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楼》《少年歌行》惊艳背后,是武侠剧的“绝境逢生”

希望创作者们可以从2023年的市场反馈里,找回武侠剧的初心。
图片
2023年,平均口碑最高的剧集品类,竟然是一度被唱衰的武侠剧。
暑期档,主打无CP破案的《莲花楼》,在仙侠大战中“杀”出一条血路,开分高达8.0,随后又涨到了8.1;暑期档的“尾巴”,赵本山领衔的喜剧武侠《鹊刀门传奇》上线,这一常被空口鉴烂的题材收获诸多好评,开分7.8;上半年,聚焦“智侠”设定的《云襄传》开分7.4;改编自《绣春刀》的《山河之影》开分7.3;漫改武侠《少年歌行》前期曾因选角招致争议,但很快“真香”,评分从开分7.3爬到了8.2。
在内娱,武侠剧曾是“低分烂剧”的代名词,一度被市场唱衰。2019年开始,《倚天屠龙记》《鹿鼎记》《绝代双骄》《雪中悍刀行》《天龙八部》《说英雄谁是英雄》等知名IP陆续被改编,皆因“PPT式打戏”“偶像剧式选角”“人设魔改”被诟病,评分2-3分的作品比比皆是。
在仙侠、玄幻、古言的挤压下,武侠也开始慢慢淡出影视市场。一些统计显示,2022年播出的武侠剧仅有三部,而古偶却有15部。
然而,留下来的武侠创作者们没有放弃。他们试图在“夹缝”中寻找新的主人公,新的故事,也为武侠复兴找到了新的机会。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武侠“淹没”于互联网时代
上世纪60-90年代,武侠电影在中国香港地区崛起。由于内容发掘于中国传统文化,又融合了西方文学的叙事技法,将人性美丑刻画到了极致,因此成了电视时代国人心中最浪漫的影视品类。
2000年开始,以中国武侠小说四大宗师“金古梁温”为代表的作品,开始大量被中国内地翻拍。
作为上世纪新武侠小说的“开风气”者,梁羽生的作品倡导“宁可无武,不可无侠”的理念,且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最为中国内地观众所熟悉的,大多是在这一时期拍摄的《七剑下天山》 《侠骨丹心》和《游剑江湖》。
图片
金庸被梁羽生称为新武侠小说的“发扬光大者”。他经常将故事融入真实的历史背景中,其笔下的主人公多为肩负家国责任的侠士,经常在情理不能两全的困境中苦苦挣扎。这样的创作风格,更容易让读者产生共情。所以,金庸也是四大宗师中作品影视化最多的,《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神雕侠侣》《笑傲江湖》等剧在2000-2010年期间几乎万人空巷,也走出了李亚鹏、贾静雯、高圆圆等一批新演员。
图片
比起“梁金”,古龙的作品更为肆意洒脱。这个王家卫口中“有才气的流氓”,将故事完全架空于真实历史,但融入了当代人的哲学智慧。他笔下的人物怪才居多,武功重境界而轻招式,《楚留香传奇》《陆小凤传奇》《绝代双骄》《萧十一郎》《武林外史》等影视作品,都曾惊艳过一代人。
图片
梁金封笔,古龙逝世之后,温瑞安被称为唯一能扛起古龙和新武侠大旗的作家,也是“四大宗师”中唯一仍在世的武侠作家。他喜欢将诗的感性浪漫融入到作品中,其作品《名捕震关东》《少年四大名捕》《逆水寒》《说英雄谁是英雄》也都被改编成影视剧。
图片
2010年之后,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游戏、网文为基础的仙侠、玄幻剧开始大行其道。这些IP生长于互联网时代,更懂当下读者的需求,也比武侠小说拥有更广泛的读者基础。它们有更宏大的架空世界观,作者可以随意开金手指,用几生几世、年代穿越、多重身份、仙魔之恋等模式吊足观众胃口。仍框定于现实世界和传统文化的武侠,在一挥手便能让三界动摇的仙侠设定中,便显得不够“爽”了。
