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允许谈恋爱吗? 杭州一中学班主任:不棒打鸳鸯,但不能评三好学生

前两天,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杨春林老师在他的个人公众号里晒出了一则与学生的对话,两人聊的话题,是很多老师和家长关心的:学生早恋该怎么办?杨老师旗帜鲜明地给出了几招——
班级早恋在5%之内是合理的,如果高于这个比例,意味着这个班级的班风存在问题,会采取一些硬性的措施;
多年的实践证明,学生早恋外在的人为力量很难拆散,合理引导顺其自然是比较好的选择。现在,我采用报备制度了,你要谈可以,但要求同步告诉老师;
班级制定了一个制度,谈恋爱不许评优秀,诸如不能评三好学生,不能评文明示范生。
“早恋”这个话题老生常谈
这几年有了新的感悟
昨天,我们联系上杨老师,他笑着说,来找他“取经”的是一位已经毕业的学生,目前在杭州师范大学本硕连读,最近正在学习《班主任工作技能》这门课,来请教他关于早恋的应对方法。
这位学生还非常有心地翻出了杨老师2016年时写的一篇关于学生谈恋爱的文章。那篇文章里,杨老师写道:每次接手新的班级,我就把早恋的事情作为常规的工作来抓。在问题还没出现之前,我就把早恋的事情摆到台面上来,开宗明义,开门见山,告诉学生三层意思——
1.中学生谈恋爱是很正常的。不过,说正常,只是表明事情发生我是理解的,并不是意味着鼓励同学们去谈恋爱。我和整个社会对学生的诉求是同步的,春播秋收,什么季节做什么事,希望同学们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学习上面。
2.科学研究表明,一个班级若有5%的恋爱率是正常的,如果超过5%的比例,意味着这个班级的班风存在问题。如果学生恋情在5%之内,我默默关注并适时引导,如果感觉超过5%了,大有蔓延泛滥的趋势,我会断然采取措施,甚至包括“棒打鸳鸯”。
3.老师不主张大家在学习的黄金阶段谈恋爱,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没有人能够阻止,那就谈吧,不过要谈得低调点,底线是不要给身边的同学和老师带去影响和伤害。在交往的过程当中,注意尺度,注意分寸,不做亲热动作等。
“文章是2016年写的,已经过去七年了,您还是这个想法吗?”学生这一追问,也让杨老师生发出不少感慨,幽默地回复:我越发开明了,越发进步了,现在不棒打鸳鸯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新的感悟?杨老师笑着说:现在不去拆学生情侣了,是因为这确实很难“消灭”。“现在我会进行更多的正面引导,比如为他们的恋爱提供‘技术指导’、逗趣地提醒他们注意分寸等,而且我发现态度开放了之后,学生之间的状态也更自然了。”
但他们毕竟还是学生,主要的任务还是学习成长,作为班主任不能鼓励,要有鲜明的班主任立场。为此杨老师允许“早恋”的存在,但采用了谈恋爱报备制,要求同步告知老师,同时班级定下了一个制度:谈恋爱不予进行三好学生、文明示范生的评比,但学习积极分子、体艺积极分子还是可以评。“总之,任何教育行为,逻辑上要讲得通,学生自然也就能接受。”
运动会入场式的特别表演
男生骑自行车载着女生过操场
其实男女生之间怎样正确交往,对于初高中老师来说是绕不开的话题之一,能不能劝动、劝好“小情侣”,已经成为班主任的必备技能之一。老师们每天跟学生接触,有着很深刻的感触。
杭州江南实验学校的徐晓莉老师,担任班主任26年,连续多年为初中生开展青春期讲座,是中国陶行知研究会青春期教育专业委员会首批工作室领衔人。在她看来,“早恋”是个伪命题,青春期孩子的早恋,与其说是爱别人,不如说是爱自己,是爱自己被别人喜欢的美好感觉。
前两周学校召开运动会,徐老师所在班级在入场式上有一幕安排打动了很多人:一名男生骑着自行车,载着一名女生经过操场。这样的入场安排,引得现场一片欢呼,也有个别人议论:男生骑车载着女生,是不是“官宣”了啊?
