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曾被英国统治28年?巴以冲突来源于此,西方不该置身事外

早在19世纪末,英法俄等国便开始蚕食奥斯曼帝国的地盘。1912年以前,奥斯曼帝国丧失了全部北非的地盘,以及大部分巴尔干半岛的地盘。
1920年,一战过后的奥斯曼帝国濒临瓦解。英法等国也正式开始瓜分奥斯曼帝国,其中他们最看重的,就是阿拉伯片区。
在4月份召开的圣雷莫会议上,法国得到了叙利亚、黎巴嫩等地。而英国则得到了伊拉克、巴勒斯坦等地。
正是这次会议,彻底改变了中东的未来。土耳其人当家做主的时代已经过去,英法等列强,成为了中东大片地区的统治者。
图片
沙特和哈希姆家族,纷纷在中东崛起。
按道理说,英法两国接管了阿拉伯地区,阿拉伯人就该全部听他们的吆喝。但沙特是例外,他们很早就摆脱了英国人的控制。
1906年,伊本沙特就占领了阿拉伯半岛上的内志地区,建立了内志酋长国。当时奥斯曼帝国还没有崩盘,但已经对此无能为力。
到了1915年,势单力薄的沙特,打算吞并汉志地区,完成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但实力根本不够,为了和奥斯曼帝国对抗,沙特倒向了英国。
双方签署了《达林条约》,在英国人的帮助下,沙特很快站稳了脚跟。
但是一个统一的阿拉伯国家,不符合英国的利益。因此英国在扶持内志的沙特家族的同时,也支持汉志地区的哈希姆家族。
1916年,哈希姆家族的话事人侯赛因,在汉志地区建立了汉志王国。汉志也就是如今阿拉伯半岛的西边一侧,麦加、麦地那都在这里。
图片
两雄相争,保持平衡,这才符合英国的利益。
侯赛因这个人很有骨气,他虽然靠英国人起家,但却不肯出卖阿拉伯世界的利益。以犹太复国主义为主的《贝尔福宣言》出台以后,侯赛因是带头反对的!
1917年出台的《贝尔福宣言》,其实就是英国人带头支持犹太人回到巴勒斯坦建国的一个标志。
为了照顾一下阿拉伯人的情绪,1921年,英国人特地将巴勒斯坦地区按照约旦河分成了两部分。西边依旧叫巴勒斯坦,东边则称之为外约旦酋长国。
其中巴勒斯坦地区,归英国人直接管辖,英国委派的总督是这里的一号人物。外约旦酋长国,则是英国扶持的傀儡集团在当家。
英国这么安排的言下之意是:外约旦依旧留给你们阿拉伯人,但是巴勒斯坦,我另有用处,实在不行也能留给犹太人复国用。
图片
侯赛因觉得这严重伤害了阿拉伯人的民族感情,因此予以拒绝。侯赛因所在的哈希姆家族,是阿拉伯世界非常尊贵的贵族,按照他们的说法,他们家是圣裔,因此在阿拉伯世界的影响力非常大。
英国人得知以后很不爽,立刻减少了对侯赛因的支持。但为了平衡沙特和哈希姆家族的关系,英国人将侯赛因的次子阿卜杜拉,立为了外约旦的酋长。
阿卜杜拉肯定高兴啊,他作为家里的次子,是没有继承权的。将来汉志王国的国王,肯定是他大哥阿里的,所以他唯一的出路就是出来创业。早年他就被父亲安排到了叙利亚,在这里占山为王。但总归不是合法集团,这次英国人递出橄榄枝,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阿卜杜拉成为外约旦的话事人以后,默许了英国人将巴勒斯坦拆分管理这件事,以此换取英国人对他的支持。
图片
妥协换来了约旦的百年国祚,汉志王国就没那么幸运了。
按照侯赛因的想法,大儿子阿里,将来继承自己的汉志国王的王位。二儿子阿卜杜拉去伊拉克,三儿子费萨尔去叙利亚,一家人就该整整齐齐都当国王。
结果离了个大谱。
他的汉志王国,居然是整个计划中第一个被消灭的。而他的三儿子费萨尔在叙利亚干了4个月就亡国了。二儿子阿卜杜拉索性把伊拉克给了三弟,自己带着一支人马杀回了叙利亚,要和法国人决一死战。
在英国人调停下,二儿子阿卜杜拉才成了外约旦的话事人,大家都有国王干,这件事才算摆平了。
二儿子阿卜杜拉,在外约旦建立了长达百年之久的约旦哈希姆王朝,至今还在延续。但父亲和大哥的汉志王国,却在1926年就没了,这是啥情况呢?
