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示范典型——红河篇

图片
图片
编者按
2023年10月27日,生态环境部命名了第七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我省曲靖市师宗县、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5个地区被命名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景迈山、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2个地区被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我们对以上地区的典型经验在全省予以推广示范。
红河县——逐绿而行,点绿成金
图片
红河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忠实践行,大胆实践,着力打造具有热区特色的干热河谷综合保护修复与彰显红河县特色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县,高位推动红河生态文明建设。 
一、多措并举,干热河谷保护修复闯出新路
红河县以“两山”理念引领50万亩干热河谷综合保护修复,通过“政府引导、龙头带动、科技支撑、基地示范、群众参与”的模式,厚植绿色发展根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闯出一条以干热河谷生态修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两山”理念实践之路,为干热河谷地区生态修复与产业绿色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典型案例。
——高水低用,河库连通。针对干热河谷区域植被覆盖率低、生态脆弱、水体蒸发量远大于降雨量的情况,以水为突破口,按照“高水低用、河库连通、引流为先、改沟为管、综合保护”工作思路,依托哈尼梯田“四素同构”立体循环系统,将高海拔梯田水系及水库引入干热河谷灌区,先后实施红河谷热区高效节水灌溉和俄阿中型灌区、阿底坡热区综合保护修复等供水工程,投资3.95亿元实施“一河五库”连通工程,建成103条灌溉沟渠,83.71千米主供水管网、571.81千米各型号引水管道、308座各类蓄水池及坝塘,实现县域内天然水网互联互通,高效节水灌溉网初具规模,年节水量达582.89万立方米,农业水利化程度增至55%,有效解决50万亩干热河谷灌溉用水问题,为干热河谷生态修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产业惠民,荒山变绿。统筹推进生态修复与热区开发,引进和培育库博公司等龙头企业21家,发展13个种植基地,完成投资34.97亿元,有效流转土地16.74万亩,开发利用干热河谷土地25.2万亩,发展水果21.5万亩,实现干热河谷区域水果产业产值7.6亿元。建立健全“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周边14267户农户协同发展热区产业10.5万亩,4281户脱贫户户均年增收2.55万元。实施陡坡地生态治理、公益林和天然林保护补偿,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98.7平方千米,累计植树造林65万余株,有效管护生态公益林和天然商品林138.16万亩,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12.5万亩,生态修复试验示范区项目完成造林360亩、陡坡地治理造林4000亩,治理水土流失 987平方公里,干热河谷生态修复率达58.3%,全县森林覆盖率从2016年的51.58%提高到2022年的60.48%。强力推动干热河谷生态修复取得全面进展,使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绿水青山并向金山银山转化。
——科技赋能,修复提质。红河县委、县政府与世界农用林中心、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等国家级科研部门联合创立红河谷山地未来生态扶贫创新中心,科学统筹干热河谷综合保护修复,确保干热河谷地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成立种质资源创新中心,引进和培育珍稀名贵木本经济植物爪哇木棉、余甘子等35种,2万余株,为红河谷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建立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利用微生物技术与昆虫养殖技术在农林牧渔多模块间形成整体生态链的良性循环,创新构建农-林-果-蔬-草“五位一体”立体种植与菌-虫-畜-禽-渔“五元共生”的生态循环模式,取得了一批原创性科研成果,为解决农业污染问题、优化产业结构、节约能源与农业资源,保障食品安全与生态安全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图片
二、深耕资源,农文旅融合健康快速发展
红河县全面贯通了森林、村寨、梯田、河谷、水系“五景同绘”的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径,形成“山下观光农业、山上文旅体验、深山高端康养”的立体发展格局,让“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兴农”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新动力。
——“稻鱼鸭”助推梯田保护与发展并进。依托“世界文化遗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哈尼梯田,示范推广“稻鱼鸭”综合种养,打造“一水三用、一田多收,一户多业”的哈尼梯田立体循环生态圈。2022年全县共发展稻鱼共作7.5万亩,覆盖13个乡镇带动农户26285户,户均增收2834元,通过实施梯田“稻鱼鱼”模式,梯田效益从一年一收转化为一年三收,梯田亩产值从单一种植水稻1670元提升到3810元,户均增收3714元。2022年全县共发展稻鸭共作1.5万亩,放入鸭苗15万只,亩产值4210元,共计亩产值6315万元。冬季发展冬闲梯田养鸭8000亩,亩产值2294元。稻鸭共作15万亩覆盖13个乡镇带动农户8021户,通过“稻鸭鸭”模式,亩产值从单一种植水稻1670元提升到6504元,带动农户户均增收6090元。实现了生态保护与梯田产业可持续发展。
——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坚持“生态循环、融合发展”的理念,把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与生态保护结合起来,依托农业龙头企业21家,推行“农业+庄园+旅游+电商”等产业模式,大力打造林果经济21.5万亩,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让荒山变成百果飘香、宜居宜业、生态友好的美好家园。
——农文旅融合向深处发力。加强对重要历史建筑、历史街区的保护修缮,完成古城房屋立面改造,建设完成梯田守望者计划、马帮文化农特产品展示中心,马帮古城文化街区等一批重点项目。大力发展“农业+农事体验+观光休闲+文化传承”农文旅融合产业,建成高端半山酒店红河谷康藤帐篷营地和苏红半山酒店,创建撒玛坝万亩梯田国家4A级旅游景区、马帮古城3A级旅游景区。2022年,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183.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9.96亿元。目前,“农业+观光休闲+文化传承”和“药、医、康、养、游”多元发展的产业融合格局初步形成。
图片
新征程,新使命,红河县将充分发挥热区、科技、文化三大资源优势,加快推动发展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以“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为抓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来源:云南省生态环境厅
编辑:李庆红
编审:杨天龙 
复审:李景优
终审:陈勒伟
融媒热线:0873—4621480
投稿邮箱:hhxzfxwb@163.com
法律顾问:云南谣光律师事务所  白军嘎律师 13577304281;白居飞律师  13769373760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
更多新闻资讯,请下载安装“彩云红河谷APP”
扫描下方二维码
看更多精彩内容
微信公众号
梦想红河
图片
抖音号
彩云红河谷
APP
彩云红河谷
今日头条
彩云红河谷
官方微博
彩云红河谷
图片
快手号
红河融媒
关注:《红河县新闻》首播是晚上20:30  重播是当天晚上22:00  次日7:00  12:00   18:00
红河县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方式:
邮箱:hhxwfblxx@163.com
电话:0873-4621170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