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书城Citywalk,感受总设计师俞挺眼中的“以书为城”

图片
2021年12月12日,上海书城福州路店(以下简称上海书城)按下“暂停键”闭店谢幕,相约2023年重聚。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升级改造,久违的上海书城将在10月28日以全新面貌亮相,重新回归人们的视野。
本期《上海会客厅》节目,我们与上海书城总设计师、著名建筑师俞挺先生在刚刚完成装修的书城内部进行了一次微型的“城市行走”(Citywalk),并就读者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一番对话。
作为上海书城总设计师和建筑师,在俞挺看来,上海书城是上海市民心中重要的文化地标,所以对上海书城的改造是一个极其有意义也是极其激动人心的设计。当看到上海书城的时候,有一句话进入他的脑海,就是“上海书城,是书的世界”。 因此,他以书作为主题,“以书为城”重新打造全新的上海书城。
焕新归来的书城,建筑外立面被设计成许多册书堆积成一个巨大城市的形象,正呼应着这一主题。而在这座“城市”中,全新的文化生活也正迎接着人们的到来。
图片
从书城的一层开始,“以书为城”的理念就扑面而来。为了将文化阅读的氛围以书城为中心辐射出去,让路过的行人也嗅到一缕书香,上海书城将首层开放出来,作为一个公共文化广场,在这个广场当中,还有一座“以书为山”、用红色读物搭建而成的“书山”。站在红色书山上,既可以俯瞰福州路繁忙的街道,又能领悟“书山有路勤为径”的千古箴言。这个广场也是人们进入书城内部的路线起点。
图片
“这个书山广场是一个转折点。”俞挺介绍,“它将福州路水平的步行路线,从室外引入室内,从水平转为二楼至七楼的垂直,将整个书城的内部空间打造出了一个垂直、微型的城市。” 当街道沿着自动扶梯盘桓而上的时候,书架就成为了城市的界面,在每一层营造了不同的城市空间。读者可以看到关于福州路的历史印记,从中华书局到开明书局,在每一个城市书架界面的背后感受到欣欣向荣的城市生活。
图片
正如书城设计中描绘的城市生活有咖啡,有书店,有餐厅,有演出,有展览……这些丰富的文化生活形式,在全新的上海书城之中也都能体验。
而在书城行走的过程当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了这位上海建筑师独特而不失海派特色的设计风格。
Q新闻晨报·周到:今天的上海书城二至七层的空间有序摆放了10多万种图书供读者阅览、选购,这个空间内除了书架和图书,还有商业配套和文娱服务,你怎么看书城这样的大型综合体?
A俞挺:在我们刚刚从1楼到7楼行走的过程当中,旁边的商业配套设施对你产生影响了吗?没有。但它们极好地衬托了书城的基本运行,我们再增加了购书的功能和休闲的功能,以及一些能够跟读者互动的功能,包括6楼的脱口秀剧场,7楼的动漫美术馆。在这种情况下,上海书城变成了一件我一直想做的事情,就是书店不是一种单纯的“B to C”的购书的行为,它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以知识分享为基础的平台,能够“进行生活文化艺术交流的社交中心”的一种综合体,这样子的书店才有意义。
图片
图片
我想,书城之所以跟其他商业综合体不一样,就是书城本身具有文化特征,所以它是个文化综合体。只不过,小的书店是无法实现文化综合体的可能性。现在,上海书城给了我们机会去创造一个文化综合体。
Q新闻晨报·周到:设计方案当中有哪些比较有意思的点可以和我们分享?
A俞挺:我们从2021年8月开始接触上海书城改造的设计项目。在最初的任务书里面,列出了“一层是什么,二层是什么,三层是什么”的要求。所以,当我们提出做“以书为城”的方案时,特别是把书城的首层作为城市广场的一部分的接入,这个大胆的想法被接受了。第二点,在这个设计过程当中,我们意识到原来的书城设计当中采光不足,而且书库仓储占据了一定的面积,所以我们用了“以书为城”的概念开了三个中庭以后,使得整个书城变得丰富而不单调,像城市一般,同时又充满光线。第三点就是城市与室内的互动。第四点可能也蛮重要的,我们希望上海书城能做出一种示范性,它不仅仅是个书店,更是一个文化综合体,而且能代表上海人对于生活的理解,对于阅读的理解?>
图片
Q新闻晨报·周到:现在有些书店追求细分的读者群体,你怎么看大型书店所面对读者群体的全年龄段的挑战?