原来是哈希姆家族的老冤家伊本沙特在搞鬼。
沙俄的话事人伊本沙特得知侯赛因得罪了英国人,立马看到了商机,于1918年到1924年多次击败汉志国王侯赛因,夺取了伊斯兰圣城麦加、和麦地那,侯赛因失意之下,选择退位,把烂摊子给了自己的长子阿里。
阿里只干了8天,就被沙特给赶跑了。1924年10月底,沙特彻底吞并汉志王国,成为了阿拉伯半岛上的扛把子。
图片
英国人觉得沙特不太乖了,打算敲打一下。
平衡术,是英美昂撒人最喜欢玩的。他们不太愿意看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出现一家独大的现象。阿拉伯国家,是英国人一手扶持起来的,沙特、汉志、伊拉克、约旦等,无一例外,因此英国人并不希望看到这里出现大一统的现象。
为此,当沙特在1924年吞并汉志王国,打算统一阿拉伯半岛时,英国人终于对沙特出手了。
1927年,英国逼迫沙特签订了《吉达条约》。这份条约中,沙特向英国人妥协,继续承认科威特、巴林、也门等地依旧是英国的势力范围。但沙特也因此得到了绝对的独立权,沙特打下的这些地盘,英国人也不再插手。
这事儿等于是封死了沙特统一阿拉伯半岛之路。几个重要的沿海地区都在英国人手里,他们认为,沙特翻不起什么大浪来。
失去英国庇佑的沙特,立刻找到了德国和美国。尤其是美国,对沙特大力支持,还在1938年在沙特找到了石油。
从此以后,沙特过上了富裕的小日子,老美也在这里捞得盆满钵满。英国人则因为《吉达条约》不能干涉沙俄的条款,差点把大腿给拍断了。
图片
巴勒斯坦,是英国留在阿拉伯世界的另一枚棋子。
英国人本来打算长期统治巴勒斯坦,将这里变成自己的海外领地。毕竟这里紧挨着地中海,英国的海军随时可以抵达这里,从而干涉中东事务。
但是,伴随着犹太复国主义的浪潮风起云涌,英国人也开始松动了。巴勒斯坦地区当年之所以和约旦分开,就是为了给犹太人腾出个地方建国。而且英国人在这里的统治非常不顺利。
为了逼迫英国人早点离开巴勒斯坦,犹太人在此期间干了不少恐袭事件。阿拉伯人也不甘落后,得知犹太人要来建国,巴勒斯坦当地人还没发话,隔壁的埃及、叙利亚、约旦、沙特等国就纷纷不答应了。
很好,效果达到了。巴勒斯坦这地方本来就是个烫手的山芋,你交给任何一个阿拉伯贵族来管,其他阿拉伯人都不会答应。
除非有人能像沙特那样自己出来单干,不买英国人的账。但整个阿拉伯,也就只有一个沙特家族罢了。这就是沙特能拥有麦加、麦地那,而其他家族不能拥有的原因。
1921年以后的约旦、伊拉克哈希姆家族,完全听从英国人的吆喝。但二战开始以后,英国在世界的影响力逐步衰弱,他们很难再真正影响阿拉伯世界了。
如果阿拉伯出现一个猛男,统一了阿拉伯各国。那欧洲又将面临奥斯曼帝国时期的威胁。这是英美那些昂撒人最不愿意看到的。
为此,英国人死活不肯把巴勒斯坦交给任何一个阿拉伯集团来管理,就是让他争下去,昂撒人才能渔翁得利。
等到犹太人复国的愿望不可阻挡以后,英美索性让以色列成为了制衡阿拉伯世界的一枚棋子。
图片
1947年,按照联合国的划分,巴勒斯坦分成了两部分。
其中57%的地盘归以色列,43%的地盘归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
1948年5月,犹太人高高兴兴建立起了以色列。但巴勒斯坦人却不高兴了,为啥?分到的土地不仅少,还贫瘠,关键是还分成了不相连的3块。
这时候阿拉伯各国也蠢蠢欲动了,英国人在的时候他们不敢撒野,但英国人放弃了巴勒斯坦,这地方可就是一块肥肉了,谁抢到就是谁的。
至于刚刚成立的以色列,直接灭了就行了。
因此第一次中东战争,其实就是阿拉伯各国打算瓜分巴勒斯坦的战争。他们甚至认为,没了英国人的保护,他们顺手就能灭了以色列。
结果被啪啪打脸了。以色列前期被压着打,差点亡国。结果老美给他争取了1个月的停战期。这1个月里,以色列招兵买马,全球买装备,物色各种军事人才。1个月后,把阿拉伯联军摁在地上狠狠揍了一顿。
第一次中东战争过后,埃及抢了加沙后,选择撤军。约旦抢了约旦河西岸,也选择撤军。叙利亚和黎巴嫩则什么都没捞到,心里很不爽。
而巴勒斯坦国,也因为周围一圈阿拉伯国家的入侵,没能建立起来。其实如果当初按照联合国的决议,当地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一起建国的话,那又有一番道理可讲了。
这一耽误,就是40年之久。1988年,巴勒斯坦才得以建国。而这时候已经经过了5次中东战争。
个个说为了巴勒斯坦人民的利益,结果个个挖了坑就跑。
很多人站在了巴勒斯坦这一边,说要反抗侵略。其实如果大家仔细去研究就会发现,侵略巴勒斯坦最多的,其实是周围的阿拉伯国家。
如果第一次中东战争以色列战败了,那么巴勒斯坦国也不可能建立起来。埃及、约旦、叙利亚和黎巴嫩势必会将巴勒斯坦瓜分干净。
毕竟即便是战败了,埃及和约旦都捞了不少好处。
此后的几次中东战争,阿拉伯联军总是挑起事端,以色列打了胜仗,自然要让对方割地赔款,结果阿拉伯各国打不过了,索性就与之签订城下之盟,出卖巴勒斯坦的土地和人民,你上哪儿说理去。
嘴上都是主义,心里全是生意。如果当年阿拉伯人真的愿意团结一致,就应该早点帮当地人建立巴勒斯坦国,再与以色列抗衡时,心里也能多几分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