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冲突波及埃及,到处是沙漠的西奈半岛,为何不愿接纳加沙难民

巴以冲突持续到现在,要说谁最希望停火,除了吃了上顿没下顿、过了今天没明天的加沙民众,也就是埃及了。
图片
加沙民众现状——把每天都当成最后一天来过
以色列这一次的军事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彻底消灭哈马斯的武装力量,让他们从此再无还手之力。但碍于加沙有几百万平民,贸然推平必然会引发更大的反抗,甚至有战火外溢的风险,因此以色列军方一直在劝平民撤离。
可往哪撤是个问题,现如今,只有加沙和约旦河西岸这两个地方还在巴勒斯坦的控制下,但两地相隔甚远,且一路上都有以军重兵把守,怕是还没等过去就死在半道上了。
也有一些人听从以军警告,向加沙南部撤离,一路上遭了多少罪暂且不提,刚到那没多久就死在了以军空袭下,还不如不出来。
这未必是针对平民实施“定点清除”的阴谋,但可以肯定的是,以色列并不在乎加沙民众的安危,他们想要的,不过是可以深入加沙地带作战的一个借口,自然不会尽心尽力地安排撤离。
图片
去哪都是死,还不如留在家里
有一个地方倒是很安全,从加沙通往埃及的拉法口岸撤离,逃到西奈半岛。拉卡口岸是国际公认的救援物资运输通道,又因为以色列和埃及早就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以军肯定不会对这条路线进行轰炸。
事实上,早在开战之初,以色列军方就曾对加沙民众建议,让他们从拉法口岸方向撤离。结果话音刚落,埃及就宣布无限期关闭拉法口岸,联合国的人道救援物资都不让进,就是怕大批加沙难民涌入西奈半岛。
后来还是在众多第三方国家的说服下,埃及才同意有条件地开放拉法口岸,以解加沙民众燃眉之急。当然,这里边也有以色列从中作梗,要不是迫于外界压力,他们巴不得加沙民众被困死。
埃及的“自卫战”也就此开始,先是指责以色列和西方试图推卸责任,将第三方牵扯进巴以冲突,然后又对加沙民众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告诉他们千万不能离开故土,要不然以后再想回去可就难了。
图片
物资运输车起码能进入加沙了
在外交场合,埃及积极奔走斡旋,极力促成巴以和谈,只可惜费尽心思搞了个开罗和平峰会,身为主角的以色列和美国却拒绝出席,摆明了要死磕到底,搞得曾经的阿拉伯老大哥很是下不来台。
事实上,将加沙难民迁入西奈半岛这个想法,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有了。当时,加沙处于埃及控制下,为了开发本土的西奈半岛,纳赛尔政府和联合国制定了详细计划,试图将加沙的巴勒斯坦人迁到西奈半岛。
众所周知,西奈半岛多为沙漠地区,如果能开发成农业区,对于埃及发展经济是十分有利的。联合国还派专家去当地考察,带回了一份西奈半岛开发可行性勘测报告,详细说明了如何把尼罗河的水引到苏伊士运河一侧,用于农田灌溉。
这可不是空穴来风,联合国官网至今仍保留着这份报告,随手就能查到。问题是,巴勒斯坦人不愿意离开故土,当他们听说埃及有这个想法后,爆发了激烈的反抗,联合国驻加沙办事机构也遭遇袭击,这才迫使埃及放弃了这个计划。
图片
西奈半岛
然而,随着近年来加沙的处境愈发艰难,生活在这里的巴勒斯坦人也就不排斥迁往西奈半岛了。没想到埃及又不乐意了,原因很简单,约旦和黎巴嫩的经历告诉他们,巴勒斯坦人一旦来了就不会走,在死亡面前,故土情怀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之前巴勒斯坦人不愿意离开加沙,是因为当时形势还没那么糟,虽然阿拉伯国家输掉了第一次中东战争,但并非没有胜利的希望,所以他们不愿意背井离乡。现在的加沙就像一个大型露天监狱,继续留下无异于等死,当然是先保命要紧。
埃及也有自己的苦衷,他们又不像欧洲家底殷实,有能力接纳大批难民,他们自己的国民都得靠政府补贴的大饼才能养活呢,实在没有资格像欧洲人一样圣母心泛滥。
此外,今年又赶上埃及总统塞西谋求连任,在这个关键时刻,绝对不能被拖入巴以冲突这滩浑水。
图片
埃及总统塞西
埃及惹不起以色列,又不能眼睁睁地看着阿拉伯兄弟受难不管,唯一能做的也就是调停斡旋了,以至于以军“误炸”自家军事哨所,也只能咬牙咽下这口恶气。曾经的阿拉伯领头羊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真是令人唏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