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为什么不愿接收加沙难民?

这事还真不能怨埃及,看看阿拉法特曾经做过的那些事儿,就能理解周围的阿拉伯兄弟为啥不愿意接纳巴勒斯坦难民。
图片
01
第一次中东战争后,70万的巴勒斯坦人沦为难民,当时约旦国王很仗义,非常慷慨地接纳了大部分巴勒斯坦难民,另外一小部分则跑到了黎巴嫩南部。
虽然两国老百姓对待难民的态度比较撕裂,但来都来了,也就只能凑合着过。
但随着1952年,埃及爆发7月革命,“穆兄会”这个明显的黑社会属性的宗教组织开始影响整个阿拉伯世界。
七年后,热血青年阿拉法特在科威特成立了巴解组织,随后便跑到约旦的巴勒斯坦难民营发展会员,很快就聚集了一大批“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有志青年。
图片
他们平时的工作就是跑到以色列的地盘打黑枪、玩定点爆破、暗杀关键人物、绑架人质...,正面战场没啥作为,但恐B袭击却玩得贼溜。
上世纪60年代,约旦国王和以色列和解,巴解组织一下变得尴尬起来。
在约旦的默许下,以色列的军队可以毫无顾虑地越境打击巴解武装,这让阿拉法特对约旦王室非常不满,于是调转枪头,开始在约旦国内搞非法武装和恐B袭击,甚至还打算建个巴勒斯坦驻约旦共和国。
这就等于和约旦直接掀了桌子。
1970年9月,约旦开始对巴解武装暴力清场,据说这场战争中巴勒斯坦的难民营有数万人死亡,史称“黑九月事件”。
图片
巴解武装被迫撤出约旦,而黎巴嫩就成了巴解组织袭击以色列的最后基地。
这里咱们要先简单介绍下黎巴嫩的情况。
首先,黎巴嫩的内部环境非常复杂。
在法国人到来之前,黎巴嫩经过血与火的教派冲突后,搞了一个由基督教马龙派和伊思兰德鲁兹派联合执政的管理模式,大家也可以理解为教派版的两党制,这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黎巴嫩国内势力的均衡。
但在一战后,法国占领了叙利亚和黎巴嫩,为了更好的控制这两个地区,就对两国领土进行了再分配,把叙利亚属于什叶派和逊尼派的一块土地划到了黎巴嫩,于是,黎巴嫩就冒出五大门派:基督教的马龙派、东正派;伊思兰教的逊尼派、德鲁滋派和什叶派。
五大派的长老经过激烈的讨论,最后决定按人口数量来决定议会中的席位。
1934年,黎巴嫩进行了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人口普查,结果基督教人口与MSL人口的比例为6:5,所以议会中基督徒和MSL的比例也设定为了6:5,马龙派出任总统,逊尼派做总理,什叶派担任议长大人。
议员席位也按照人口比例进行分配,基督教的马龙派占到13席,后面依次是:逊尼派9席、什叶派8席、东正派5席…
总之一句话,按人口比例分配议员席位的办法虽然比较原始,但在一定程上勉强维持了势力平衡,大家以人头说话,政府岗位都给安排的明明白白,谁也挑不出毛病来。
然而,这个以人口数量为分配原则的办法,有一个非常致命的问题,那就是人口比例是动态的,一旦某个派系的人口数量暴涨,那必然就要提升议员席位的比例,这就威胁到了武林盟主的地位。
众所周知,在生孩子方面,MSL一直都是个王者,基督徒连个青铜都不算,MSL人口超越基督徒只是个时间问题,权力被分流也就成了必然。
基督徒主导的政府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分配办法是大家一起定,不可能说改就改。不过,这也没难住基督徒,稍微一琢磨就能发现,只要不进行人口普查,MSL生育率再高都是白费,所以,自1934年之后,黎巴嫩就再没搞过人口普查。
所以对于巴勒斯坦难民,黎巴嫩政府始终拒绝给予合法身份,这就造成难民的后代无法融入当地社会,只能长期生活在极端贫困的环境中,所以巴解组织来到黎巴嫩后,根本不需要做动员,难民青年就纷纷要求加入巴解组织,巴解开始迅速膨胀。
于是,这个差点被约旦团灭的组织,不仅神奇地在黎巴嫩满血复活了,甚至还发展成为黎巴嫩一股最大最强,也是最复杂的政治力量。
02
巴解组织在黎巴嫩站稳脚跟后,开始寻求外部势力的支持。
