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怕狗,有人爱狗,“宠物友好”空间能否消除对立?

图片
2023年3月11日,上海徐汇滨江,这里有诸多宠物友好空间,被不少“铲屎官”视为遛狗天堂。 中新社记者 殷立勤 摄 视觉中国|图
人与狗狭路相逢,害怕的心情通常有两种:怕狗太热情吓到人;怕人太热情惊了狗。
童年被狗追咬的经历给罗悠悠留下了阴影,每当遇上未牵绳的狗,她会强装淡定快速离开,但手仍在发抖,紧张到“不知道该先迈哪只脚”。
带着八个月的金毛Lucky出门,即便拴了牵引绳,冯云还是不敢让好奇的小孩接触它,“Lucky平时都很乖,但万一惹事怎么办”。
罗悠悠和冯云,怕狗和爱狗的两类人,人宠应该有所区隔地共享公共场所,是他们为数不多的共识,但有限的空间还是发生了冲突。
2023年10月16日,四川崇州一女童在小区内被罗威纳犬咬伤。警方已立案侦查,并对狗主人唐某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10月23日,根据新华社报道,受伤女童已转出ICU,目前生命体征平稳。
作为母亲,罗悠悠看到这样的新闻很痛心。女儿未满周岁时也曾在小区内受到宠物犬围攻,她庆幸当时女儿没有受伤,从此不敢独自在小区“遛娃”。有女儿之后,罗悠悠发现城市里遛娃和遛狗的场所高度重合,推着婴儿车走进小区周围的绿地,时常遇见不拴绳的狗。
狗的习性决定了它们需要空间释放精力,也需要适当与人接触。
为缓解人宠矛盾,近年来,上海、深圳、成都等城市开始打造“宠物友好”商场、酒店、公园……允许宠物有条件进入,并提供推车、电梯、卫生间等“宠物专属”设施和服务。
“开放公共空间是宠物友好的第一步,但更重要的是尊重和了解宠物的需求:宠物主文明遛狗;爱狗人群不轻易逗狗;保障怕狗人群的安全和利益。”资深宠物行为专家、中国PFH(Paw For Heal,治愈之爪)治疗犬公益项目创始人、宠物友好共创空间设计者吴起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宠物友好空间,如何友好?
宠物狗越来越多,有人视如伴侣,有人避之不及,怕狗者和养狗者都觉得周边环境“不够友好”。
派读宠物行业大数据平台发布的《2022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报告显示,2022年城镇犬猫数量为1.17亿只,宠物犬主有3412万人。
提醒未牵绳的狗主人时,罗悠悠常听到这样一句回答:“我们家狗小,不咬人”。刘逗逗喜欢带着自己的比熊犬旅游,因为害怕托运造成伤害,只能选择自驾。在国内各大旅游城市,她发现很少有酒店允许宠物入住。而在她生活的武汉,三环内的江滩、绿道、城市公园几乎都不能遛狗。
有的城市正在尝试改变。
巴黎在2019年开始允许狗进入城市公园,宠物友好公园从70个上升到400个。
在上海,黄浦江西岸的徐汇滨江,被不少“铲屎官”视为遛狗天堂,工作日傍晚也聚集着不少带着毛孩子“City walk”的年轻人。先在“萌宠乐园”放开牵引绳,让狗自由奔跑——这里被栅栏隔断,由金属防护栏围合,区分了大型和中小型犬的遛狗场地;运动之后,牵上绳,带着狗去不远处的咖啡馆领取一杯宠物可食用奶油;再到标有宠物友好的餐厅户外用餐,和其他狗主人交流“育宠心得”。
图片
上海徐汇滨江绿地附近,有不少宠物友好餐厅允许顾客携宠物用餐。 南方周末实习生 赵睿佳摄
吃饱喝足后,散步到两公里外的宠物友好商场“AI PLAZA西岸凤巢”,这里的室外三楼布置了约300平米的宠物友好乐园,提供宠物饮水、宠物便便箱和宠物秋千、柱子等游乐设施。还可用商场免费提供的宠物手推车,乘坐贴有专门标识的宠物电梯,寻找带有宠物友好标志的商店逛一逛。
图片
宠物友好商场通常会制定并张贴宠物友好细则,限制宠物体型、品种和进场方式。 受访者提供
