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国务卿布林肯哽咽了,哈马斯会因为他的家仇付出额外代价!

布林肯曾经无数次去过以色列,但这一次跟以往任何一次都不一样。他这次是去雪中送炭。
他在和内塔尼亚胡共同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让外界见到了布林肯的另一面,因为他公开说,自己“出现在记者面前不仅以国务卿的身份,而且以犹太人的身份”,联系了哈马斯行动与他的家世。
图片
他讲述了自己家族在大屠杀中幸存下来的历史,“从个人层面,能理解哈马斯屠杀勾起以色列犹太人的痛苦回忆,实际上,这勾起了全世界各地犹太人的痛苦”。
他谈到了受害者的照片,看到浑身是弹孔的婴儿,士兵被斩首,年轻人在汽车或隐蔽的房间里被烧死,“这超出了任何人的想象,更不用说实际看到和体验了。但愿不会发生这事”,“这简直是最糟糕的堕落……,这确实超出了我们所能理解、消化的范围”。
布林肯说,“一张照片胜过千言万语,照片传达的事情可能用一百万个字才说得完”。看到被害的家庭,也令他不禁想起自己的孩子。
布林肯言语中流露出悲伤,讲话过程中不时出现哽咽现象,一个一个往外蹦词儿。
一个犹太人上身的国务卿表现出了和以色列人之间的无缝共情。
布林肯的波兰裔继父塞缪尔·皮沙是纳粹德国屠杀犹太人行动的幸存者,当年是被一辆美军坦克救了性命。当年,皮沙十几岁时曾在纳粹集中营关了4年,到最后集中营900人只有他一人生还。
二战结束时,他和犹太人被德军押往其他地点,途中逃进森林躲藏,后来听到有战车隆隆声,看见车身上不是纳粹的十字标志,而是一颗五个角的星星,便朝坦克奔去。坦克舱盖打开,一个非洲裔美国军人探头出来看着他。皮沙立刻双膝跪地,说了一句“上帝保佑美国!”那名美军把他拉上坦克,带到了美国。
图片
除了继父之外,布林肯的生父唐纳德·布林肯、继母维拉都是犹太人。布林肯的祖父莫里斯曾经历俄国对犹太人的迫害,从乌克兰移民到美国。布林肯就是一个犹太人家族,这种身份也让布林肯尽他个人所能,也尽国务卿所能,力挺以色列。
布林肯说,“我们来了,我们哪里都不去,我要传达给以色列的信息是,你们或许有足够能力保卫自己,但只要美国存在的一天,你们永远不必独自面对,我们永远站在你们这一边”。
图片
作为一名犹太人,哈马斯突袭造成以色列人死伤,令布林肯的家族苦难仿佛再次浮现。当年迫害犹太人的历史早已成云烟,而眼前出现了一个真实的犹太人对手。
布林肯和内塔尼亚胡有过无数次握手,但这回两人见面握手,如难友重逢一般,有一种生离死别,死里逃生的感觉。
图片
布林肯深情表达之前,已经看了以色列方面想让他看到的一些照片和信息,为了得到美方同情和支持,这些照片和信息都经过精心选择,照片背后的叙事,则由以色列人来提供。
拜登日前声称他看到了“恐怖分子斩首儿童”的图片。哈马斯方面第一时间驳斥,说毫无根据,纯属诽谤和谎言。事实上,以色列国防部发言人也没有证实拜登所“看到”的图片。
图片
“我们永远站在你们这一边”,这是一张道义支票,算不上军事支票。虽然布林肯不能决定军事、预算、派兵等具体事情,但他会扮演别人无法扮演的角色。而内塔尼亚胡此时有了布林肯这个有过家族苦难史书的“教友”,布林肯也不吝以犹太人身份站以色列,内塔尼亚胡接下来的决策会更大胆激进。
在布林肯抵达以色列的当天,以军轰炸了叙利亚的大马士革机场和阿勒颇机场,以色列国防军参谋长哈勒维说:“我们摧毁了这两个机场,就是要挑战伊朗和巴沙尔政权对以色列主权的回应,这是先发制人的行动”。
图片
这意味着以色列主动让战火外溢,不惧怕战争扩大化,不惜一场全面战争,而幕后的很多事情依赖布林肯居中穿梭,“我们永远站在你们这一边”。
以色列从来没有任何时候比现在更需要一个美国犹太人国务卿,这对加沙的巴勒斯坦人来说,则是一个雪上加霜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