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律师30岁辞职做厨师:每天做饭12小时,乐在其中

图片
Stefanie在中国香港出生、长大,
2019年末,
她与父母、弟弟在南丫岛的度假屋改造完毕,
两栋白色的房子依山傍海,
只能乘船到达,
屋子内外使用了大量旧船木,
房子也最大限度地向自然敞开。
图片
图片
图片
8月底,Stefanie一家的度假屋OOAK Lamma
OOAK意为one of a kind,独一无二
房屋翻修时,
做过5年律师的Stefanie已然辞职,
并转行成为了一名专业厨师。
因此,房子是全家人的“家庭项目”,
也成了她专心分享食物的空间:
为朋友与熟人们做饭,
每天工作到深夜也不改热爱。
图片
Stefanie的妈妈与她的绘画老师共同完成的壁画
图片
在屋顶采摘香草的Stefanie
夏季的末尾,
我们拜访了Stefanie,
听她说三十岁前后转行的经历,
以及食物究竟具有怎样的力量,
能让这栋度假屋“不只是个漂亮的房子”。
她说,找到真正热爱的事情,
一天工作12小时,也像在度假。
编辑:徐莹
图片
舒芙蕾在烤箱里“膨胀”,像一朵轻盈的云。
Stefanie打开烤箱,带着花生香气的甜漫过整个厨房。她说:“我的配方里加了意大利米饭,把米煮到很烂,再打成茸,成品的口感比较黏,也更有层次。这是我爸爸最喜欢的甜品,他总和朋友讲:不要错过我女儿做的舒芙蕾。”
图片
阳光下的白房子
这栋房子,也像飘在海上的云。
Stefanie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2018年前后,她与父母、弟弟希望,可以在远离市区的海边找到一栋房子,作为全家人的度假屋。哪怕片刻得闲,平日里各自忙碌的家人也能有机会聚在一起。房子改造时,她已经转行做了厨师,于是这里也成为她为亲友煮饭的“桃花源”:“专心分享我的食物与生活”。
图片
度假屋在南丫岛的一片海湾,依山傍海的房子主要是住宅,零零星星地没几户。绵延的山势、海浪拍打礁石的涛声,取代了市区密密匝匝的房屋和急促的“嘟嘟嘟”红绿灯提示音,香港的高楼大厦都“退隐”了。
Stefanie说:“虽然在离岛,上岛只能依靠船,但从香港岛的码头登船后,10~15分钟就能到达。要在香港找到有这么大户外空间的地方,非常难。这里的步伐那么慢,我觉得很宁静很舒服,甚至好像不在快节奏的香港。”
图片
渔排
房前的水域,有一圈渔排,这又是一道非常“香港”的风景。偶尔地,Stefanie在厨房时,能看到鱼儿跃出水面的样子。
图片
夕阳下的私人码头
图片
户外沙发区,面海发呆的好位置
图片
房前的鹿
坐船过来,到达私人码头之后,就能看到两栋白色的房子,每栋都有2层高。房子外面,放了2只定制的鹿,铁质的,因为这个地方叫鹿洲村。
图片
客厅一角
图片
卧室
一栋房子的一楼是客厅,另外一栋的是饭厅跟厨房。至于二层,每边有一间卧室,中间由露台连接。
“改造这里其实是我们的‘家庭项目’,爸爸妈妈、我、弟弟都参与。我们认为,身处一个漂亮的海湾,房子一定要和周边环境融合在一起的,把更多的风景带进来,让人放松、愉悦。”
图片
房屋内外用了大量老船木
老船木就是从废弃船只上拆下的木头
Stefanie的父母都是建筑设计师出身。房子的设计主要由爸爸负责。他在码头、外墙与室内铺设了大量的旧船木。
图片
图片
敞开,尽情敞开
能开窗、能使用玻璃幕墙的部分,尽可能向大海“敞开”。沙发与摆件,多选用蓝绿色的,再次呼应大海。
图片
旧船木搭建的平台
房子旁边,有个用旧船木搭建的平台,那是Stefanie最喜欢的角落。“平台边有一棵大树,它是天然的画框,我喜欢走上去,透过木头画框往外面看海,远处的高楼若隐若现的,真是一幅非常美的风景画。”她说。