埃及和利比亚最为积极,它们都希望通过巴解来插手黎巴嫩事务,顺便找机会把黎巴嫩的基督政权赶下台,于是,大批武器装备从中东各地运往黎巴嫩的巴勒斯坦难民营。
眼看着巴解组织在自己地盘发展壮大,黎巴嫩政府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因为自己的政府军组个方队都难,更别提和巴解这群抠脚糙汉玩命了。
没过几年,黎巴嫩就彻底失去了对南方的控制,而巴解组织一路推进,甚至还绿化了首都贝鲁特的西部地区,直接把贝鲁特当成了自己的办公总部。
当时的贝鲁特西区是MSL,东区是基督徒,双方以绿线为界,搞得跟楚汉相争一样。
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就只能用“炸裂”来形容,MSL和基督徒的冲突根本停不下来,开战只是个时间问题。
1975年,零界点来了。
4月13日,一名枪手在贝鲁特东区的教堂射杀了4名基督徒,随后,基督教的长枪党展开报复,当天就打死了30多名巴勒斯坦人。
双方都是宗教控脑的激情犯罪分子,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暴躁的情绪彻底压抑不住了,随后双方就开始攻击私家车、公交车、路人,甚至组队攻打对方的社区。
到了年底,冲突升级,双方开始设置路障,枪杀路人,干脆把街道当成了战场,战争已经不可避免。
图片
次年初,长枪党冲进了贝鲁特的卡朗迪纳区,他们在击退巴解武装后,对该区的平民进行了无差别射杀,上千人死亡,这就是著名的卡朗迪纳屠杀案。
很快,巴解组织就开始策划报复行动,他们袭击了贝鲁特南边的一个名叫达摩的小镇,就地处决了20名长枪党分子,接着又把小镇居民集中起来,让他们沿着墙头站好,接着用机枪扫射。
这次屠杀杀死了数百名基督教平民,其中就包括一个名叫胡贝卡青年的家人和他的未婚妻,后来,这个年轻人成为了长枪党的领袖,组织了另一次更大规模的屠杀。
随着战争持续扩大,黎巴嫩的老百姓成了双方泄愤的目标,国内是没法待了,但凡有点能力的人都逃到了海外,逃不出去的就根据自己的教派属性选择逃亡方向,MSL中的逊尼派往西跑,什叶派一路向北,基督徒则闭眼向东,大家都非常清楚自己的身份定位。
后来,黎巴嫩恢复正常后,逃亡海外的移民开始回国投资搞建设,居然还成为了黎巴嫩的经济支柱。
由于巴解武装的背后有埃及、叙利亚等国的支持,战士还有魔法加成,不怕死,所以战斗力惊人,而黎巴嫩政府军和长枪党很快就撑不下去了。
这时,黎巴嫩的基督派政府作出了一个大胆决定,向MSL国家叙利亚求救,希望叙利亚能出手教训巴解武装。
而叙利亚居然爽快地答应了。
03
叙利亚这个国家频繁挨打也是有原因,因为阿萨德是个著名的墙头草,多次在MSL和基督徒中间徘徊,还曾拿着苏联的援助向美国投怀送抱。
在约旦驱逐阿拉法特时,叙利亚曾帮助阿拉法特对抗约旦,而当黎巴嫩政府向其求救时,它又毅然站在了基督徒的一边,说到底,哪有什么兄弟情义,国家面前全是利益。
叙利亚帮助黎巴嫩政府,主要原因在于大马士革的货物想要运往欧洲,就必须通过贝鲁特的港口进入地中海,所以,叙利亚一直希望插手黎巴嫩,进而控制地中海的出海口,这次黎巴嫩政府主动要求,那就更没有不去的道理了。
随后,大批叙利亚军队进入黎巴嫩,很快就占了了黎巴嫩的北部和东部地区,叙利亚毕竟是正规军,一波骑射就把巴解武装打得四散逃窜,基督徒们这才缓了口气。
不过,黎巴嫩政府很快就发现叙利亚可没那么单纯。
叙利亚击败巴解武装后并没有“宜将剩勇追穷寇”,而是在占领区安营扎寨赖着不走了,这一赖就是30年。
图片
黎巴嫩曾多次要求叙利亚撤出自己的领土,但叙利亚都以“担心基督徒再次被屠”为借口礼貌地拒绝了,黎巴嫩人真正体验了一把,啥叫请神容易送神难。
就在黎巴嫩和叙利亚互相扯皮的时候,一个更强大的BOSS出场了,那就是中东第一打手-犹太人。
众所周知,巴解武装的人生目标就是消灭犹太人,自从被约旦赶出来后,巴解武装就把黎巴嫩南部的难民营作为袭击以色列的基地,经常安排人体炸弹跑到以色列境内搞慰问演出。
1978年3月,巴解武装在以色列沿海公路袭击犹太人,当场打死37人,这就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以色列决定出兵黎巴嫩,并很快暴力铲平了黎巴嫩南部的巴解武装,为了把黎巴嫩南部改造成缓冲区,以色列组织了一支由黎巴嫩人组成的军队-南黎巴嫩军,士兵主要来自基督教马龙派和伊思兰的什叶派。
