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意书魂——黄胜凡书法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张婷婷
9月29日,由中国国家画院、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中共遂宁市委宣传部、数字电视书画频道主办的“画意书魂——黄胜凡书法展”在中国美术馆(5号厅)隆重开幕。展览共展出草书及行、楷作品30余件,是黄胜凡书法“师古”“师心”的研习路径和“化出经典,以画入书,创造可能”探索成果的部分呈现。
图片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上,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党支部书记、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曾来德、遂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涂虹,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长王元勇,原四川省文化厅厅长,四川省非遗保护协会会长郑晓幸,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院委姜宝林,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杨晓阳,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申万胜先后致辞,本次展览参展艺术家黄胜凡致答谢词。开幕式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副所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洪厚甜主持。
图片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党支部书记、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曾来德致辞
图片
遂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涂虹致辞
图片
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长王元勇致辞
图片
原四川省文化厅厅长,四川省非遗保护协会会长郑晓幸致辞
图片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院委姜宝林致辞
图片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杨晓阳致辞
图片
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申万胜致辞
图片
本次展览参展艺术家黄胜凡致答谢词
图片
开幕式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副所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洪厚甜主持
创新创造是一切艺术创作的核心、充满了无限的魅力、挑战和可能。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由于其历史的悠久、价值的独特,因而有着数千年传承下来的审美惯性。在书写实用功能全面失效的当下,要突破这种相对固化且趋同的观念和认知,创造出新的审美范式,必然要求书写者拥有强烈的文化自觉和创作自信——黄胜凡便是当代众多献身书法艺术创新者中的代表。他通过经年不息的不懈追求,终于“化出经典”,探索出了“以画入书”的独创之路,为中国书法艺术的现代书写、开放审美创造出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图片
黄胜凡
黄胜凡现任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专业委员会研究员,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研究员,李可染画院研究员,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特约馆员,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副院长等职。
图片
黄胜凡 《三月楼随笔》摘录 48cm×10cm×2 2022年
图片
黄胜凡 《三月楼随笔》摘录 40cm×45cm 2023年
图片
黄胜凡 秦祖永画论 76.5cm×474cm 2018年
图片
黄胜凡 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372cm×2758cm 2023年
图片
黄胜凡 摘录黄胜凡《书法与当代写意花鸟画的发展方向》 35cm×113cm 2019年
图片
黄胜凡 张船山《正月九日顾亭王丈斋中小集分韵得于字限七言排律》 40cm×35cm 2023年
图片
黄胜凡 张船山诗抄 22cm×57cm 2023年
黄胜凡来自四川,其书画品质自然不乏蜀泽巴岚的浸染、诗书画的叠加滋养。他以不凡的创作勇气,反复入出经典、融画于书,将大写意“满构图”“皴擦”“墨之五色”化入草书,赋予了草书书写新的样貌,让现代草书焕发出了新的光彩。此次展出的“远看似画,近看是书法”的大草书杨慎《临江仙》(局部)便是其代表作之一,其笔墨恣意浩荡、自由酣畅,又不乏精微妙构、性情肌理,画意书魂形神兼备、气象俱佳,极具艺术共鸣感、审美传导力和传统书法的精准技艺、现代书法的审美张力。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开幕式现场
黄胜凡四十余年倾情丹青,深耕笔墨。2006年孑然一身赴京求学,拜师沈鹏、姜宝林、曾来德门下,历时13年。黄胜凡之所以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取得如此不可小觑的艺术成就,不仅缘于其优异的天赋,更在于他后天的秉承和学养、积年累月的艰苦探索。“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黄胜凡先后在中国国家画院经过长达十二年的学习,转益多师,潜心研究,下足了功夫,以非凡的毅力和勇气不断否定自己、重塑自己,终成大器。
据悉,此次书展由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四川省诗书画院、成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遂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蓬溪县委宣传部承办,蓬溪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蓬溪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协办。展览持续至10月10日。
图片
开幕式嘉宾合影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