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年前,中国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

78年前的今天
1945年10月24日
联合国正式宣告成立
这一天后来被指定为
联合国日
当年
中国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
这也是中国共产党
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首次亮相
图片
1945年4月25日,美国旧金山歌剧院热闹非凡。包括中国在内的50个国家的代表、顾问专家以及工作人员、记者,共5000多人会聚于此。
在期待的掌声中,联合国制宪大会拉开帷幕。当时,联合国的成立只差拟定联合国基本法规《联合国宪章》。
图片
制宪会议上,中国代表坚持为小国、弱国、殖民地国家发声。
图片
由于美国当时看中了太平洋上一些具有战略地位的岛屿,同时英国在世界也保有相当规模的殖民地,在讨论战后托管制度时,英、美提出了有利于自己的方案。
金光耀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所谓托管地就是原先被殖民国家作为殖民地管制的,或是原先国联时的一些所谓委任统治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那些殖民帝国瓦解了,原来的土地应该怎么处置?联合国就说有一个托管制。
托管制度如何订立,托管的目的是什么,关系到这些国家地区的前途命运。在看到美国的提案后,顾维钧、董必武等中国代表敏锐地意识到:这个方案实际上是想以托管的名义让英、美等国可以长久控制这些地区。这显然只有利于西方大国的利益。
金光耀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英、美的草案中写道,托管地最后的前途是逐渐走向自治。中国认为自治不够,要自治和独立,也就是最后要变成一个独立国家,一定要写清独立。但是英、美都不太情愿,所以讨论的时候中国和英、美之间发生了激烈争议。
顾维钧对这一立场毫不让步,他四次起立发言,与英、美代表针锋相对。由于双方无法达成妥协,美方代表就在休会后私下拜访顾维钧,表示如果中国支持美方立场,还可以在托管理事会中给中国永久席位。
面对美方开出的条件,顾维钧不为所动。
图片
最终,中国代表团提出的“独立”字样被写入《联合国宪章》有关国际托管制度的章节中。中国的仗义执言赢得了与会弱小国家的一致赞许。
图片
1945年6月25日,凝结各国政治家智慧的联合国基本法规《联合国宪章》获得大会一致通过。
6月26日,庄严隆重的《联合国宪章》签字仪式开始了。根据资格审查委员会报告,全体共50个国家的153名代表均被允许签字,中国是首签国。
图片
中国代理首席代表顾维钧在宪章上第一个签字后,做了一分钟的演讲,其他7名代表接连签字。在中国代表长达15分钟的签字过程中,场上所爆发出的掌声是所有国家代表签字过程中最长久、最热烈的。
图片
在153名代表签了字的《联合国宪章》上,还为当天缺席的同盟国之一波兰留出了签字位置。直到6月28日波兰新政府组成,于10月15日在宪章上签字后,联合国创始国由50个增加到51个。
图片
1945年10月24日,中、苏、英、法、美等绝大多数签字国提交了对《联合国宪章》的批准书,《联合国宪章》开始生效,联合国正式宣告成立。
图片
联合国的建立
是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
也是反法西斯战争同盟国
共同对敌的胜利结晶
图片
联合国必将为维护世界和平正义
促进人类进步发展
   做出它应有的贡献!
编       审:王海涛 赵   斌
主       编:潘羽嘉
编       辑:史佩仑 王亭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