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力量在崛起,国剧“恶婆婆”套路何时休?

近期,随着《好事成双》《田耕纪》等剧的热播,“恶婆婆”的形象又出现在公众视野,《好事成双》中林双的婆婆无理取闹,不论对什么样的儿媳都是“无差别刁难”;《田耕纪》中的奶奶偏心跋扈、唯利是图,但言语之中也透露出自己曾经遭受过婆婆的责难。这两部作品,都是婆婆做的全是错事,儿媳的行为永远正确。
尽管带来了一系列话题讨论,但很快有部分网友提出质疑,女性主义题材的作品中,极端地丑化婆婆形象是否是对女性的不尊重呢?这种制造婆媳冲突的“炒冷饭”显然已经让很多观众有了“审美疲劳”。
图片
让“婆婆”太恶的,是生活还是编剧?
在热播剧《田耕记》里,从现代穿越到古代的女主人公要对付的是一位面貌丑陋,做事恶毒的奶奶。这位“奶奶”对三个儿媳妇几近虐待,特别是对女主人公的妈妈,后者流产,“奶奶”都要她下地干活,更是拒绝花大钱给儿媳妇看病吃药。
同样热播的电视剧《好事成双》里,作为现代知识女性的女主人公不仅要面对“出轨”丈夫,还要面对唯利是图的婆婆。这位婆婆张嘴闭嘴皆是钱,对儿媳百般刁难,甚至挑唆儿子与儿媳离婚,以便攀高枝。最后,恶有恶报,自己的如意算盘不仅落空,儿子因为商业腐败事业家庭全毁。
随着两部剧的走红,两种“恶婆婆“的形象也随之短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更多以往电视剧的恶婆婆形象被视频播主翻了出来。这也引起了人们的好奇:为什么那么多替女人鸣不平的影视剧,婆婆的形象总是“恶”的,难道婆婆不是女人吗?
也有观众认为从“孔雀东南飞”到今天,时代如此发展,为什么“婆婆”却总不能进步,难道婆婆没有年轻过吗?甚至有人戏谑的说当自强自立的时代女性变老以后,是否也一定会成为“恶婆婆”,“婆婆”千百年一成不变的作恶,是生活的错,还是编剧和导演的错?
图片
为什么要塑造“恶婆婆”形象?
资深影视编剧李般若在采访中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恶婆婆形象的设置有一定的客观原因,有类似的社会现象,但在影视剧中普遍进行了极端化、集中化处理,这本身是影视剧吸引眼球的一种手段。“首先我们要理解影视剧里是必须要有反派的,矛盾冲突才多,才惹人看。婆媳关系不和睦是家庭中比较常见的矛盾,但通常家庭剧中儿子媳妇是男女主角,是不能让观众讨厌的,所以当坏人的职业就只能让恶婆婆,或者苏大强式的怪老头来担任。”
而在这种戏剧冲突的需求之外,导演和编剧们也发现,这样的极端化处理能巧妙地吸引到一批固定受众,知名心理讲师、心理培训师荀炎谈到,“这种总有受众的情况实际上是因为,不论现代家庭关系如何改变,人们总能从中找到情感的宣泄与共鸣,从进化心理学上来讲,每个现代人都是拎着手提电脑的原始人。”
同时,荀炎也聊到,现代剧中的恶婆婆形象和中国古代戏剧中的传统婆婆形象在本质上其实是有区别的,“从心理层面上来说,首先我觉得最早的中外戏剧作家不论是莎士比亚还是中国的诸多元曲,都是以男性的视角展开的,比如《孔雀东南飞》中,婆婆只是一个权威的象征,除此之外并没有赋予她或好或坏的人情属性,反抗婆婆其实就是一种反权威意识,在男性视角中或许这就是最大的抗争。而在部分现代剧中,人们开始探究、解释婆婆恶的原因,婆婆将自己的经历抒发出来,最终达成相互之间的理解,这可能起到了一个宣扬女性力量的作用。”
“恶婆婆”“大女主”在剧中真的成功吗?
如果说《田耕纪》中的恶婆婆可以归咎于旧社会,那么现代剧《好事成双》中的婆婆形象还能称之为合理吗?以“独立女性”“爽文”为卖点的热播剧,却塑造了这些完全反面的女性角色,这样的剧情恐怕并没有做好“抒发并理解”。
资深影评人、剧评人樱桃认为,针对婆媳关系的特殊性而刻意放大矛盾体,“我和一些网友同样想提出一个质疑,编剧是否是在污化女性,塑造一种刻板印象?难道从旧社会进入新社会最难以进化的是女性吗?无论男女,与人相处就一定会有分歧或者矛盾,想要消除这些需要的是我们具有思考的能力,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编剧李般若认为,这样的人物塑造肯定是失败的,“片面的人物现在已经不流行了,不论是现实生活还是在优秀的文艺作品中,一个人是不可能完全好或完全坏,这样片面的人物是不合理的,是没办法再说服观众的。这是一个视角问题,也是编剧故意隐藏视角来制造矛盾的方式。到了后期,一般应该打开视角,让观众看到婆婆的难言之隐,然后走向和解。”
图片
什么样的角色才够有“女性力量”?
对于网友们提出的恶婆婆质疑,心理讲师荀炎认为,这是观众在进步的必然结果,“人们不再是单一的审美,而变得更加多元,我们现在喜欢看女性力量题材作品,是乐于去看到‘她’作为一个人、一个生命在努力生存,努力活出自己的姿态。现在很多观众也厌倦了大女主人设,大家需要更加丰富的人性表达。”
那么什么样的女性形象才是观众想看的呢?“现代的女性是具有复杂性的,应该多从人物曾经的经历和在不同场景环境下的角色身份来填补这个“恶”的缺口,让角色更加多面性,她不仅仅是婆婆,可能还是女儿、妈妈,她也可能是职场中的某些角色,她应该更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
恶婆婆的角色已经让不同性别的观众都感到不适,我们的电视剧主创团队是否应该开始正视这个创作问题了呢?这种极端的恶意和矛盾并不利于社会思想的发展,应该重新思考怎样才能拍出真正的女性力量。
剧评人樱桃说,“近几年网剧开始追踪这些家庭伦理特点,原因就是逐渐把关注的焦点放在现实生活特别是家庭生活中,通过大荧幕对现代社会的生活形态进行展现。电视节目作为一种文艺方式,在娱乐大众的同时也具有传达思想意识的责任,我认为想要拍女性力量题材的导演和编剧应该对自己塑造的角色负责,对观众负责,应当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责任。”
文/北京青年报实习生 王佳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