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模假式的女性主义剧,我们真的看够了

最近,第58届金钟奖戏剧类的颁奖已经落下帷幕。扒姐看了一眼获奖名单,再看一下我们的创作环境,说羡慕真的已经说累了。
获奖最多的三部台湾剧集都是今年热度很高的剧,分别是《她和她的她》、《人选之人-造浪者》,还有《村里来了个暴走女外科》。
图片
虽然这几部剧集的题材完全不相同,但仍看到有非常多关于女性困境的相关讨论,述说着女性的故事。而此时此刻,国产剧还在打着girls help girls的口号做营销,我们也早已看腻了内娱那些假模假式女性主义剧。
【1】
如今,关于“女性题材”的影视作品,在市场上越来越吃香。但最后口碑好、真的以女性视角为出发点的作品却寥寥无几,内娱剧集基本都是脱离实际、表面光鲜亮丽的爱情爽剧。
图片
图片
与此同时,对岸的早就已经拍出许多让女性独立意识觉醒的作品。例如2019年由谢盈萱主演的《俗女养成记》,表面上是日常生活和家庭矛盾,但实际核心是一部女性的成长史。
而《她和她的她》是由许玮甯、贾静雯、吴慷仁、李程彬主演的。虽然剧集属于悬疑剧情,但也借着悬疑命案点出了女性创伤PTSD,也延伸探讨了女性在经历创伤、侵害后要如何重新生活这一使人深省的社会议题。
当女主林晨曦(许玮甯 饰)在高中时期被化学老师性侵后,她就掉进了无止尽的创伤中,甚至后期患有解离性障碍。
尽管化学老师的妻子知道真相,却仍然选择包庇袒护,声称是一群青春少女在诱引自己丈夫,破坏婚姻。
而林晨曦的爸爸知道后不仅不相信,更是反过来质问:“怎么可能?你是不是在说谎?那你没在反抗吗?你没有说你不要吗?你没有把他推开吗?是不是你有什么问题?”
图片
最后,林晨曦父母并没有誓死力争,反而是选择了和解,放弃告化学老师。无人相信,无人给予支撑,这些对性侵受害者来说无异于是二次伤害,也是房思琪式的悲剧。
除了性侵女学生,《她和她的她》短短九集就已经涉及了很多关于这个厌女社会下,女性的伤痛和困境,这个社会的贞操正在掐着女性的脖子。
社会上每一场关于女性的悲剧,大部分都基于他们认为女性是弱者,而在悲剧发生后,他们又会指责女性为什么不反抗。
当然,也还有以选举议题为主线的《人选之人-造浪者》,副线则是涉及了性别议题、职场性骚扰和同性伴侣、多元家庭等等的内容。
尤其是在台湾的文化圈metoo运动开始后,剧中的职场性骚扰、女性议题部分更是引起了激烈的讨论。
由王净饰演的张亚静是文宣部的一位员工,在电梯中经历了男同事们的言语骚扰后,其中一位叫简哥的,还在茶水间摸张亚静的腰部。在这些男的眼中,这些行为不叫性骚扰,而是叫“女生想太多”。
图片
现实中的职场性骚扰事件,有很多最后离开的不是加害者,而是受害者。
与此同时受害者还要不断重复自己的受害过程,然后自证,甚至被质疑申诉是不是为了想要得到什么好处。
剧集对于受害者的保护处理也是细腻的,而且也尽可能地避免受害者在申诉时会被刺激和触发创伤。
在面对领导的询问和协助,张亚静下意识地把受害过程再次重复时,但却被上司翁文方打断,因为受害者不应该一直复述受害过程。
图片
剧集中,还讨论了女性被拍裸照威胁的问题,张亚静就曾经因为被拍果照。而拍她果照的,正是她的上司,也是圈内人士,果照就是他口中的“爱的证明”。他们原本就是上司下属的关系,而且涉及权力,里面也包含着权力不平等的对话因素。
很多人都会觉得这是爱,包括受害者本人,但爱不应该是充斥着威胁、报复、交换和摧毁。
受害者会自责,但实际上没有人应该活在恐惧之中,而且这么多年来,受害者的痛苦是真的,受害者失去的人生、受害者被摧毁的信任都是真的。
因此大家也不要再觉得受害者没有资格为自己讨回公道,已经够了。
“我们看到了剧中对“不完美受害者”的角色塑造,但是也回应了“不完美受害者也没有应该受到羞辱和伤害”这一基本常识。”
在女性的视角来看,自己淋过雨因此会希望给别人撑伞。
很多不公的事情,不能就这样算了。性别暴力和性别歧视的发生,也从来不是单方面就可以造成的,里面有阶级的包庇纵容、有社会的厌女、有制度的腐败。