基督徒加入以色列组织的伪军可以理解,但什叶派也替犹太人打仗,这就突破了正常人的想象力了。
这里需要简单解释一下,巴勒斯坦难民大多属于逊尼派,而逊尼派骨子里瞧不上什叶派,两边是世仇,巴勒斯坦的难民来到黎巴嫩南部后,不断挤压什叶派的生存空间,后来,巴解武装也来到了这里,他们以难民营为掩护袭击以色列,随后以色列就派战机轰炸难民营,造成这里的什叶派居民无辜躺枪。
什叶派忍受不了被人当肉盾,于是大量逃亡贝鲁特,成为贝鲁特的城市盲流。犹太人到来后,什叶派出于薪水和安全考虑,加入了南黎巴嫩军队。
以色列入侵黎巴嫩,让本就复杂的局势更加错综复杂,就在以色列暴打巴解武装的同时,基督徒的政府军却开始去中心化,各大教派纷纷组织自己的军队,就连小教派亚美尼亚教徒都有了自己的武装,黎巴嫩瞬间碎了一地。
而此时的叙利亚也突然回忆起自己的民族身份,转头开始反对基督徒,毅然决然地站在了MSL兄弟的一边,黎巴嫩乱出了新高度。
不过,这还不是黎巴嫩痛苦的终点。
04
1982年,恢复元气的巴解组织又开始不断袭击以色列,以色列忍无可忍决定干票大的,一次性解决巴解武装。
图片
6月,以色列10万大军入侵黎巴嫩,仅用6天就攻下了黎巴嫩1/4的领土,随后以军就怼到了贝鲁特,开始围攻巴解组织的总部。这时,联大制定了一个和平协议,要求以色列立即停火,同时巴解武装撤出黎巴嫩。
为了保障停火协议能够顺利进行,联大还组织了多国部队进驻黎巴嫩,一时间贝鲁特聚集了这个世界上最能闹腾的一波人,有美、英、法组成的多国部队,有交战的主角以色列军队和巴解武装,另外还有给以军打辅助的长枪党和南黎巴嫩军。
此时的贝鲁特就像一个巨大的火药库,一个火星就能引爆这座城市。
在多国部队的监督下,巴解组织很快从贝鲁特撤了出来,而此时,贝鲁特的军事平衡已经被打破,巴解控制的西区突然失去维持秩序的武装力量,混乱随时可能发生。
9月14日,当选不到一个月的黎巴嫩总统杰马耶勒被暗杀,而杰马耶勒是以色列支持的马龙派领导人,所有怀疑都指向了巴解武装的极端分子(事后证明不是),贝鲁特开始失控。
以色列随即决定撕毁和平协议,直接占领了贝鲁特西区,他们坚信杰马耶勒的死一定是巴勒斯坦人干的,如果不把西区的巴解武装分子铲平,以色列将没有安宁。
多国部队原本就是来看热闹的,压根没想过要为一个毫不相干的民族出头,所以以色列带着长枪党和南黎巴嫩军,军事占领贝鲁特西区,多国部队就跟个吃瓜群众一样站在一旁围观。
以色列军队占领西区后,开始清除残余的巴解武装分子,排查难民营就成为了工作的重点,问题是,排查难民营极易引发巷战,这对以军来说不仅损失大,还会招来舆论谴责,思考再三,以军决定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长枪党。
此时,已经成长为长枪党的胡贝卡被以色列人选了出来。
在1976年的达摩屠杀案中,胡贝卡被杀了全家,其中还包括他的未过门的媳妇,新仇旧恨叠加在一块,胡贝卡成了以色列的最佳人选。
行动过程中,以色列军队负责把守通道,防止难民营有人出逃,而长枪党则负责盘查难民,揪出巴解武装分子。至于长枪党采取什么方式对待难民,这就不是以色列军队需要考虑的事情了,犹太人完全可以当作毫不知情。
随后,胡贝卡指挥的长枪党在难民营大开杀戒,震惊了世界,但没有人知道准确的死亡人数,有的说是400人,有的说是3500人。
屠杀之后,巴解武装彻底离开了贝鲁特,以色列也选择了撤军,但黎巴嫩自己又打了八年内战,因为黎巴嫩大小派别太多,大家根本谈不拢,相比较下,打仗还是来得更简单一些。
不过,黎巴嫩并没有结束混乱,最能打的巴解武装和以色列军队走了,什叶派武装迅速填补贝鲁特南部的真空地带,并且迅速膨胀。
后来,什叶派武装又分裂出一个真主党组织,工作方式方法和巴解武装如出一辙。
结语
所以大家看出来了吧,周围的阿拉伯国家虽然对以色列是各种的口头毒打,但在实质问题上却毫无行动能力。
即便以色列对加沙地带进行推土式毁灭性打击,埃及也不敢轻易放开难民这个大闸,因为从历史的经验上看,巴勒斯坦难民不会就此停手,中东的阿拉伯兄弟也并没有那么团结。
此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