图片
“其实,这两位学生是普通同学关系,之所以安排这样一幕,是想在运动会中让孩子们展现青春的情怀,也体现了同窗友情的珍贵,这就是少年最好的样子。”徐老师说,青春期男女生就算有朦胧的感情也很正常的,反而应该要在班里营造一种轻松交往的自然氛围。其实越自然大方越不会别扭神秘,事后没有一个人拿这件事开玩笑,反而这种青春的热烈和同学的情谊,让大家都记忆深刻。
关于青春期孩子的恋爱问题,徐老师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生涯里也遇到过不少,班级里互相“嗑CP”、传言谁是谁的女朋友、点到某两位同学名字时班上同学别有意味的哄堂大笑……徐老师说,这些现象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是很正常的,自己的处理风格也相对宽容。
前几年班上曾经有一对优秀的男女生,初三时安排成为同桌,班上有人传出他俩的“绯闻”,徐老师默默观察了一阵子:两个学生都非常有目标,在其他同学嬉笑打闹的时候,他们在安心刷题;有不懂的题目相互讨论,都解不出来就一起向老师请教;晚自习上课之前,他们早早地就坐在教室里做作业,两个人没有多余的交谈,但又心照不宣。
徐老师考量之后决定不介入,让他们继续做同桌,后来两人双双如愿考进了杭二中,之后男生考上了浙大,女生也顺利踏入人大的校门,直到现在也依然朝着更远的远方稳步前进。
在女儿床底下翻到7封情书
还有一部男生送的手机
两个目标坚定的学生,可以在一段良性的关系中互相进步,当然也有很多孩子会因为处理不好双方的关系,从而带来不好的影响。面对青春期的情感萌动,老师和家长应该怎样正确处理呢?徐老师回忆了一段印象深刻的故事——
曾经班里有一位女生的妈妈,大清早就到办公室找徐老师,说在女儿的床下翻到了整整7封情书!面对这一沓情书,她整个人都蒙了:孩子整天时间都在干什么?怪不得心思不在学习上!
另外,她还发现女儿有一部手机,但并不是家里人给她买的,而是那个男生为了跟她交往,自己省吃俭用,买了个手机送给她,两人一人一部手机,专门用来联系。
“我该怎么办?这样下去我女儿是不是要变坏了?他们越来越深入怎么办?”家长来找徐老师求助,徐老师给出的解决方案是:让子弹再飞一会儿,而子弹继续飞的时间里,家长可以重新建构和孩子的关系。
“我先是询问她在家里是否给了孩子足够的关注。因为他们家里有个二胎妹妹,当妹妹把父母的爱和视线转移走了以后,这个女生在家里可能就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她的情绪就没有被看见,其实心里是很失落的。”
徐老师也建议这位妈妈,在和女儿沟通的方式上,一定不要采取吵架的方式。一吵架女儿会更加逆反,那就会向外求助,更加会走出去;这个时候应该抱有一种接纳的心态,把她往家里拉。
家庭状态的改变,让女儿更多地被看见,收获一些正向反馈,感受到来自家里的爱,她的情感注意力,慢慢地也就会转移了。
徐老师还在班里开展了主题班会课,教给孩子们与异性交往的“度”,同时,有意识地开始打开这个女孩的同性朋友圈。
两个月不到,女孩就发生变化了:妈妈和她成了闺蜜,学校里多了好朋友,班级里也树立了她很多有价值的地方。
“后来,这个女生主动来找我聊,说想要换座位,不坐在那个男同学前面了。这个时候我才点破了他俩的绯闻,女生说已经确定不喜欢他了,我对她说:既然你都确定了,那坐哪儿不都一样吗?”
听徐老师这么问,女孩想了半天,回答说:“那不换了,既然我已经放下了,坐哪儿都一样。”这件事情在无痕处就得到了解决。
对于孩子谈恋爱
很多家长不再“如临大敌”
采访中,不少老师说,中学生正是情感萌动的时候,男女生有好感,属于正常。有位教龄20多年的班主任说:“20年前,到了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就要去学校周边的小公园抓小情侣,斗智斗勇的,抓到就是简单粗暴地骂一顿,请家长。现在,小情侣直接在校园里了,老师还是得告知家长,不过沟通的方式更缓和,很多家长的意识也上去了,不再把早恋当作是洪水猛兽般的存在。”
我们曾经采访过一位家长朋友,在得知孩子“谈恋爱”之后,直接和对方父母成了好朋友,考虑到两个孩子都还乖的,就没有干涉过多。两户家庭经常一起吃饭,甚至同去旅游。交往了一年左右,两人和平分手,将心思又重新放回到了学习上。
“对于初高中谈恋爱这件事,无论家长或者学校,都更开明、更包容了。”一位家长认为,初高中生对异性有好感,再正常不过了,关键父母要和孩子做好沟通和交流,帮助孩子理清思路,认清利弊。如果精力充沛,既能管理好学习,又能处理好男女关系,完全可以赞成。如果反之那就慎重点,不能很好地掌控这件事,尽量不要开始。总之,宁疏不堵。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早恋”
很多老师和家长都在热议
杭州江南实验学校的徐晓莉老师看来,“早恋”是个伪命题,青春期孩子的早恋,与其说是爱别人,不如说是爱自己,是爱自己被别人喜欢的美好感觉。
采访中,不少老师都说,中学生正是情感萌动的时候,男女生有好感,属于正常。很多家长也不再把早恋当作是洪水猛兽般的存在。
为什么谈恋爱不能评三好?
