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彻底解决巴以冲突,可以借鉴“黎巴嫩模式”的“一国方案”

什么是“黎巴嫩模式”?这个话题我放在后面一点说。因为我们需要首先了解以色列和美国正在讨论“铲除哈马斯方案”,将是惨绝人寰的行动。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21日报道,美国和以色列正在讨论没有哈马斯的加沙未来。美国媒体彭博社也报道,目前美以双方的讨论仍处于初期阶段,而且取决于尚未展开的事态发展,尤其是以军的地面攻势是否成功,任何计划也必须获得中东阿拉伯国家的支持。
报道援引知情者透露的消息说,美国和以色列官员已在讨论以军铲除巴勒斯坦激进组织哈马斯后的加沙地带未来,包括可能建立一个由联合国支持并有阿拉伯政府参与的临时政府。
图片
我们把这些新闻综合一下,美国和以色列的最终目标,是要通过攻入加沙,“彻底铲除哈马斯”之后,扶持一个临时政府,并且这个政府是一个联合国背景的多个阿拉伯国家派人参与的亲以色列政府,不会再组织发动对以色列的袭击。
我不知道这是美以两国的天真幼稚还是另有图谋,但这是绝无可能实现的目标。
即便是在巴勒斯坦内部,也存在着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法塔赫)和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两大派,而且产生了严重的内斗甚至暴力冲突,最终导致了事实上的分裂。
法塔赫控制约旦河西岸地区,哈马斯控制加沙地带。面对这样的巴勒斯坦,什么样的机构能够在加沙地区站稳脚跟?怎能获得加沙地区民众的支持?
图片
最重要的是,哈马斯是不可能被消灭的。因为除了其常备的武装队伍卡桑旅作为骨干之外,基本的力量体系类似于中国的民兵队伍,是由社会各类人员组成,包括了农民、小贩、医生、教师等等各个领域的人员。有作战任务的时候拿起武器,停火之后就回归本职。
哈马斯武装的最大特征之一是“杀了我一个还有后来人”,怎么可能被“彻底铲除”呢?除非以军对加沙地区的巴勒斯坦民众采取种族灭绝式的屠杀,但以色列敢吗?
因此,美以两国的目标是难以实现的,甚至根本没有可能。
那么,解决巴以冲突的路,到底在何方?
当下,国际社会多个国家的主张是“两国方案”。也就是既然以色列早就建国了,那么巴勒斯坦也应该正式建国。这样的方案是公平的方案,通过巴勒斯坦正式建国,划定巴以边境线,避免未来的领土纠纷,进而达到避免武装冲突的目的。
图片
但这一方案基本无法解决以色列几十年来通过武力方式不断蚕食巴勒斯坦领土的问题。
根据1947年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分治决议的规定,以色列的面积为15200平方千米,但目前实际控制面积约25000平方千米。也就是说,以色列通过这几十年不断强行修建犹太人定居点,逐步蚕食了巴勒斯坦近1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现在的巴勒斯坦实际仅控制了约旦河西岸2500平方公里,加沙地带365平方公里,这是巴勒斯坦人无法接受的。
而要让以色列把那近1万平方公里的犹太定居点让出来,把那些房子交给巴勒斯坦或者拆了,那些犹太人又住哪里去?以色列民众同样也不干。
这就是“两国方案”的死结。
图片
现在,我介绍一下“黎巴嫩模式”。
黎巴嫩的国土面积更小,总面积仅有1万平方公里出头,基督徒约占43%,穆斯林民众约占57%。在1975年之前的上千年里,两个宗教信仰完全不同甚至对立的群体,一直和平相处,被称之为“不同宗教和平相处的典范国家”。
即便是1975年因为外部力量的介入引发了黎巴嫩内战,但现在,黎巴嫩的矛盾也主要是与以色列的矛盾,黎巴嫩国内的基督徒和穆斯林总体上还是和睦相处的。
那么,彻底解决巴以冲突的方案,也可以借鉴“黎巴嫩模式”。
也就是说,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可以联合组建一个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同为一国的新国家。至于国体,可以走黎巴嫩模式,也可以走联邦模式或者其他方式。
图片
这样的方式,就能彻底化解了领土之争而带来的军事冲突。当然,这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解决了最根本最要害的问题,应该是最可行的方案。
最后我想补充一点:巴以冲突的根本是生存之争。即便巴勒斯坦正式建国,但生存空间狭小,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依然还会继续爆发武装冲突,只有解决了巴勒斯坦人民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巴以冲突才可能得以解决。而先进发达的以色列可以带着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一起发展,可以通过和平相处融为一家人,通过共同富裕,化解漫长的历史矛盾和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