乃至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
  扎西会议审议通过了由张闻天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第一次系统总结和肯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的军事路线,批判了博古、李德为代表的教条主义的军事路线,对于总结和汲取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教训,分清大是大非,统一全党思想,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振奋红军的革命精神起到了极大作用。周恩来在《历史的教训》中指出:这个决议“主旨是纠正军事路线错误,因为当时在惊涛骇浪中作战,军事路线最紧迫”。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军事路线的错误,使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决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体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的军事路线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胜利,对统一全党思想起到了关键作用。扎西会议对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的过程中,坚持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民主集中制,顾全大局。通过改组党中央领导特别是军事领导,确立了组织上的正确领导,由张闻天代替博古在党内负总的责任,保证了毛泽东的军事指挥主导权,巩固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正确路线的贯彻落实。
  研究部署新战略方针
  在扎西会议上,为扭转当前各苏区和红军部队“无指示、无回电,也不对全国部署总方针”的被动局面,党中央决定重新对中央苏区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实施领导,对急需解决的军事路线、组织领导、白区工作等重大问题作了研究部署,恢复了对全国革命斗争的领导。根据敌情变化,确定中央红军新的战略方针,决定以川滇黔边境为发展地区,并作出回师黔北、重占遵义的重大决策。
  根据扎西会议2月9日的会议决定,中共中央2月11日致电湘鄂川黔省委及红二、红六军团负责同志,要求“在运动战中各个击破”,并成立红二、红六军团新的领导集体。
  1936年3月,红二、红六军团长征来到昭通彝良,贺龙、任弼时、萧克等军团首长坚决贯彻扎西会议后的战略指示和遵义会议《决议大纲》精神,采取灵活机动的运动战,在大山里和敌人兜圈子,三进三出彝良奎香,摆脱国民党的重重包围,取得了著名的“乌蒙回旋战”胜利,谱写了长征史上的壮丽篇章。同时,依据当时敌情变化,中央政治局调整遵义会议“一致决定红军渡过长江在成都之西南或西北建立苏区根据地”的战略方针,作出改变原定渡江计划,向川滇黔边境发展的战略决策。扎西会议提出,要以大规模的游击战调动敌人,发挥红军运动战的特长,明确了高度机动灵活的运动战为特征的新的战略战术。此后,红军依据当地实际情况,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迂回作战,穿插于敌人重兵之间,使敌人疲于奔命,红军则处处主动。在此基础上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队伍建设启航新征程
  为改变过去“上重下轻”的组织形式,适应机动灵活的运动战战术,扎西会议对中央红军进行精简缩编,极大地提高了红军的机动性和战斗力;组建中共川南特委和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纵队,在川滇黔3省开展游击战争,建立革命根据地。
  1935年2月10日,中共中央发出《军委关于各军团缩编的命令》,将原有建制的30个团缩编成16个团,外加军委干部团共17个团。命令层层下放中,各级领导干部都有较强的党性,守好纪律规矩,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十个连长一个班》的故事就是当时最真实的写照。扎西整编、精简机构,使连队得到进一步充实,实现了从“军队臃肿”到“轻装上阵”的转折,极大提高了部队灵活机动的作战能力。
  同时,中共中央及中革军委决定成立中共川南特委和红军川南游击纵队,在云贵川的广大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新的苏区根据地,配合中央红军实现战略转移。被抽调留下来的部分同志听党指挥,服从安排,自觉担负起使命任务,在川滇黔边区宣传发动和组织武装群众,开展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英勇地完成了牵制敌军的任务,保证了中央红军顺利长征北上。在敌人的反复“清剿”中,纵队付出了巨大牺牲。特别是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云南支队坚持斗争长达12年,凭着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念,进行了旷日持久的英勇斗争,用热血和生命在云南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长卷上书写了悲壮的一页。
  红军进驻扎西时正逢春节,扎西会议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使红军的革命斗争在磅礴的乌蒙山走出寒冬,迎来新春的温暖阳光,从被动变为主动。在扎西集结的11天时间里,红军战士严守纪律,积极开展群众工作,认真执行民族政策,广泛宣传党和红军的主张。除了粘贴各种标语口号,还发布了《中国工农红军布告》,提出“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夷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打土豪分田地、分浮财,真心关心老百姓的实际行动让当地穷苦人深刻感受到红军就是自己的亲人、自己的队伍。在红军的感召下,威信青壮年中就有3000余人积极踊跃报名参加红军,一定程度上壮大了革命武装,这也是红军自长征以来较大规模的一次“扩红”。
  红色基因代代传
  党的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和营养剂。2006年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印发的《红军长征基本史实和重要提法》中提出:“扎西会议是继遵义会议后的一次重要会议,对贯彻遵义会议精神,实现党和红军的战略转变起到了重要作用。”
  长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征程。扎西会议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改组党中央领导特别是军事领导,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新阶段;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制定新的战略方针,开创了革命新的起点;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在扎西集结期间,干部战士严守纪律,关心群众疾苦,维护群众利益,广大人民群众发自内心地拥护和支持红军。扎西会议改组党中央的领导特别是军事领导,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新阶段。扎西会议所蕴含的精神实质,是伟大长征精神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不断丰富和拓展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每一处革命遗址、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个革命故事、每一件革命物件,每一次战斗、每一次牺牲、每一次决议都代表着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汇聚成代代相传的红色血脉。扎西会议见证着中国共产党走向强大的艰辛征程,记录着党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所蕴含的精神实质是伟大红军长征精神和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用好用活红色历史文化资源,讲深讲好扎西会议故事,通过进一步挖掘、保护和运用好扎西会议红色资源,开辟党史学习教育“第二课堂”,让革命遗址成为党史教室,让文物史料成为党史教材,让英烈模范成为党史教师,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出特出彩,让扎西会议在传承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精神光芒。
  [本文系2022年度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扎西会议”的历史地位及其重要作用研究》(项目批准号:ZDZB202204)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