为了踩中“爆剧密码”,近五年间,部分武侠剧也试图将原著中的经典角色改编得更有网感。比如2018年的《新笑傲江湖》为了彰显热血感,将潇洒肆意、淡泊名利的令狐冲改成“涉世未深,升级打怪”的网文男主;将心狠手辣的日月神教教主东方不败,变成了匡扶正义,重整武林秩序的侠士。但这一改编则将原著中最亮眼的人性复杂、哲学思辨消耗殆尽,就像是把严肃文学变成了儿童话本,被网友称为“笑话江湖”,评分仅为2.5。
图片
2014年开始,流量时代来临,“大IP+流量演员”模式流行于影视圈。无论原著基底多么复杂,最后均沦为男女主角恋爱的背景板。当这一套模式被用在格局更大的武侠剧中,便产生了更明显的水土不服感。
在多年挤压和反复试错中,武侠剧开始寻找新的生存方式。
图片
寻找新主角
在“金古梁温”武侠时代里,主人公多为男性视角下的成功者。他们是才貌过人、智勇双全的大侠,风华绝代,不可一世。一边闯荡江湖,一边大把收割权力、金钱、友情、爱情,既能寻得知己挚友,又有多位佳人相伴。
但在以女性观众为主的剧集市场中,单一的男性叙事早已风光不再,武侠剧迫切需要新的主人公。
比如,《云襄传》的主角公子襄就对“武侠”二字进行了新定义。他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病弱公子,闯荡江湖靠的是智、诡、诈。他没有梁羽生笔下的正气,没有金庸笔下的家国抱负,也不如古龙笔下的人物一般风流倜傥,但依然可以运筹帷幄,搅动江湖,达到侠之境界。
图片
《千门》原著中,江湖奇书《千门秘典》有这样一句序言:“人,既无虎狼之爪牙,亦无狮象之力量,却能擒狼缚虎,驯狮猎象,无它,唯智慧耳”。这预示着,未来的武侠可以不再“唯武独尊”,只要有侠之气节,同样可以威震江湖。
《莲花楼》则对武侠剧的叙事模式进行了翻新。剧中第一集便是类似于华山论剑般的两大高手对决。结果,一位坠入海中不知去处,一位身受重伤闭关修炼。
十年过去,曾经天下第一的李相夷因身中剧毒“沦落”成了一位江湖游医。红颜知己已嫁作他人;最好的兄弟早对自己心生杀意;一手创建的四顾门分崩离析。曾经站在高处参不透的人生之道,反而在种菜、养狗、行医的日常琐碎中感悟出来。他恍然发现,所谓的权力、金钱、友情、爱情早已不再重要。
《莲花楼》最大的创新,莫过于让主人公完成了一次逆向成长。其他武侠剧讲如何快意恩仇、打怪升级、自我挣扎时,它则在讲如何放下快意恩仇,退阶求生,自我和解。对武侠世界来说,最好的结局可以不是成为天下第一,而是让天下第一消失。
图片
可以发现,《云襄传》《莲花楼》的原著都诞生于2010年之后。不同于“金古梁温”,藤萍、高阳等年轻一代武侠作者,写作技法上虽仍借鉴“金古梁温”,但笔下的人物都更具有现代人精神。
比如藤萍曾说,“李莲花知道该怎样会让自己快乐,人生许多事,觉得是大事便是大事,觉得是小事便是小事,数十年光阴,意气风发富可敌国都不过浮云,既是浮云,何苦执著,平静、安康、快乐才是令人愉快的。”而《云襄传》中的商战、攻心、智斗,又何尝不是对应着现实世界中的“江湖”。
与此同时,这些武侠剧在人物上还不约而同地弱化了两件事。
其一,是弱化主角的单人高光,加重刻画群像的性格光辉。《少年歌行》影视化改编时,原著作者周木楠便狠心将萧瑟的高光戏份删减,不但让雷无桀、大师兄等角色性格更鲜明,还在人物关系中凸显了萧瑟的城府之深。《莲花楼》同样减少了原著中李莲花的“开挂”篇幅,而是花时间刻画了方多病的正向成长线,既与李莲花形成对比,也让二人合作探案更深入人心。
