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反装甲哪家强?乌克兰“利刃”居然比俄罗斯“化石”还先进

《军武次位面》作者:大伊万
我们继续谈一谈苏联/俄军主战坦克装备的爆炸反应装甲,首先来给前一篇文章“捉个虫”。
图片
之前谈到接触-5型反应装甲时,大伊万提到装备接触-5型反应装甲的苏T-80U型主战坦克炮塔对APFSDS的等效防护可以达到850毫米,文后有读者对这个数据提出了异议,认为只有650毫米。其实这个数据吧,大伊万先查了几家资料,尤其是2011年第3期A《兵器知识》施征大佬的《乌克兰“利刃”附加反应装甲》的资料,里面提到了T-80U对于穿甲弹的防护能力“可达800毫米”,后来又自己做了计算,按照T-80U炮塔基甲等效550毫米乘以1.5系数得出的850毫米左右的数据。
T-80U炮塔右侧的红外大灯
图片
当然现在大伊万找到了新的数据,里面对T-80U的车体正面投影防御穿甲弹的等效,绝大多数面积为750毫米/KE,炮塔正面投影,则视具体部位,在748毫米/KE到837毫米/KE不等,而炮塔右侧的红外大灯部位由于缺装接触-5,因此只能靠基甲等效517毫米/KE,这组数据大伊万认为还算比较客观。
图片
不过,从上面这组T-80U的防护数据来看,同样体现出了接触-5反应装甲的缺陷,比如在炮塔右侧红外大灯部位没有空间安装接触-5、结果露出这么大的一个破绽,此外苏军对于接触-5被击中后导致的防护面积损失依然不满意、认为在APFSDS命中接触-5之后,依然会损失10%到30%的防护面积。
红外摄像机下,破甲弹的聚能效应
图片
此外更重要的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北约开始发展新一代串联破甲战斗部反坦克导弹,相比聚能装药破甲战斗部,串联破甲战斗部安装有两个空心药罩,前端药罩专门用于击穿反应装甲,此后才引爆后部药罩,确保破甲射流沿反应装甲上的孔洞击穿基甲。因此,对上世纪80年代末的苏联来说,研发新一代反应装甲势在必行。
接触-5反应装甲
图片
因此,早在1984年接触-5还没通过国家试验之际,苏联钢铁研究所就开始了第三代反应装甲的预研和试制工作,在第三代反应装甲试制之初,苏联选择了两个基本的技术路线:其一是沿用接触-5的重型面板、双抛板设计,形成多层反应装甲的夹心饼构型,以进一步提高反应装甲防穿抗破能力;其二是全新技术原理的聚能爆炸反应装甲,试图利用类似于破甲弹的聚能射流作用,研制新型反应装甲。
图片
两个技术路线都进行了一定的原理试验,随后由于苏联解体,所有的研发都无果而终了。但是,俄罗斯和乌克兰却分别继承了这两条技术路线,同时开始开发属于自己的下一代反应装甲技术,两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做了大量的技术交流和测试,最终都做到了开花结果。从而形成了苏/俄反应装甲的第三代产品,也就是俄罗斯的“化石”(Реликт)反应装甲和乌克兰“利刃”(NIZH)反应装甲。
俄罗斯“化石”反应装甲
在两款反应装甲中,俄罗斯的“化石”反应装甲其结构较为传统,当然运用也最为广泛。尽管目前“化石”的技术细节暂时还没有解密,但从俄罗斯方面透露出的相关宣传材料,包括俄乌冲突中的一些战场照片来看,咱们对于“化石”的基本结构和防护原理还是可以言说一二的。
T-90M的炮塔前装甲
图片
其实从结构和原理上来说,目前的“化石”可以被认为是苏联时期多层重型爆反的技术继承。该爆反的技术原理和接触-5具备一定技术上的承继性,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被视为两块中间留有一定缝隙、并安装有缓冲材料的接触-5。当然,无论是各爆反之间的空隙,还是中间隔板的厚度,或者各爆反之间的安装角度等,都是经过了精心选择的。
T-90M的炮塔被反应装甲紧紧包裹
图片
详细的技术细节不得而知,其防穿抗破的技术原理也和接触-5类似,只不过原有的一层爆反装甲被增加为两层,在具备了对抗串联破甲战斗部能力的同时,还提高了对抗稳定脱壳穿甲弹弹芯的性能。此外俄军还精心设计了反应装甲的安装模块和外形等,进一步提高了“化石”反应装甲对于主战坦克的防护面积,被击中之后抗毁性能也有了相当大的提高。
T-90M的炮塔顶部装甲
图片
和“接触”系列一样,“化石”反应装甲的正式型号,被命名为4S23/24型综合爆炸防护模块,不同的型号应当是使用的反应炸药牌号不同,同时在反应装甲的外形上也大相径庭。比如在坦克炮塔顶部,“化石”反应装甲就采用了类似于接触-1的小型方盒的设计;在炮塔航向角,“化石”反应装甲的外形则类似于接触-5的蛤壳状,只不过排列更为紧密、外形更为科学、对炮塔的防护面积近乎密不透风。
T-72B3车体侧面的软包装甲
图片