图片
Stefanie妈妈与她的绘画老师共同完成的壁画
两间卧室里,各有一幅壁画,占满整面墙,那是妈妈与她的绘画老师Marco Szeto合作完成的,画里有房前屋后的山海,还有站在海边的鹿。
图片
Stefanie妈妈的小画
通往卧室的楼梯转角处,也有一幅妈妈的小画:几个人在海边,非常悠哉,一团团屋舍隔海相望,这是她向往的宁静。
图片
餐桌,材料为木头的化石
Stefanie自称“煮菜的”,所以厨房与餐厅大多由她“掌管”,她请人安置了专业的厨房设备。整个岛台与餐桌共处一室,这样一来,煮菜的人与吃饭的人随时能说话。
“我做法餐嘛,菜式一道一道上桌,有人吃着吃着就走过来,看我做下一道菜。人多的时候,烤箱里同时有十多个舒芙蕾,箱门打开的那一刻,浓醇的气息涌出来,几乎所有人都‘哇’的一声,真是非常幸福的时刻。”
图片
屋顶香草花园
屋顶还有一爿香草花园,是朋友帮Stefanie开辟的,种上比较常见的香草和可食用花,做菜时可随手摘取。“这里太阳特别晒,还有台风天,所以尽量种简单的植物。简简单单的,但能让人和自然近一点。”
图片
图片
2019年末,度假屋改造完毕。Stefanie清楚记得,2019年12月22号的中午,她在这里为家人、亲戚煮了第一顿饭。那时,她已经成为了专业厨师。
“家人、朋友们过来,都很喜欢坐在户外沙发,一边看海,一边喝咖啡。但毫不夸张地说,3年多来,我几乎没有空闲享受这样的时刻。做厨师后,我想有个地方,比较自由地分享自己的食物,所以只在自家的度假屋接受来自朋友们的邀约,每次大约准备10~12人的晚餐,我自己设计菜单。现在,我基本每周要来度假屋5天,每天的工作时长至少12小时,每晚回到市区的家时,已临近午夜。”
图片
茶几上的陶罐,装的是定制香氛,由西贡的手艺人制作
Stefanie大学读法律,然后在香港当了5年的律师。但她从小就喜欢做菜,这5年间一直慎重考虑着,要不要鼓起勇气去做最喜爱的事情。
“我觉得食物的力量,首先在于它寄托了绵长的回忆。我念小学的时候,有阵子住在爷爷奶奶家,每天傍晚,他们家附近会有位老人支一口很大的锅,在街边卖油条,爷爷奶奶常带我去买。”Stefanie说,“这样的情景,现在应该看不到了。可是三十多年过去,我仍然记得那时冬天热乎乎的油条和自己曾经满心的期待。”
图片
煮菜是让Stefanie自在的表达方式。“分量、火候、时间,这些都可以用科学解释。但它没有绝然的对与错,也可以包含很多情感和创意。”
做律师时,Stefanie发起过一个周末筹款项目:每逢周末,朋友去吃她做的菜,那顿饭钱扣除食材花销后,捐赠给一个本地的非营利组织。
“通过这个项目,我既练习厨艺,还能帮助他人,而且我遇见了许多不同的人,彼此分享喜好与心得。所以食物可以表达关怀,把不同的人连接在一起。”
图片
Stefanie从厨艺学校毕业时,和父亲的合影
图片
在台中的米其林餐厅工作
筹款项目做了大概两年多后,她发现,每天都在想下周末要煮什么,也越来越觉得自己懂的不够多。2015年,快30岁时,她辞去律师工作,到英国伦敦的“蓝带厨艺学院”学习法餐一年,接触更专业的知识和技巧,并在毕业后于不同的米其林法式餐厅工作。
在餐厅后厨打拼,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一定是体力。“到一家米其林餐厅实习的时候,我每天工作17个小时,从上午8点开始,到凌晨1点结束,主厨的要求极高,不管是体力上还是精神上,都需要时时调整。” 
图片
回到香港后,即使在度假屋这个“一来就开心的桃花源”,她每天也要面对不同的困难。“刮台风了;厨房里的机器坏了,可师傅无法及时到离岛修理;船是到达房子的唯一交通工具,维护船只也是重要的问题。还有些时候,设计新菜单却无法突破,朋友们吃完后没有喜悦,就会自我怀疑,我是不是不够好?”