图片
其二,它们大胆地弱化了“爆剧密码”中的感情纠葛,感情戏皆点到为止。这些武侠剧中的年轻男女,对待感情皆拿得起放得下,比起一见钟情、吃醋、误会,他们更令观众动容的是相互理解、尊重、陪伴和并肩作战。
这样看来,脱离了依附式爱情观的武侠剧,已经比几生几世都在谈恋爱的仙侠剧前进了一大步。
图片
寻找新故事
“金古梁温”之后,武侠故事再无新的世界观出现,其IP储量也远远落后于仙侠、玄幻。于是,对武侠仍存热爱的影视创作者们,开始探寻小说以外的领域。
《少年歌行》在影视化之前,更有名的是同名小说改编的国漫,第一季上线时曾获得8.6分的高分。影视化时,《少年歌行》便延续了动漫作品中的燃、中二、搞笑风格,一改以往武侠中的沉重,而是塑造出了几位兼具侠义和热血的少年英雄,在嬉笑怒骂中闯荡江湖,完成成长。
优酷副总裁谢颖曾提到,漫改武侠要做到“忠于原著的基础上做到创新”,即在气质、人设、故事核不改动的情况下,把人物行为逻辑,故事架构,审美特效替换成剧集观众喜欢的形式。目前,《少年歌行》动漫前传《少年白马醉春风》的影视化工作也在进行中。
图片
《山河之影》改编自知名系列电影《绣春刀》,《绣春刀》导演路阳也亲自担任监制。剧版故事承接了锦衣卫的视角,暗黑悬疑的故事风格。但为了将两个小时的电影扩充成24集的剧集,《山河之影》重新丰富了两位男主角的故事线,让他们在童年时期便产生羁绊,并为舒棠这一女性角色增添更多笔墨。
与此同时,具备互联网思维的创作者们,开始在武侠IP中加入类型片元素,试图用“武侠+”去突破固有的受众圈层。
《云襄传》在上世纪90年代香港武侠片的经验基础上加入了搞笑、惊险、悬疑等元素,再融合现今社会的审美观、人性新心态,完成“武侠+智谋+商战”的混搭;《莲花楼》《侠探简不知》把武侠与探案相结合,把推理剧的单元案模式融入武侠叙事中,让主人公们以探案的方式闯荡江湖;《鹊门刀传奇》则把“赵家班”最拿手的小品结构融入武侠世界中,用小人物的幽默解构等级、阴谋、大义,但又“喜中带悲”,不失武侠里的宿命流转和江湖哲学。
图片
《鹊门刀传奇》
从各大平台的待播片单来看,武侠题材也没被放弃。
其中,有热门非金庸创作武侠小说TOP1的、沧月所著的《七夜雪》;由刘宇宁、刘诗诗主演的原创武侠剧《一念关山》;改编自孙晓同名武侠小说,成毅、李一桐主演的《英雄志》;改编自沈沧眉小说《与艳少同眠》,高伟光、宣璐主演的穿越武侠喜剧《只此江湖梦》等等。
腾讯视频也在2023年片单中,公布了系列武侠剧《金庸武侠世界》。这部剧以单元剧的形式,邀请徐兵、邓科、曹盾、臧溪川 、 杨磊五大知名导演,重新执导《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华山论剑》《九阴真经》《铁血丹心》五个故事。观众熟悉的武侠角色,也皆由仙侠剧时代的年轻演员演绎,周一围饰演黄药师,高伟光饰演欧阳锋,明道饰演洪七公,孟子义饰演梅超风,此沙饰演郭靖......
图片
尽管在仙侠和爽剧“齐飞”的互联网时代,生长于传统电视时代的武侠剧显得沉重、古板了些。但其内核中的游侠文化,仍是植根于中国观众血液里的流行文化。无论看了多少神仙爽剧,司马迁笔下的“言必信,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依然能够打动观众。
希望创作者们可以从2023年的市场反馈里,找回武侠剧的初心。或许将被市场所淘汰的,不是武侠剧这一品类,而是挂着武侠的“羊头”,兜售互联网爆款公式的“狗肉”。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