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副司长与我特使通话后,以色列发表公开声明,称对中国深感失望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中国政府中东问题特使翟隽就巴以局势,与以色列外交部负责亚太事务的副总司长哈帕兹通话。
从通稿内容来看,中方主要传达了如下几点意思,一是对紧张局势加剧和暴力升级深表关切,对战火与灾难中的受害者致以痛切的慰问;二是谴责任何伤害平民的行径,呼吁停火止暴,以“两国方案”为基础恢复和谈;三是鼓励国际社会发挥作用,避免造成人道主义灾难。
图片
翟隽特别提及中方立场,那就是不谋私利,立足于和平与公义,希望巴以和平共处,愿与国际社会一道致力于劝和促谈。
通稿中对以色列的着墨较少,仅称“哈帕兹介绍了以方对当前以巴局势的看法和立场,并表示以方将全力保护在以境内的中国公民”。
在这次通话之前,以色列对中国抱有强烈的期待。该国驻华大使馆高级官员尤瓦尔曾表示,以色列将中国视作朋友,所以希望看到中国对哈马斯进行“更加强烈的谴责”。
此外,以色列驻华大使潘绮瑞称,如果中国想要成为中东地区的参与者,就必须采取更加平衡的立场。
兴许是中国与以色列对于平衡的理解不尽相同,如果说基于人道主义的劝和促谈,对于伤害平民暴行的谴责还称不上平衡的话?那么怎样才算平衡?是选边站队,还是拱火浇油?
图片
总而言之,以色列对于中国的态度不甚满意,以致于公开发牢骚。据路透社报道,在与我特使通话次日,以色列外交部发布声明称,以色列对中国就最近发生在南部的事件所做的宣布和声明深感失望,中方并没有明确且毫不含糊地谴责哈马斯对平民的可怕屠杀以及绑架行为。
从宏观视角来说,中东虽是中国外交经营的一大方向,但并非核心方向。用官方措辞来表述,那就是“中东是中东人民的中东,中东地区的命运应该掌握在中东各国人民手中”。
所以中国不像美国,在非必要性的情况下,通常选择避免卷入其中。直到今年,中国稍微加大了在此地的参与,不仅实现了沙伊和解,也接待了多位中东国家首脑,并将沙特、埃及、阿联酋等国家纳入金砖机制,但这大多出于平息干戈,谋求发展的角度。
图片
巴以冲突全然不同于常规国际问题,它涉及领土争端、民族恩怨、历史沿革与宗教狂热等多种因素,其调处难度非比寻常,甚至可以说它是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死结。
但事情本身是不是真的如此复杂呢?其实也不尽然。抛开那些虚头巴脑的宗教叙事,从历史经纬来看,巴以冲突的是非对错再清楚不过,只不过在西方舆论机器的操纵下,受害者数十年的沉重苦难乏人问津而已,而强盗只不过受了点皮肉伤,就被渲染成不死不休的国仇家恨。
图片
借用王毅外长的话来说:“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问题的核心,症结在于一直没有还巴勒斯坦人民一个公道。此次冲突以极为惨烈的方式再次证明,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出路在于尽快恢复真正的和谈,实现巴勒斯坦民族的正当权利”。
当巴勒斯坦的国土被蚕食,民众遭受流离之苦,甚至遭受非人道的对待时,未曾见他对中国表示失望。难道以色列真的视自己为上帝的选民,不仅受不得半点委屈,在赶尽杀绝之余,还要国际社会为它欢呼喝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