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个海南岛丨关于百年传唱的琼剧,你都知道多少?

图片
你印象中的海南是什么样?
是成片的椰林,湿润温柔的海风?
是人声鼎沸、充满烟火气的老爸茶馆?
是阿婆卖的绿豆汤、文昌鸡排挡
……
那些记忆中熟悉的味道
藏在街头巷尾之中
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地方
是城市记忆的载体
记录着海南人生活的点点滴滴
多方位深度挖掘海南美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
琼剧
琼剧,又称琼州剧、海南戏,主要以海南话为戏曲语言,是中国海南省的地方民间戏曲艺术。清代称为“土戏”或“海南戏”,琼山、海口一带称为“斋”,海外侨胞则称之为“琼州戏”“琼音”。2008年6月,琼剧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琼剧起源
琼剧的起源,是学者津津乐道的话题,它究竟从何而来,学术界至今也没有达成共识,目前学术界对于琼剧的起源,有“模仿说”、“外来说”、“土著说”、“宗教说”4种看法:
“模仿说”,其代表为《海南岛志》。其志曰:“戏剧之在海南,在元代已有手托木头班之演唱,来自潮州。明之初中叶,土人仿之,而土剧遂兴。”也就是说,琼剧是明初的海南人对流行于元代的木偶戏的模仿。
“外来说”,其坚持者多为琼剧老艺人。崖城老艺人范景乐说:“琼州土戏的前身是杂剧,来源于福建。崖州人过去称琼剧为闽南杂剧、琼州杂剧。”
“土著说”,此说在琼剧界颇有影响。明确提出此说者,是著有《海南汉人戏剧概论》一文的岑家梧。他认为,琼剧起源于海南当地民间歌谣,是一种土生土长的艺术。先有海南土戏,然后才有土戏对梨园戏等弋阳腔诸剧的吸收改造。
“神话说”,古人将琼剧的来源与虚拟人物传说结合,使其渲染上神话的外衣。虽然这种说法缺乏有力的论证,但也不可忽视。
琼剧发展并走向成熟
虽起源仍有争议,但可以肯定的是,琼剧在康乾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这个时期,琼剧在吸收外来戏种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本土特色已经基本用海南话进行演唱,被当地人民称为“土戏”。《海南岛志》曾云:“清康乾间, 土剧班最盛行, 浸淫全岛, 妇孺老少, 几无不识土剧。”由此可见,琼剧已在海南拥有了广大的群众基础。
进入近代,随着西方文化的冲击,社会思潮的改变,琼剧开始了自我的改良调整。五四运动后,琼剧作家吴发凤、名旦张禄金等,组织了琼崖土戏改良社,他们创作出了许多爱国戏曲;然而在抗日战争爆发后,琼剧社团遭到打击,不少剧团流亡海外。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在“双百方针”的指导下,琼剧再一次迎来了生机。改革开放后,琼剧正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开始走出国门,在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掀起了一波琼剧狂潮,得到了许多海外同胞的赞赏。
在2008年6月,琼剧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时至今日,琼剧依然代表着海南的文化符号。
琼剧唱腔
琼剧的音乐唱腔可分为两大类:前期为“曲牌体”,并有帮唱。如《琵琶记》《槐荫记》《蟠桃宴》《八仙贺寿》等一些剧目,唱词均有牌子,有的还采用一些大字牌子和小曲。后期则演化为“板腔体”。原有的曲牌体和帮腔逐渐淘汰,只在某些戏或“程途”、中板等板腔中能够找到痕迹。板腔体分中板、程途、苦叹板、腔类、专腔专用类五种板式。还有一种专门操台(即闹台)的锣鼓谱。
图片
唱腔以中板为核心(包括三七中板),这种唱腔系由帮腔的七字板(又叫“七平板”)演变而成,有中、慢、快、散、正线、反线、外线、内线等不同板式。有较大的适应性。不论生、末、净、丑、杂各行当,在表演喜怒哀乐的不同感情变化时都可以使用,是琼剧较为古老的唱腔。
琼剧传统剧目
琼剧的艺术遗产丰富,它的传统剧目分三部分:
一是文戏(以唱功为主),如《槐荫记》、《琵琶记》等八百多出;
二是武戏(以做功、武打为主),剧目有《八仙庆寿》《六国封相》《古城会》《单刀会》以及《三国》《水浒》《薛家传》《杨家将》《封神演义》等历史、神话小说戏等四百多出;
三是文明戏,又称时装旗袍戏,剧目有《救国运动》《省港大罢工》《空谷兰》《断肠草》《秋瑾殉国》《啼笑因缘》等一百三十多出。
图片
解放后经过整理、改编、创作和移植其他剧种的古装、现代剧目共有一千五百多出。还出现了一批久演不衰的优秀剧目,如《红叶题诗》《张文秀》《搜书院》《狗衔金钗》等。这些剧目,故事动人,唱词通俗易懂,又富有哲理。 
琼剧的行当
早期琼剧的行当只有生旦净丑四个,随着琼剧的发展,才根据具体角色分工的不同,分为五大行。即生、旦、净、末、丑。
图片
生行
主要含正生、贴生、武生、小孩生。其中以正生为主要角色,在扮相上,早期的生行基本挂须,但随着末行的出现,胡须则转移至末行。
图片
旦行
是扮演女性人物的一个行当, 为女角色之统称。主要有正旦、贴旦、花旦等,不同的旦行代表着不同的人物性格年龄身份等等。旦行这一角色在琼剧中最受欢迎,故也极为重要。
图片
净行
琼剧艺人称净行为“黑脸”或“灰脸”。它以多彩的面部化妆为主要标志,因而也叫“花脸”。净行人物的品质、性格、相貌特征以特定的脸谱来表示,例如,红脸大多代表忠诚正义;黑脸大多表现正直、勇敢或鲁莽;白脸大多表现奸险狡诈等。
图片
末行
末行在琼剧中又被称为“杂仔”或者“须生”,虽说是五大行当之一,但由于其是由生行演变而来,故多由正生扮演。末行表演中年轻时不挂须,当表演年纪大的角色时,便挂上胡须,成为杂仔,动作要求稳重威严。
图片
丑行
丑行是琼剧中最为幽默有趣的一个行当。在丑行主要分为“杂角”跟“花生”两类。表演追求诙谐有趣,唱腔上没有具体要求,不拘一格;动作浮夸,举止轻浮。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琼剧,犹如一支画笔
描绘了我们的乡情,架起了我们的思念
佳音妙曲,承续古今
RECOMMEND
推荐阅读
图片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图片
涉嫌吸毒?顶流演员被警方调查!
图片
点击图片 随时随地观看《海南新闻联播》
图片
按此步骤
将“海南广播电视总台”设为星标
来源:海南广电国际传播融媒体中心综合整理
总监制:温龙监制:杨昊霖 陆亿华审校:白政豪 赖世沙主编:陈梦溪 田志才编辑:刘静婉
图片
 点赞和在看 小编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