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季】清河“红果果”化身“金串串” 带动上万人走出致富路

图片
清河县是中国山楂之乡,山楂产量居全市第一。眼下,当地2.9万亩山楂成熟上市,一兜兜红果果压弯枝头,传递着沉甸甸的丰收喜悦。在这里从传统种植到培育新品种,再到深加工,清河县放大山楂产业的优势,改变以往“产山楂、卖山楂”传统理念,将“山楂产业”切实转化为“山楂经济”。
图片
上午九点钟,在清河县葛仙庄镇马屯的山楂林,红玛瑙般的山楂挂满枝头,迎风摇曳,在绿叶的映衬下格外鲜艳。
图片
宋子举作为最早参与山楂种植的农户之一,连日来,他都在同工人们一起忙着采摘山楂。
图片
好收成离不开科学化的管理,2009年之前,宋子举这40亩的山楂林却是另一个模样。
图片
当时,大家都在种植山楂树,但是,没有一个科学化的种植技术,山楂树一亩地的产量一直维持在3500斤左右,果子整体的质量也得不到市场认可。
图片
为了打破这个困境,走好持久的特色农业发展,当地在2009年成立马屯红果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为种植户们提供高效、科学的种植技术。
图片
种植户们加入之后,马屯红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便立马和县农业农村局、河北工程大学等部门合作。
图片
通过三年的实地勘察和实验,他们摸索出一套符合当地山楂的绿色种植方法,通过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对土地建立完善的绿色档案,严格实行“一户一档、一户一方”,做到施肥有标准、有依据,种植优环境、有效益,有力地推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图片
产量、质量上来了,新的问题又随之而来,不少地区的山楂种植户为了山楂卖上好价钱,以次充好,打着清河山楂的旗号进行售卖,导致前来收购的客商受到巨大损失的同时,也让清河山楂的信誉度大大降低。
图片
严重的时候,连100斤山楂都卖不出去。
图片
为了杜绝此类情况的发生,马屯红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在2018年以“清河山楂”为名,申请了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图片
同时,通过开展社员使用授权商标日常管理、实行持证经营和包装监制等方式,全方位规范地理标志的使用管理。
图片
同时,在全县推广“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经营、统一宣传、统一监管”的“六统一”管理模式,使地标品牌规范用、用到位。
图片
为了让种植户们享受到更多的红利,马屯红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大力向深加工转型,增加山楂的附加值。
图片
经过30余年的发展,清河县山楂产业逐步形成了以马屯红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为核心,以葛仙庄镇马屯等13个村为重点,覆盖周边农户5100余户农户的清河县马屯红果种植示范基地。
图片
山楂种植面积达2.9万亩,成为全国重要的山楂生产基地,中国北方平原地区最大的无公害山楂种植基地,每年山楂各类产品销售额达到了1.6亿元。
图片
近年来,清河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图片
截至目前,清河县以山楂、金银花高效中药材产业,每年产值达到近2亿元,以苹果、桃、梨等为主的水果产业,每年产值达到近7千万元。
图片
不仅如此,该县还积极强化品意识,积极培育名牌农产品,促进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上规模、上档次,出特色,创品牌。
图片
目前清河县共有绿色食品标志6个,地理标志证明1个,市级区域公用品牌一个。
版权声明:凡本平台发布的
所有原创新闻内容
任何媒体、组织或个人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