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神话的泪谷之战:叙军坦克损失是以军的七八倍?双方损失差不多

图片
五十年前的戈兰高地坦克战,又被称为“泪谷”战役,一直被西方吹嘘为“以色列的奇迹之战”,声称以军以很小损失击毁了好几倍的叙利亚坦克。
但我们对比双方资料和数据,却发现事实是被严重扭曲的。即使是以方数据,叙利亚损失的坦克数量竟然并不比以色列的真实损失多多少!
图片
以色列一个坦克旅击毁叙利亚500多辆?
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赎罪日战争)爆发,叙利亚和埃及分别在北、南两线对以色列发动大规模攻势。其中,叙利亚出动1000余辆坦克猛攻戈兰高地,试图冲破以色列的北方防线。
按照西方的说法,以色列国防军第7装甲旅在这场战斗中表现出色,以劣势兵力打垮了叙利亚的攻势,击毁坦克和装甲车500多辆,自身只剩下七辆坦克,但是成功守住了戈兰高地。按照西方说法,以军全部损失只有“60-80辆坦克”。
图片
由于战后的戈兰高地到处是坦克残骸,场面无比震撼,因此被称为“泪谷”,这场战斗后来就叫作“泪谷之战”。以色列装七旅一战成名,作为“世界级王牌部队”被载入史册。但是,我们如果重新审视这些历史数据,却发现其中包含了明显的“文字游戏”。
首先,参加“泪谷”防御战的以军部队不只有第7装甲旅,还有第188装甲旅(“巴拉克”旅)。西方史料刻意对第188装甲旅的战斗轻描淡写,让普通人误以为整个战斗都是装7旅的功劳。
其次,所谓“击毁叙军500多辆坦克装甲车”就是一个文字游戏,会让普通人误认为都是坦克,其中击毁的坦克数量只有230-260辆左右,其余都是装甲车。如果只统计坦克损失,我们会赫然发现,以色列的坦克损失竟然和叙利亚相差无几!
图片
叙利亚的1000辆坦克进攻以色列的180辆坦克
当时驻守戈兰高地的以军第7装甲旅和第188装甲旅,按照正常编制,应该各自拥有100辆“百夫长”坦克。但第188装甲旅不满编,两个旅坦克总数只有大约180辆左右,此外还有60门火炮。
作为进攻方的叙利亚军队,主力部队为三个机械化步兵师(第5、7、9师)和两个装甲师(第1、3师),共有大约1000余辆坦克。其中,机步第5师和机步第7师作为攻击前锋,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攻击戈兰高地。
图片
以军第7装甲旅面对的就是叙利亚第7机械化步兵师。叙利亚机步7师拥有两个步兵旅和一个装甲旅,编有坦克200辆,战前还额外加强了一个独立装甲旅(“摩洛哥”装甲旅),坦克总数增加到240辆,以及装甲车160辆。
总体来说,在戈兰高地防御战中,叙利亚以1000余辆坦克进攻以色列的180辆坦克,叙军拥有六倍的坦克数量优势,符合进攻战的基本原则。
从性能上看,以色列主要装备的是英制“百夫长”坦克,虽然“百夫长”比较老式,但是以军改装了105毫米炮,威力足以击穿T-62坦克装甲。相对的,叙利亚坦克以T-55和T-62为主,此外还有PT-76两栖坦克作为侦察车,SU-100自行火炮作为支援火力。同时,叙军还投入了大量装甲运兵车参战,其中包括了新型的BMP-1步兵战车(总数为100辆)。
图片
以色列坦克损失不比叙利亚小多少?
整个“泪谷”之战从10月6日夜间持续到10月9日,具体过程我们不再赘述。最终结果是叙利亚军队放弃了进攻,以色列两个装甲旅守住了戈兰高地。按照西方说法,叙利亚损失了500多辆坦克装甲车,以色列两个装甲旅“仅仅损失60-80辆坦克”。
但是,这个数据是典型的“双重标准”,因为以色列的损失数据完全刨除了“被打坏又修好”的坦克。按照以色列自己的叙述,在最后一天的反攻时,“装7旅仅剩下7辆坦克”,“损失殆尽的装188旅修好了11辆坦克参加反攻”,180辆坦克明明只剩下了18辆(反攻时又损失了几辆)。
图片
可以说,“以色列两个装甲旅基本被全歼”的说法都没太大毛病。事实上,以色列第188装甲旅旅长伊扎克·本·肖汉姆和参谋部人员在此战中全部战死,该旅负责守卫的戈兰高地南部防线,实际上已经被叙军突破。叙利亚坦克当时已经越过了戈兰高地,能够眺望到太巴列湖。
相对而言,关于叙利亚损失的“500多辆坦克装甲车”,西方刻意混淆了坦克和装甲车的区别,坦克损失是250-260辆,叙利亚自己统计损失230辆。
图片
这样算起来,在10月9日战斗最后一天,叙利亚和以色列失去的坦克应该是“230辆对170辆”。以色列的坦克损失并不比叙利亚小多少!