A俞挺:我觉得有一类书店,它只要针对小众市场表达出跟别人不一样是可以的;但是,对于书城这种大型的综合性书店以及社区图书馆,还需要更友善地面对全年龄段和不同的读者,即所谓的全年龄段和全身体段人群。你会注意到,刚刚我们是一路沿着扶梯走上来的,那么,坐轮椅的读者上能上来吗?我们设计了适合轮椅的电动扶梯,坐轮椅的读者也可以上来,也就是说,在这个楼里面真正做到无障碍,对于残障读者来说,他可以去到书城的任何场所。
Q新闻晨报·周到:前段时间,书城外立面的灯光调试吸引了不少市民的注意力,有网友形容“像水晶宫一般”,我知道这个外立面的灯光有个非常有意境的名称叫“万家灯火”,能否为我们诠释一下“万家灯火”的概念?
A俞挺:第一个,书城的外立面其实模仿了书的页侧,就像垂直的页侧一点点书脊朝外的那个地方,那么整个外立面全部如果包裹这样子的话,它的视觉效果会显得特别闷。那么我们有两个概念,第一个概念就是如果我们将室内的空间以窗口的方式通过外立面向城市展示,城市的风景可以成为室内的风景,就像你前面所看到的,无论风景是不是好看,但你仍然会觉得漂亮;同时,你室内的活动,也可以通过窗口让城市街道里面看到,风景互为彼此,这是第一个。
图片
图片
第二个就是我们需要对白色的书脊构成一个图案,我们在想,什么样最能代表上海?代表上海的是那种能展示浦江两岸的图景,所以我们定了一个主题,叫“万家灯火”,对图片进行艺术处理,然后形成了你现在看到的那个样子。你初看,觉得它是灿烂的景象,稍微退几步看,上海黄浦江畔的“三件套”以及东方明珠、外滩都历历在目。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用穿孔铝板做成的“以书为城”的立面会闪闪发光,它所展示的是浦江两岸的万家灯火,它所展示的是上海这座城市的那种蒸蒸日上、充满自信和自豪的光辉。
Q新闻晨报·周到:对于很多爱书的人来说,福州路显然是具有记忆符号的一条街。
A俞挺:其实,对我来说,福州路是有特殊意义的。因为我小时候住在上海机械学院(上海理工大学前身),我绘画,读古籍书,每次来福州路要换两辆公交车,在新开河站下来,步行走到福州路。从艺苑真赏社、周虎臣笔庄、古籍书店、外文书店走一圈。这几十年来,福州路作为文化一条街,它已经有一点势弱了。我希望作为一个上海人,在上海书城的设计当中,把自己年少时的那条福州路能够重新振兴起来,而不仅仅是个项目。所以,作为设计师,我们更多的是从城市角度出发,而不是单纯从建筑空间或者室内设计角度出发。
Q新闻晨报·周到:你设计的徐家汇书院今年开馆之后,成为不少市民和游客在周末和节假日打卡的热门去处之一,上海书城重新亮相之后,会不会成为一个新的网红打卡点?
A俞挺:作品是不是会成为网红?作为设计师,我不会特别去关注。关键是“网红”这个词我们怎么看?现在实体书店的竞争对手是什么?商业综合体的竞争对手是谁?线下空间的竞争对手是谁?是线上。你手机一天会用多久?我自己也要差不多十个小时,我多么希望大家能够把手机放下,来到线下,面对面交流。所以,当上海书城能够吸引很多人进到这个空间,他们也用了手机,把自己所看到的东西通过线上传递出去并进行分享;他们终究是用一个线下空间的努力,去让许多沉迷于线上空间的人重新回到线下,回到真实,这难道不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吗?这难道不也是我们所需要做的事情吗?
图片
所以,我们可以把网红看成是一种工具,而不是一种目的。我的一些设计作品最后变成网红,但是,我并不会想要迎合大众的喜好而去做自己的设计作品,我只是把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呈现出来。我就是“以书为城”,想用书打造一个垂直的上海,然后把自己对于一个大型书店的各种想法在这里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现在做到了,那就很好!
Q新闻晨报·周到:能否分享一下个人的日常阅读习惯?最近你在看什么书?
A俞挺:我对于自己的阅读习惯还是挺自豪的,一个月读7本书。基本上每个门类都涉及到,最近读的比较多的是人类学和社会学方面的书,我也喜欢读跟人类学有关的美食书籍,而不是单纯的菜谱。我最近正在读的一本书的名字叫《雨林里的消亡》,这本书讲述的是人类学家唐·库里克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热带雨林里发现当地一种正在消失的语言。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