图片
其实什么题材的影视都很重要,什么题材都存在这才是多元化。他们希望透过影视剧作品来推动社会的发展,也希望能让大家看到女性的困境,并且能帮女性走出困境,改变社会,也让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活得不那么艰难。
【2】
内娱不是没有讨论女性议题的影视剧,但谈及的东西都很浅,点到为止,甚至不痛不痒。我们既看不见真正的“她”,也听不见关于“她”的故事,很多的剧本还不可避免地落入女性牺牲,男性成为救世主的俗套中。
有人说这是创作环境的限制,限制确实有,但这不是拍烂剧的借口。
为什么女性角色在大陆影视创作中,总是一种工具人的存在?而且角色都非常的普通,编导们到底有多喜欢爱情故事这层外衣,这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去年火得一塌糊涂,被称为是内娱古偶一线生机的《梦华录》。大受欢迎一方面因为刘亦菲时隔16年重返古偶,也是她成年后第一部电视剧。
另一方面是被国产苦丑偶荼毒了许久的观众们,在《梦华录》中看不见过往那些浮夸的磨皮美白,反而看见表面是乡野村妇,实则是仙女下凡的刘亦菲,早已七魂没了六魄。
图片
刘亦菲饰演命途多舛但有骨气的赵盼儿,本以为是呈现女子风骨的封神古偶,结果却陷入了“双洁”争议。
当时“双洁”的热搜反而让不少观众开始弃剧,甚至“粉转黑”称剧组可以改名叫《牌坊录之我老公是公务员》。
《梦华录》的剧本是改编于关汉卿的名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赵盼儿在原著中的身份是汴梁名妓,与此同时,奸商周舍骗宋引章嫁给他之后,一直凌辱她,整体描述赵盼儿如何斗智斗勇去解救引章的故事。
剧情虽然不复杂,但足以展现那个年代的女性风骨和独立。但在《梦华录》的改编中,却在处处强调自己卖艺不卖身,已从贱籍中脱离,并且已经从良,甚至台词一直在说,官伎和青楼女子做派不同,一直进行着割席。
图片
当然热度一过,部分观众还是觉得鸡蛋里挑骨头没意思,与其在矮堆里挑高个,还不如简单嗑点“顾盼生辉”的糖。毕竟用女性营销来骗观众收视率的套路,内娱已经玩得很熟。
最近的张小斐、黄晓明、张嘉倪主演的《好事成双》也是如此,点进豆瓣评论,大部分都是被女性营销骗进去的苦苦嗷叫。
“就像我的作文,我的作文主旨是独立自强女性,开头点个题,中间跑个题,结尾点个题。”
图片
图片
周迅和刘奕君主演的《不完美受害人》,倒是有聚焦到一部分的社会议题。从剧名上就很讨巧,因为受害者不完美,所以处处存在受害者有罪论。
或许还是有那么一点漂浮,虽然有为女性或是不公现象发声,但有点过于不现实,言外之意就是路走得太顺了,在这部剧底下有这么一条评论:
“希望女性主义片能更多关注“沉默的”“大多数”的“底层的”小人物女性,而不必强行塑造虚构的所谓精英女性。”
尽管有缺点,不过扒姐仍然想要强调这部剧想要表达的观点,那就是受害者确实是不完美的,而不完美的受害者就是会经常被攻击。
图片
就像《人选之人-造浪者》中的张亚静,她每天都生活在恐惧当中。由于被男上司拍了果照,所以一旦在街头上被人多看一眼,她都会怀疑是不是自己的照片被泄露,所以她每天都会点进社交平台上色情片群和网站,去查看自己的照片有没有被外流。
在这段关系中,张亚静是婚姻的介入者。因此即便被拍了照,但也充满了自我怀疑和谴责:“我也有做错”、“如果不是我当时…”
不完美受害者不应该受到羞辱和伤害,这是基本常识。
图片
在台湾的这些剧集里,我们看到了在性别暴力中,女性之间互助的力量,也看到了社会对女性的各种束缚和苛责,女性在遭遇不公时想要讨回公道是多么的不易。
即便如此之艰难,但女性仍在努力摆脱困境。
创作也一样,创作不容易,但这不代表停滞甚至倒退是合理的、正常的。披着职场外衣讲爱情的俗套,我们真的看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