宠物友好空间虽为养宠人士而建,但也对怕狗人士敞开大门。因此,要实现人与宠物的“双向友好”,建立规则是前提。
南方周末记者梳理发现,限制宠物体型、品种和进场方式,是宠物友好空间的基本原则,体现在现场张贴的《宠物服务规范》《宠物友好公约》里。
部分宠物友好餐厅对空间进行划分,隔离出专门的携宠物用餐区域,并提示顾客“本餐厅接纳宠物在特定区域内用餐”。
广州文华东方酒店前台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为消除怕狗客人的顾虑,酒店服务人员会提醒和监督宠物主人在公共区域不让狗落地,在宠物入住的房间门口放置宠物入住提示牌,退房后会对宠物入住过的房间进行深度消杀,额外收取933元/次的清洁费用。
宠物友好空间规则。南方周末记者黄思琪整理。梁淑怡制图
但即便在上海,拥有浓厚宠物友好氛围的社区仍是少数。冯云发现,“大部分公园仍然不对狗开放,Lucky很少有机会放开奔跑,在城市里生活束缚了它的天性”。
实际上,宠物友好空间并不复杂。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建筑学院助理教授张婧远建议,可以围绕食物、水、卫生和活动空间等四个层面开展,注意人犬分行和大中小型犬种隔离。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黄瓴认为,社区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划分出3-4平方米的区域搭建围栏,专供宠物“撒欢”。“宠物专属的活动空间关键在‘有’而不在‘大’。”
允许宠物进入,只是友好的第一步
“允许宠物进入”只是第一步,标榜“宠物友好”的空间,其规范能否被严格遵守、真正做到“对宠物友好”,也需要打一个问号。
AI PLAZA西岸凤巢市场部工作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此前有顾客进入商场宠物友好餐厅用餐,没有将宠物放在推车内,而是放在了餐椅上,餐厅之后接到了部分顾客的投诉:“狗坐过的椅子你们还给人坐”。商场遛狗需要正确地使用宠物推车,但还是有少数顾客习惯性地让狗落地行走,商场保安上前制止的时候,有时还会发生争执,“既然是宠物友好商场,为什么不能遛狗?”有些顾客甚至没有牵绳,就让狗在商场里乱窜。
该工作人员表示,遵守商场宠物友好条例主要凭顾客自觉,商场只能做到提醒和建议,好在大部分顾客经过提醒后都能及时调整行为。
宠物友好空间要遵循的规范,目前还没有统一标准,南方周末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咨询发现,不同酒店的要求差异较大。
比如广州文华东方酒店只允许10公斤以内、肩高小于40公分的非烈性犬种入住,不强制要求查看宠物证件。北京望京凯悦酒店则允许30公斤以下的宠物狗入住,且无品种要求,入住时必须携带狗证和疫苗证。
带比熊犬旅游前,刘逗逗习惯用旅行软件筛选“可携带宠物入住”的酒店,由于各家要求不一,她在下单之前会打电话向酒店再三确认。有的酒店标注宠物友好,但得知刘逗逗携带的是比熊犬后,却以“比熊会掉毛”为由拒绝待客,“其实比熊并不容易掉毛,除非梳毛的过程中用力拉拽。酒店工作人员其实对狗并不了解,但我也只能另找别家”。
图片
当地时间2022年12月4日,韩国首尔举行国际狗展,参赛的比熊犬正在接受犬种标准审查。视觉中国|图
宠物友好的背后是宠物经济。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宠物市场规模将达到5928亿元。