Stefanie说,从蓝带毕业的时候,老师告诉他们:往后十年里,可能你们当中的大部分人已经不在这个行业,为什么有些人会继续,有些人不能?不是因为谁煮的菜更好吃,或者谁更有天分,而是谁可以坚持到底。“这可能是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每当我遇到困难,我就想想这句话,然后坚持下去。”
图片
买好食材,坐船上岛
图片
围坐谈笑的时刻其实很难得
虽然现在已经有四五个帮手,但每个“工作日”的上午十点左右,她都先去市场采买食材,然后坐船上岛,开始为晚餐做准备。
大概傍晚6点多,吃饭的人们到达,彼此交谈并介绍菜式后,开始正式用餐。晚餐要持续2个多小时。10点多,食客们离开。有时候,Stefanie还要再待一会,为第二天做预备工作,通常12点多,回到城市里的家。“有些在这里新认识的人,后来变成很好的朋友,她们定时来探望,我得到的,的确比想象的更多。”
图片
在自家的度假屋,有真正的度假时刻吗?我们问。
“虽然很忙碌,哪怕每天都在煮饭,可是当我抬头向外面看去的时候,我就感觉自己是在度假的。希望这份热爱不要减退,放在食物里的热情,吃的人一定会感受到。”做喜欢的事情,就不会真正内耗。
图片
煮饭,也不是Stefanie放在这个房子里的全部生活。
她说:“有时做完一点事情,到卧室里弹琴,十分钟、二十分钟后,就很放松了。我尽量把其他的爱好带到这里,最近喜欢花艺,所以有时自己插花,让房子更加漂亮。以前,大部分的人都会说工作与生活要平衡,现在,可能很多人会追求让工作与生活融为一体。来这里给别人煮菜,的确已经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图片
拍摄第二天,我们跟着Stefanie去九龙城市场。在这个汇集了各方食材的“小社区”,她有相熟的档位与店铺,先买新鲜的本地蛏子,再去卖上海杂货的店里找腊肠、金华火腿,到潮州人开的店里买特色食品,还有米铺、水果摊……每到一处,总能和店主寒暄几句。
图片
图片
买食材
“在‘蓝带’学习时,有个期末考试题目是做一种法国南部的鱼汤。老师说,他评分的基准是,希望吃到普罗旺斯的味道。很多同学笑了,觉得这是句废话。但他的意思是,煮菜的时候不要只跟着食谱走,而是去了解每道菜背后的文化和发源地,”她说,“待会午饭时,我们用买到的部分食材做个前菜,法餐的做法,但能浅浅尝到属于中国的海的滋味。”
图片
前菜:新鲜蛏子。餐盘是向本地陶艺家定做的,盘子的边缘如同海浪
本地的新鲜蛏子洗净、焯水、切薄片,用花椒油腌制片刻,再与莴笋、蜜瓜搭配摆盘,点缀牛油果汁和可食用花,就是非常爽口的前菜,蛏子仍然鲜嫩,少许泼辣的花椒叫醒了味蕾。
“过去在几个餐厅工作时,不论伦敦、台中或香港,每当主厨在法国菜的基础上使用了在地食材,都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所以在我的食物里,也尽量用到家乡的食材,做出有风格的搭配。”
图片
在地性,不仅体现在食物里。度假屋开始改造后,Stefanie就慢慢了解、熟悉岛上的邻居。她认识了住在南丫岛上的本地陶艺家Nick Poon,并邀请他设计餐盘,盘子的边缘曲线做成海浪的样子。她还委托一位住在西贡、专门做蜡烛的手艺人,以菜单中的一道菜为灵感,做了专属于这栋房子的香氛,香氛被盛在陶罐里,陶土融合了西贡和南丫岛的泥土。同住一个海湾另一栋白房子里的邻居,曾经划着桨板来吃饭……
“我不希望这只是一栋漂亮的房子、一个可以吃饭的地方、一个只用来享受的度假屋,希望家人也好、朋友也好,来过的人们能获得完整的关于在地生活的体验。如果艺术是没有界限的,那么煮菜也可以是艺术表达的一种方式,我想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把这里变成充满了不同艺术的地方。”
图片
午餐的末尾,Stefanie端出一组甜品,两款玛德琳和一种巧克力,放在三层器物里。巧克力里加了中国白酒,入口即化。底部分别装饰着沙姜和大红袍茶叶的玛德琳,吃着很湿润,都添了蜂蜜,来自南丫岛上的一个小蜂场。原来一顿午饭,我们已经品尝过南丫岛周边的山与海。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