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举行第20轮军长级会谈,双方同意加快解决边境问题

40国齐聚藏南后,印度终于发现不对劲,时隔两个月后,再次与中国开启会谈,并达成两点共识。40国齐聚藏南所为何事?印度又嗅到了怎样的信号?中印会谈达成了怎样的共识?
10月12日,据中国国防部发布消息,在本月9日到10日,中印两军在莫尔多/楚舒勒会晤点印方一侧举行了第20轮军长级会谈,距离上一次中印军长级会谈,间隔大约是两个月,而距离第18轮中印军长级会谈,则相隔6个月,这也说明,中印就边境问题的沟通正在加速,这无疑是一个好的信号。
图片
在国防部发布的消息中,对本次会谈的评价,是双方“坦诚、开放、前瞻性地交换了意见”,同时双方再度达成了两个主要共识,其一是同意通过军事和外交渠道保持沟通对话势头,尽快解决剩余问题;其二则是在沟通对话期间,双方同意维护中印边境和平安宁。
相较于上一次会谈的描述,本次会谈看起来并没有达成太大的突破,不过我们注意到,包括中印双方都在官方通报的消息中提到,本次会谈是在双方领导人的共同指引下进行的,因此要看待本次会谈的成果,我们还需要回望上一次中印领导人的会面。
在此前的节目中我们聊到,虽然中方最高层并没有出席G20领导人峰会,不过在更早的金砖峰会上,中印领导人是举行了会面的,而且双方也就中印边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在会晤之后,中国官方在新闻中提到,中印关系改善发展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也有利于世界和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双方应从两国关系大局出发,妥善处理边界问题,共同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中方一再强调希望印度从大局出发,是因为中方认为中印关系不应受限于边境问题,尤其是在中印经济合作潜力巨大的背景下,中印搁置边境争议,实际上是对双方都有利的决定。
但是印度外交秘书克瓦特拉则在简报会上着重强调了莫迪的态度,后者认为,边境区域的和平宁静,以及遵守、尊重实际控制线,对于印中关系正常化而言不可或缺。
图片
这也与印度外长苏杰生此前的发言有所呼应,苏杰生认为,边境不和平,中印关系就不会正常。
因此,在南非的这场会晤,虽然中方已经释放了诚意,但是印度的态度其实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
后续的情况,也印证了这一观点,印度甚至多次主动挑起矛盾,企图对中国展现强硬的态度。
在杭州亚运会举办期间,印度媒体争相报道称,印度有3名武术项目的运动员遭到中国的拒签,并声称原因是“中国拒绝给予他们适当的资格认证”。随后印度外交部发起“强烈抗议”,并宣布印度体育部长取消出席亚运会的行程。
而实际的情况是,这3名运动员声称来自所谓“阿鲁纳恰尔邦”,正是中印争议的藏南地区,带着这样的护照信息,中国当然不会予以通过,而且中国大使馆当时向3名印度运动员发放了适用的签证,却被对方拒绝。
显然,印度方面是属于要通过签证话题,进一步发酵边境问题。
不久后,又有港媒发现,在印度网上的签证平台,突然删除了中国香港地区的签证选项,此举也被视为印度外交部针对“运动员签证被拒的反制措施”。
此外,在中国国庆节期间,印度外交部在贺电中故意遗漏中国,印度外长苏杰生在10月1日当天向帕劳,塞浦路斯,图瓦卢,尼日利亚和博茨瓦纳送出了祝贺,却唯独遗漏了中国,这显然不能仅仅归咎于工作遗漏。
图片
印度外交部很可能是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传递对中印关系不看好的信息。
同期,苏杰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提到,自2020年以来,中印关系就处于不正常状态,而且这种不正常很可能是长期的。
然而让印度没有想到的是,中国并没有与印度“打嘴炮”的意思,而是直接绕开印度,走向国际舞台。
就在10月4日至6日,中国在西藏林芝举办了第三届中国西藏“环喜马拉雅”国际合作论坛,超过40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代表齐聚一堂,其中就包括了所有环喜马拉雅经济区的国家,却唯独没有印度。
而且中国选择在林芝举办会议,信号也很不寻常,因为林芝市区距离中印实控线不到50公里,林芝米林机场距离中印实控线更是只有10公里,也就是说,40多国的代表,都会在中印实控线附近降落,印度显然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据悉,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享发展合作成果”,期间王毅外长主持会议,谈到了两个重要内容。
图片
其一是邀请各国朋友来藏亲眼见证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当地文化得到完美传承保护的真实情况,简而言之,就是要对外传递出正本清源的讯息。
其二,王毅外长呼吁环喜马拉雅地区的国家坚持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
据《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副教授李明江对此评论称,中方的表态传达了希望改善中印关系的意愿,也明确希望印度能把边境纠纷与两国总体关系分开处理,不让边境纠纷完全绑架双边关系。
而通过“环喜马拉雅”论坛,印度也可以看到,绝大多数国家现在都摩拳擦掌,希望与中国展开经济合作。因此如今印度如果能迅速与中国展开第20轮军长级会谈,加快推进边境问题的解决,也能为中印合作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