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访谈】经济学家徐洪才:中国制造业在“一带一路”中大放光彩

经济学家徐洪才认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中国大型先进装备走出国门,让世界看到中国制造业技术的发展水平,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品牌影响力。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时,曾担任中国科学院对“一带一路”第三方评估报告的课题组顾问。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上游新闻记者专访徐洪才,分析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和共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以及在新的国际环境下,“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图片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受访者供图 
十年改善共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 
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强调“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经过十年努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徐洪才表示,“一带一路”十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推动南南合作,加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中国是倡议的提出者,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和共建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取得了长足进展,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双边贸易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已成为我国贸易往来的重要伙伴。
徐洪才认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资源禀赋不同,条件不一样,所以也是因地制宜地帮助当地发展经济。除了交通基础设施,还有电力基础设施。中国帮助非洲和拉美国家,利用当地的水电光伏发电。这些新能源项目,也为当地的工业化城镇化注入了动力。
中国是基建强国,帮助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发展基础设施建设。10年内,“一带一路”推动了共建国家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雅万高铁、蒙内铁路、中巴经济走廊等一些标志性项目。
雅万高速铁路是一条连接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和万隆的高速铁路,是东南亚首条高速铁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印尼两国务实合作的标志性项目,也是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落地的高速铁路项目。
徐洪才说,铁路、桥梁和港口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解决了当地的交通运输问题,同时帮助当地培育夯实产业基础设施。还改善了当地产业基础,提升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拉动相关服务出口。除基础设施外,我们也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输出了先进的技术,提供高端的现代化服务业。
徐洪才强调,贸易、投资、服务等经济活动,沿着“一带一路”开展,过去十年已经充分证明中国实体经济的辐射能力;跨境电商、移动支付等走出国门,为世界各地人民服务,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文化交流跟经贸合作是相辅相成的。徐洪才称,随着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合作的开展,人员的流动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加深了彼此之间的理解,打下互联互通的文化基础。
中国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充分尊重各国自主权,由参与国家来决定本国的事务和发展方向。中国坚持在“非洲提出、非洲同意、非洲主导”原则下与各方开展合作,从非洲的实际需求出发,不附加政治条件,助推非洲和平与发展。
中国制造业大放光彩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于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有着重要意义。徐洪才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大的支撑作用。
徐洪才称,雅万铁路、蒙内铁路的建设起到了样板工程的作用。世界看到中国大型先进装备,看到中国高铁技术的发展水平,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品牌影响力。
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国际共识。徐洪才说,“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共建,底色就是绿色。中国倡导的高质量发展,是与联合国提出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相一致的,也是保护生态环境、推进双碳战略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对外投资的能源基建项目开始绿色转型,利用当地丰富的水力资源和太阳能资源,注重水力发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不少区域发展缓慢,政治关系复杂,经济基础薄弱。徐洪才分析称,在“一带一路”项目建设中,要做足尽职调查,充分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高质量的项目建设,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双赢甚至多赢。
徐洪才认为,“一带一路”使用双边机制架构,而不是采用固定的合作机制,各共建国保持松散的联系。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道路、桥梁和码头等基础设施修建中,中国生产大型装备的国有企业仍然担当主力。徐洪才强调,这是国有企业的优势,但也有民营企业力量的参与,如三一重工等。“一带一路”推动共建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向世界展示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水平,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大放光彩,加大了对中国制造业品牌的宣传。
徐洪才称,和谐有序的国际关系,才能让企业有足够的信心走出去走进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政治经济的稳定,才能为民营企业走出国门创造出更多的机会。
“扩大开放,弥合分歧,还需要各个国家之间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徐洪才介绍,要充分肯定民营经济作用,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当中,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当中发挥生力军的作用。
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契机
徐洪才表示,中国已经深度融入全球化过程,未来要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利用好内外两个市场,与共建国家形成“一带一路”的重要合作伙伴。 
国内外市场的开拓中,民营企业在经营上具有灵活性,民营企业家都能眼观六路,耳闻八方。徐洪才称,特别是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区的民营企业,在海外寻找市场开拓市场的能力很强,在国际市场上拥有强大的竞争力。
“有些困难,但民营企业家还在出去。”徐洪才感慨,开放与交流已经是时代潮流。国际市场中要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未来产业政策着眼于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形成一个公平竞争、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的市场环境。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民营经济也在把握机会,走出国门,寻找更多的发展机会。
中国产品也走出国门,走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徐洪才观察认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拖拉机等交通运输工具,在亚非拉市场上颇具市场竞争力。在非洲和中亚地区,经常可以看到中国制造的摩托车、小型皮卡车。
机电产品、日用产品和纺织品等领域,中国企业直接将工厂建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拉动当地居民就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同时也减少了企业出口时的关税负担。
过去几年,多重因素对全球经济造成冲击,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发展出现分化,个别基础薄弱的国家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徐洪才分析认为,从整体和长远看,共建“一带一路”基础牢固,前景广阔。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未来“一带一路”建设必将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上推进国际合作。
上游新闻记者 聂辉
编辑:朱亮
责编:郎清湘  官毅
审核:冯飞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