杨老师回应网友提问
评论区中,也有网友提出了疑义:为什么谈恋爱就不能评三好学生?每个班5%的早恋数据是从哪里得来的?对此,杨春林老师也积极进行了回应——
网友“熊猫”:学生时期谈恋爱是违反了什么道德,一旦谈恋爱就不能评三好学生,和模范生?这种规定岂不是就是变相地在说明,学生谈恋爱是不道德的事情。
杨老师回复非也,评价是导向功能,表明不支持的态度,如果是不道德,那就不是不评优的问题了,那是要谴责的。
网友“Mr. Wang”:5%=2人。超过1对就是班风有问题? 没有人想去谈恋爱,难道不是更大的问题吗?
杨老师回复:有些表达,有现实场景和语境,一个班毛50人,是不是超过2,不足3。姑且假设是2人,是不是至少涉及2对,不是2人。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班有3对以上在谈的,专家研究还是有道理的,偏多的。
网友“玺儿她爹”:一边生育率下降要刺激结婚,一边阻止恋爱的学习探索,这就好比从来没有学过的人参加高考,要他考上985,可能吗,天方夜谭不是吗,正确引导才是对的,不要搞得上纲上线。时代改变了,希望学校也能随之改变,不要一味地闭门造车。
杨老师回复现在教育总体还是包容的,但老师在台上,基本的态度还是要有的也请家长认真通读,整体理解。包容体恤指导关注,难道错了?“同学们,我们谈起来!”这样才是好的?如果是这样,老师也面临着另外的巨大压力。
网友“思远”:高中保持良好同学关系,上大学了再谈。
杨老师回复:这是不错的选择,学会与异性交往,不要太早栓在一棵树上,而失去一片森林。我班级排座位采用抓阄的方式,一个月抓一次,力求三年下来,每个都和班级里的异性同桌过。
很多家长讲述了自己的观点和经历
网友“Hy”:我女儿初中,我就跟她实话实说,在这个年纪情窦初开很正常,有喜欢的男孩子也很正常不丢脸,但我们把学习学好,要自尊自重自爱,妈妈是不反对的,两人一起好好学习,跟妈妈说都可以的。我女儿跟我说现在太小了,谈恋爱是大学的事情,我还早,班里这些歪瓜裂枣我还看不上。
网友“武林客”:青春期男孩女孩相互有好感是太正常不过的事,这个年龄段如果还对异性没兴趣,那要引起家长重视。但有好感不等于马上要去谈场恋爱,恋爱意味着责任和担当。家长和老师可以多和孩子聊聊爱情和婚姻的话题,让孩子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婚姻观。文中老师尝试用疏的方法来对待这个问题,是值得肯定的,至于早恋不评优,更多的是一种引导,代表着学校和老师的态度,不惩罚、更不鼓励。
网友“阿白”:我反而是个人觉得早恋是一定程度上可以的,毕竟有些时候情侣之间可以相互促进学习,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以前我高中的时候就有一对“人尽皆知”的情侣,然后男生就每天在走廊上帮助女生去补习数学、英语和政治,然后女生有一段时间成绩就提升的非常快;可能这就是爱情的力量吧
网友“苹果”高中生的恋爱我认为是正常的,不要强行去拆散,反而适得其反,家长可以假装认可,站在孩子一起跟他交流,这样他反而什么话都跟你说,慢慢他自己意识到恋爱不可取的时候自然会分手,我家儿子我就这样操作,效果很不错
网友“高宝宝”:非常赞同杨老师的观点:“作为班主任不能鼓励,要有鲜明的班主任立场……如果谈恋爱还予以评比,丧失了导向功能”。评价体系是具有“指挥棒”和“风向标”的作用的,尤其对学生而言,是要有正面引导的。这么多年,至少我从未听说有哪个学校,哪个老师公然地表态说支持早恋的。而且,我个人觉得,“谈恋爱不许评优秀”这个作为制度出台也有个好处,就是选择权在学生自己,如果你非要谈这个恋爱,那么你就放弃评优的念头。对一些学生来说,也许就会自己去衡量下得失,会去思考到底值不值得去早恋。任何年龄段恋爱,都不应该盲目,更别说还是未成年的学生。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有这样的制度,有班主任这样的立场,至少对于有早恋倾向的学生来说,能让他们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掂量,也是对自己的负责。
橙柿互动·都市快报 记者  林佳琦
通讯员 严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