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中国吟诵不能失传

叶嘉莹,女,号迦陵,1924年7月2日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教育家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专攻古典诗词方向。
20世纪70年代,已是多所名牌大学教授的叶嘉莹,愿不要任何报酬回国教书。如今,90多岁高龄的她仍坚持讲学,还捐出3500多万元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她用一生培养了大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人才。
叶嘉莹获评“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颁奖词是:
桃李天下,传承一家。你发掘诗歌的秘密,人们感发于你的传奇。转蓬万里,情牵华夏,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风雅的先生。
图片
10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草地周刊刊登了对叶嘉莹的专访。
在这篇专访中,记者问道:“90岁生日时,您曾许愿,来生还要做教师,还要教古典诗词。95岁的教师节时,您说还有一个愿望是,把即将失传的吟诵留给后学者。期颐之年您的心愿是什么?”
叶嘉莹回答:“我觉得我所说的这两句话还是很真诚的,我觉得我做得还不够。其中一个就是,我没有能够把中国的吟诵真的传下来。因为我有时候也不好意思在台上大声地吟唱,(担心)人家觉得我莫名其妙,所以我常常不敢、也不肯在大庭广众之下高声地吟诵,但是我觉得(吟诵)其实是很重要的。”
叶嘉莹说:“如果以后还有机会,我一定要把中国古典诗歌的吟诵,更强力地、更努力地去推广和发扬,我觉得吟诵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图片
叶嘉莹认为,吟诵是传承中国古典诗词的重要形式。古人讲究“吟而成文”,中国古诗词由吟诵而始:
“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出自《周礼》,乐语是古代贵族子弟美育的重要部分。从周朝开始,我们的学习就是伴随着吟诵开始的。吟诵是学习古典诗词的重要法门,它所带来的兴发感动的体会,是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基础。”
在国外生活了许多年的叶嘉莹强调:只有中国有吟诵,其他国家的文学没有。英文诗有朗诵、朗读,也有轻重的读音,但是没有我们这样拿着调子的吟诵。所以他们把吟诵翻译成 chanting,这样翻译并不准确,因为chanting 其实是佛教做法事时的念诵,与诗歌的吟诵不同。
叶嘉莹最大的心愿,一是把自己对于诗歌中之生命的体会,告诉下一代的年轻人;一是接续中国吟诵的传统,把真正的吟诵传给后世。
图片
叶嘉莹回忆,自己少年时就喜欢在自家院子里大声地念书。那时候她家外院住着许寿裳的儿子许诗英,她并没有和他讲过话,只是见了面便鞠一躬。
后来叶先生辗转台湾,遭遇白色恐怖,丈夫入狱女儿年幼,生活十分艰辛,时任淡江大学国文系系主任的许诗英记得从前常常隔墙听到她背诵诗文,又知道她在辅仁大学时成绩很好,因而给她介绍了教职。
叶先生后来在许诗英的挽诗中写道:“旧居犹记城西宅,书声曾动南邻客。”
叶嘉莹后来在讲台上讲授中国古典诗词,因为没有特别地学习过吟诵,而又感到在学生面前拖腔吟唱有一点难为情,因而后来的几十年里,她门下桃李成蹊,但从未真正教授过吟诵。
而如今她认为自己的诗歌创作都是高声朗读吟诵的结果:“吟诵不但是读诗欣赏诗理解诗的重要法门,而且是你自己创作写诗的一个重要入门手法。可是我现在已经90多岁了,已经白白地过了一世,我都没有培养出我的学生有很好的吟诵的效果,我既对不起前代的诗人,也对不起我年轻的学生。”
来源:综合央视、新华每日电讯、澎湃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