最为特殊的则是炮塔侧面、后方尤其是车体侧面,俄军研发了专门的箱式、甚至软布包式“化石”,如T-72B3 orb.2016炮塔侧后方的箱式装甲模块,在其中就填装有4S24防护模块,模块之间使用聚合物填充充当缓冲,再比如俄军坦克侧面挂装的“软布包”,帆布包里有一个一个类似于鸡蛋托一样的东西,事实上这是“化石”的支撑结构,真正的反应装甲是被这些“鸡蛋托”顶起来的、呈平行斜放的4S24模块。
图片
总的来说,俄军的反应装甲发展到“化石”之后,已经从单一的反应装甲型号,发展成为了一个庞大的反应装甲家族。由于“化石”装甲的4S24模块通用性很好,安装也相当方便,因此,一些比较老旧的接触-5装甲模块在经过技术改造之后,也同样可以加装4S23/24模块。在加装这些模块后,理论上都可以算作是“化石”家族的一员,因此目前俄军装备的主战坦克究竟有多少装备了“化石”、有多少还在使用接触-5,目前依然众说纷纭。
俄军T-80BVM
图片
但大家基本上都没有异议的是,T-90M和T-80BVM这两款高端型号的主战坦克,基本上全身披挂“化石”;而T-72B3 orb.2016和之前的型号,可能有部分反应装甲安装有“化石”、另一部分则是接触-5;至于T-72B3 orb.2022估计全身都安装了“化石”;另外一些给守备部队和动员部队使用的二线装备,比如T-62MV和T-55等等,那基本有什么用什么,有接触-1就安装接触-1,有接触-5就安装接触-5……目前没有发现“化石”新型反应装甲在这些型号上的存在。
俄罗斯“化石”反应装甲
相比还在使用传统构型、只不过是将原有的单层爆反增加为多层的“化石”,由乌克兰研发的“利刃”反应装甲的理论性能要优越的多。
图片
该型装甲是一款新原理爆炸反应装甲,基本原理是利用类似于破甲战斗部的聚能装药引爆,对来袭射流进行干扰,对来袭的穿甲弹弹芯甚至可以做到利用射流进行物理切断。为此,“利刃”反应装甲的外形,是在重型背板上“浇筑”一层一层的炸药模块,炸药模块的外形有些类似于破甲战斗部的空心药罩,在破甲弹射流或者穿甲弹弹芯击中这些炸药模块、并引爆反应装药之后。这些反应装药会像破甲弹的战斗部一样,形成径向的射流,这种径向射流将切断穿甲弹弹芯,或破坏破甲弹的射流路径。
图片
毫无疑问,相比单纯靠多层抛板反向运动、来切断穿甲弹弹芯,或者干扰破甲弹射流路径的“接触”和“化石”系列,乌克兰的“利刃”系列聚能反应装甲技术原理先进,技术性能较好。据说根据实测,多层“利刃”可以将坦克基甲对于穿甲弹的防护等效提高90%左右,几乎可以免疫M829A3这种先进APFSDS的攻击。此外,相比需要进行拆装的俄军“化石”,乌军的“利刃”甚至可以在坦克制造时,就直接和坦克原有的基甲进行整体铸造/焊接,随后由车组人员安装聚能装药模块即可,在勤务性能和防护面积上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被击中之后发生殉爆的面积也更小。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利刃”的综合技战术性能都超过了“化石”。
乌军T-84
图片
但是,非常可惜的是,尽管乌克兰在2004年就基本上做完了“利刃”的国家试验,但由于随后乌克兰国内政局一片混乱,“利刃”的批产和装备受到了巨大的干扰。按照乌克兰军队的计划,原本打算将“利刃”配备给自己的T-84/T-84U型主战坦克,但该坦克从2000年磨蹭到了2010年,依然只有个位数。
泰国陆军T-84
图片
2011年泰国从乌克兰购买了49辆先进的T-84型主战坦克,结果由于哈尔科夫厂生产组织乱七八糟,最后只交付了一半左右(也有说全部交付完成了)。同年,哈尔科夫莫罗佐夫厂还推出了T-84的最新改进型T-84M,但和T-84问题一样,因为乌克兰政局混乱,生产组织一塌糊涂。
图片
截止2022年俄乌军事冲突爆发的时候,装备“利刃”的T-84系列乌军只装备了极少数,具体有多少说法不一,有说不到10辆的,有说小十几辆的,基本上都在第3坦克旅的其中一个连,只偶尔在战场上露了一小脸。此外,乌克兰还给自己改装的T-64BM“布拉特”和一些T-72B1加装了“利刃”模块,但还是那个问题,改装数量少,这让“利刃”的实际运用范围,远远不如俄军的“化石”。
乌克兰为豹2坦克加装的接触-1反应装甲
图片
从此次乌军夏季攻势的情况看,乌军连宝贵的豹2A4坦克上都没有足够的“利刃”甚至“接触-5”了,而是凑合着安装了一些廉价的“接触-1”,这多少证明,乌军现在是否还具备批产“利刃”的能力都不得而知。
图片
总而言之,苏联/俄罗斯的反应装甲发展历史,从接触-1发端,到接触-5成熟,再到俄罗斯的“化石”、乌克兰的“利刃”各表一枝,最后在战场上兵戎相见,这结果,多少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