厦门建发湾悦城作为厦门首个宠物友好商场,连续三年举办萌宠交友会,包含闯关赛等活动。建发湾悦城企划专业经理、宠物友好项目负责人王子嘉告诉南方周末记者,2023年3月举行的宠物活动节,为商场带来了翻倍的客流。
宠物相关的活动吸引了客流,但有的活动专业性有待提升。
吴起就发现,五六年前,国内一线城市商场曾流行过“宠物大胃王比赛”,比拼谁更快吃完狗粮。活动很受狗粮厂商支持,但忽视了对于狗身体的损伤,狗过量饮食后再参加跑跳活动,存在胃扭转的风险,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
“目前宠物大胃王比赛基本消失,但很多宠物友好商家依然喜欢举办宠物障碍赛,宠物努力闯关的样子可以博人一笑,但对于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宠物狗来说,主人强拉硬拽只会让它们全程处于惊吓状态。”吴起说。
将宠物视为平等的生命体
路上遇见一只可爱的宠物狗,忍不住盯着它的双眸,摸摸它的头。你以为向狗释放了善意,但得到的反馈可能是它的攻击,哪怕它本是以温顺著称的品种。因为在陌生情况下,摸头和直视行为容易被狗理解为敌意。
真正的宠物友好,并不是有了硬件设施就够了。
黄瓴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营造宠物友好空间的前提,是从观念认知上将宠物视为与人类相依相伴、平等的生命个体,应系统地研究其行为习性,需充分了解并尊重其日常需求。将人-动物-环境“同一健康、和平共处”作为营造城市公共空间的基本原则。
深圳市疾控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8月,全市犬伤暴露人数达14.9万,原因包括舔舐、抓伤或咬伤。
吴起认为,人犬冲突的问题不在于狗,而在于人。对狗主人而言,需要对狗进行社会化训练。那些对人不友善乃至出现攻击行为的宠物狗,往往没有经过社会化训练,也没有受到良好的礼仪教育。
所谓社会化训练,是指在狗龄2-4个月的黄金时期,让它充分接触不同的环境,熟悉不同的空间、气味和人群,从而适应城市生活。“错过社会化的最佳时期、长期不出门的狗,对外界存在恐惧,哪怕是温顺的拉布拉多也可能咬人。”吴起说。
刘逗逗带着宠物旅行时,总是随身携带狗的水碗、食碗、食盘和睡觉用的地垫。经过长期的遛狗和教育,接近两岁的比熊犬保持着良好的卫生习惯,从来不在室内撒尿,也从未弄脏过酒店房间内的设施。
在小区遛狗时,刘逗逗全程牵绳,“人多车多的地方,牵绳也是为了小狗的安全考虑”。遇到不牵绳的宠物狗,她有时也会和主人争执,“狗狗之间容易打架,有的主人却不以为然,还说自己的狗从不乱咬。养了小狗,就应该对一个生命负责到底,要保护、要引导,也要防止小狗伤人”。
张婧远认为,宠物友好是一个由养宠人士外延到商业机构、非营利组织乃至政府机构,逐步影响公众并形成社会共识的渐进式过程。对宠物和流浪猫狗的污名化主要来源于对未知的恐惧,而消除恐惧感则必须依靠广泛的科普和公众参与。
现在,刚满周岁的女儿依然喜欢亲近路边的小狗,罗悠悠既不希望她像自己一样对狗恐惧,又不敢让她与狗直接接触。吴起表示,经过良好社会化的狗,与小孩接触是安全的,但也需要家长进行引导。在征得狗主人同意的情况下,让孩子和狗先保持一定距离,从视觉接触逐渐过渡到近距离触摸,给动物也提供缓冲的时间。
“尊重与爱是城市包容性的前提。越来越多城市在打造儿童友好、残疾人友好、老年人友好设施,在实现‘人类友好’的基础上推进‘宠物友好’,也是一座城市发达和文明的体现。” 张婧远说。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罗悠悠、冯云、刘逗逗为化名)
南方周末记者 黄思琪 南方周末实习生 赵睿佳
责编 汪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