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评丨杭州“最美”人物为何多 因为人人都是“最美”园丁

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高路
图片
杭州“最美人墙”维护交通秩序
在不久前举行的亚运会火炬传递仪式上,吴菊萍、彭清林、孔胜东等“最美”人物一起,成为了光荣的火炬手。
让“最美”人物担任火炬手,是一座城市给予这些道德模范的最高礼遇。
“最美”的主角都是如你我一样的普通市民,过着平凡的生活,可是在关键时刻,他们却能像英雄一样挺身而出。彭清林从12米高的西兴大桥一跃而下;吴菊萍毅然伸出了双手,托起生命的希望;吴斌面对突如其来的铁块,强忍剧痛奋力一刹,守住了一车24人的生命;还有救溺水女童的“最美爸爸”黄小荣、投身中西部落后地区教育的“最美校长”陈立群……他们身上凝结着一种热于助人,先人后己的精神,他们向上向善的观念融入血液,一旦需要就会喷薄而出。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杭州为什么“最美”现象多,离不开一群“最美园丁”的精心浇灌。这座城市的人民,既是“最美”现象产生的土壤,也是最称职的园丁,他们就是满园春色的守护者。
“最美”精神是需要悉心呵护,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社会环境支撑的。对此,不管是市民还是这座城市的管理者,都达成了高度一致的认识。
从“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司机”吴斌、“最美爸爸”黄小荣、“最美校长”陈立群,到“最美小哥”彭清林……当“最美”人物出现时,杭州总是高度重视、倍加呵护。市民群众纷纷传颂,不吝赞美,新闻媒体大力报道,政府部门点赞表彰,很快放大“最美”的声量,形成全社会的同频共振。
从2013年以来,杭州每年举行“最美人物”、平民英雄、道德模范等一系列表彰活动,先后出台了《杭州市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等40多个规范性文件、下发了《杭州市道德模范关心关爱制度若干规定(暂行)》,各区、县(市)制定相应政策文件,建立健全了关爱“好人”的相关保障激励措施,为更多的人做好事、献爱心、行义举创造良好的制度条件。2021年《关于修改<杭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决定》通过表决。杭州鼓励向善向美有据可行,有法可依。每一个“最美”的背后其实都是一个地方施政理念的直观体现。
在“最美”导向下,杭州“最美”基因渗入人心,“最美”花朵次第绽放,“最美”成果越来越多。这几年,杭州“最美”群体数量之多、代表人物职业的广泛性,都说明了杭州最美现象的深度和广度。这是一种已经化为文化、融入血脉的精神传承。
“最美”现象不断丰富着这座城市的内涵,演变为精神内核,其正面效应正在各行各业体现出来。杭州的斑马线礼让行人是公认全国做得最好的;杭州的包容开放的精神获得了交口称赞,连续多年,人才净流入率位居全国前列。被视为困难重重的“最多跑一次”创新在杭州推行起来却是相当的顺畅。无他,就是因为人人都怀着一份希望他人好的朴素愿望,都想着美好生活添砖加瓦。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美”现象已经成为一笔宝贵的财富,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在现在未来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