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传》:肺结核病塑造了他的生活,也夺走了他的生命

北京日报 | 作者 唐纳德·雷菲尔德
图片
《契诃夫传》唐纳德·雷菲尔德 著 徐菡 译 浙江大学出版社
安东·契诃夫奉行的戏剧理论是作家——而非演员——为王。今天,我们将他尊奉为现代戏剧的开创者。他尊重读者和观众,允许他们依照自我意愿去解读故事,进而得出自己的结论。他从不将哲学观点强加于人。然而,与契诃夫浅显易懂的风格如影随形的,恰恰是其作品的难以捉摸,因为他很少做出判断或直述观点,所以很难断言他究竟“意欲何为”。许多传记作家力图为安东·契诃夫构建一种圣徒式的人生:他的一生饱受慢性病的折磨,寿考不久,然而他努力奋斗,挣脱了贫困的泥沼,在高雅之路上阔步前进;他以医生为职业,对被压迫者和穷人满怀同情;他文名显赫,堪称当时欧洲作家与戏剧家阵营的领军人物;他的妹妹对他既爱又敬,终其一生不遗余力地支持兄长;最后是虽然姗姗来迟但甜蜜的爱情,他终于得以与最懂得诠释他的女演员喜结连理。
究其根底,所有的传记作品都是小说,只是这类小说必须符合事实,有据可考。这本《契诃夫传》的创作不仅基于目前已经公开的材料,而且在更大范围内涉猎了更加丰富的资料,因而,本书呈现出的安东·契诃夫的形象更加丰满而复杂,也更加多角度地揭示了他的性格。
毋庸置疑的是,即使您觉得这个人一生的行迹不那么符合圣徒式的人生,即使他没有像我们曾经以为的那样与命运不屈不挠地抗争,他仍堪称一个天才,他值得我们敬佩之处丝毫不曾逊色。安东·契诃夫的个人生活不应该被视为他文学创作的附属物,而应被理解成滋养其创作的经验之源。最重要的是,这段人生自具迷人风采。
通过本书叙述的这些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安东·契诃夫背负着的多重角色:这是一个与疾病纠缠抗争的故事,一个“约瑟和他的兄弟们”的现代圣经故事,甚至是一个唐璜式的悲剧;而他的生活也很可能成为托马斯·曼笔下的小说题材,因为它反映出一个人在艺术家和普通人的双重身份之间难以跨越的鸿沟。他的生活经历典型地表现出,一个敏感而才华横溢的俄罗斯知识分子在19世纪末——堪称俄罗斯政治与文化史上最丰富多彩也最富有争议的时期之一——所面临的困境。很少有作家像安东·契诃夫那样,投入了如此巨大的精力来保护个人隐私,避免其公之于众;然而,也没有哪位作家像他那样精心保存下与自己或家庭相关的每一片纸屑——信件、账单以及各种证书。尽管他声称患有“自传恐惧症”,但每到圣诞节,他仍然将当年的信笺整理到纸箱中保存起来。
当今社会上流传着很多安东·契诃夫的传记。这些传记中,有的内容翔实全面,有些炫耀卖弄,有些则给予精确批评。然而,无论这些传记作者是否为俄罗斯人,他们所参考和使用的素材几乎都是同一范围内已经出版的资料。截至目前,有近五千封安东·契诃夫的亲笔信笺已获发表,但有些信件的内容遭到严重删减或窜改(通过某些回信可以推断出,另有一千五百封信件现已遗失)。有关契诃夫的这些资料,尤其是1973—1983年莫斯科出版的31卷本《契诃夫作品与书信全集》,为契诃夫研究者们提供了极其充分而可信的学术资源。
然而,未获发表和公开的契诃夫研究资源同样庞大。在俄罗斯各地的档案馆,特别是俄罗斯国立图书馆手稿部(曾经的鲁缅采夫博物馆,后来称为列宁图书馆),保存有大约七千封与安东·契诃夫有关的信件。这些档案馆中约一半的信件,尤其是那些反映他个人生活的信件,从未发表过。这些资料都反映出了安东·契诃夫作为一个作家和一个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我们只有全面了解其性格上的长处与弱点,才能更加透彻地理解他复杂的性格、无私的胸怀以及人性的深度。安东·契诃夫短暂的生命虽然说不上轻松,但也绝对不枯燥。他认识数不清的人(然而真正的朋友和爱人却少之又少),社交范围广泛,他交往的人不但有教师、医生、商业巨头、商人、农民、波希米亚人、雇佣文人、知识分子、艺术家、学者、地主、官员、男女演员、神父、僧侣,而且有军官、罪犯、妓女和外国人。除了贵族和法院人士,他能与各个阶层、各种境遇的人友好相处。终其一生,契诃夫几乎一直与父母和妹妹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很多时候身边还有一个或多个兄弟;更不消说,他还身陷一张叔伯姨婶的大亲戚网中。他一刻不得安闲,一辈子有过无数个地址,行踪更是从中国香港到法国的比亚里茨,从库页岛到黑海西北岸的敖德萨。由此看来,要想为安东·契诃夫创作一部反映他生活所有细节的传记,需要付出的时间恐怕比他自己活的年月都要长。
于是,我将本书的记叙重点放在他与家人和朋友的关系上,同时也反映出他的一生病史。可以说,肺结核病塑造了安东·契诃夫的生活,最终夺走了他的生命;而他开始时对病况不以为意,后来全力克服病痛的过程,可以作为任何契诃夫传记的经纬。我也将重点放在了从生活角度来剖析他的小说和戏剧,探究它们如何来源于生活,又怎样影响了他的生活。我较少从批判性分析的角度来探讨这些作品,毕竟,人物传记不是文学批评。
(作者为英国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俄国文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