那么,为何以色列后来又自称“只损失60-80辆坦克”呢?其实答案很简单,战场上被打坏的坦克,半数以上都是可以修好的。
图片
以库尔斯克战役的普罗霍夫卡坦克战为例,苏联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拥有670辆坦克自行火炮)在战斗中有大约500多辆坦克自行火炮被打坏,其中400辆需要大修。但是经过修理后,这些400辆战损坦克至少半数重返战场,最终的“不可挽回损失“降到了大约334辆(222辆T-34、89辆T-70、12辆丘吉尔、8辆SU-122、3辆SU-76)。
作为对比,德国党卫军第2装甲军的294辆坦克自行火炮,声称“只损失了40-80辆”,其实就是刨除了“被打坏去修理的坦克”。库尔斯克战役后半段苏军发起反攻,夺取了德军党卫军第2装甲军的修理所,正在修理的一百多辆坦克被苏军全部缴获。最终,德军坦克的“不可挽回损失“变成了200多辆,苏德坦克损失比又变成了“300比200”。
由此可见,谁能够在战斗结束后够控制战场,就能最大限度减少己方坦克的“不可挽回损失”。相反,失去战场控制权的一方,所有不能行动的坦克,哪怕只是机械故障,都会变成“不可挽回损失”。“泪谷”之战双方坦克的悬殊损失比,正是来自这种不同的判断标准。
图片
叙利亚白白放弃即将到手的胜利
回过头来,我们可以发现,“泪谷”之战打到最后一天,叙利亚的损失并没有那么夸张。叙军损失了230辆坦克(以军宣称260辆),只占全部兵力的五分之一而已,仍然拥有800辆以上的坦克。更重要的是,叙军当时已经占领了大部分戈兰高地,以色列一方的防御几乎崩溃,180辆坦克只剩下18辆。
这时,只要叙利亚继续保持进攻,彻底控制戈兰高地,那么坦克的“不可挽回损失”就能减少一半以上。届时,叙军的坦克损失将只有以军的一半,所谓的“泪谷”将变成以色列人的眼泪。
图片
但是在10月9日,叙利亚军队发动了最后一次攻势,以100多辆坦克进攻以色列第7装甲旅残部,被毁伤30多辆后撤退,此后叙利亚总参谋部彻底放弃了进攻(原因至今是个谜,有些历史学家甚至认为是以色列威胁进行核打击)。然后,以色列援军抵达战场,在10月10日展开了反攻,导致了叙利亚的全面溃败。
我们可以看出,叙利亚在戈兰高地的战败,完全是作战意志崩溃的结果。叙军在进攻中损失确实很大,其中第7机械化步兵师师长奥马尔·阿布拉什准将战死,但是以色列那边的损失同样惨重(第188装甲旅旅长和参谋人员全部战死)。叙利亚以六倍的数量优势,损失最多是以军的两倍(加上装甲车),在对方几乎被全歼的时候,自己竟然先崩溃了,白白放弃了即将到手的胜利。
图片
事实上,叙利亚在整个赎罪日战争中的战死数字才3000-3500人,远远不如埃及(战死5000-8000人),以色列一方则战死了2500-2800人。埃及和叙利亚的多数损失,其实都是叙军在戈兰高地败退后,埃叙两军都失去战场主动权造成的。其中埃及为了挽救叙利亚的败局,吸引以军兵力,冒着以军的轰炸发动了一次毫无意义的攻势,损失极为惨重。
从坦克损失来看,整个赎罪日战争阿拉伯军队损失了2300辆坦克,其中400辆几乎完好无损被缴获后编入以军。叙利亚在“泪谷”失去的坦克只有200多辆,与全局损失相比根本算不上“惨重”,属于典型的因小失大。
图片
可以看出,叙利亚在“泪谷”之战的前期表现虽然不错,但在最后关头的意志崩溃,是赎罪日战争全局失败的根本原因。
从这些历史细节我们可以看出,以色列军队的“神话”有很大程度是西方刻意营造出来的,另一方面,这种神话也是对手的“不堪”衬托出来的。(作者:陶慕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