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西关,永庆坊的故事从吉祥坊3号说起……

永庆坊片区位于广州老城核心区,自2016年完成首期保护活化利用并面向公众开放起,通过持续微改造,永庆坊城市更新项目让城市文脉得到有效保护和延续,同时通过对产业、环境、公共设施的有机更新,改善了该片区居住条件,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口,为国内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活化利用提供了可借鉴参考的范例。
10月24日,《风起西关:永庆营造叙事》主题展览在片区吉祥坊3号文物建筑中举办,项目以永庆坊主题展厅的形式,首次完整回顾片区发展和改造历程,记录保护与更新理念,展望可持续发展的传承未来。
图片
通过在地文化研究和策划设计,策展人呈现彰显场地文保建筑特色的高品质空间和常设展览内容, 实现“永庆坊会客厅”的高规格定位。
风起西关
微改造理念深入人心
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时间川流不息,城市万物生长,而千年西关韶华的印迹如今依旧清晰可循——借着层叠渐进的营造之力,应着每个时代的生活变迁,笑叹永恒即在此刻,当下意义非凡。展览所在吉祥坊3号文物建筑修旧如旧,满洲窗、花街砖、雕花墙壁等,在时尚艺术的大展中更显得韵味十足。
图片
近十年来,以“保护历史文化”为优先原则,以政府引导下的“多元参与”为决策机制,永庆坊创新采取“政府主导,企业承办,居民参与”的微改造城市更新模式,由广州万科整体负责整体改造和运营。通过在此基础上,片区先后开展了粤剧艺术博物馆营建、恩宁路主街风貌修缮保护以及永庆坊街巷微改活化一期、二期等一系列工程,充分挖掘并延续了区域的场所文脉及价值特性,积极探索空间环境、社会文化与经济结构的兼容与平衡。
本次展览以营造为视角,从多维角度记录了永庆坊片区的规划理念、设计成果和文化多样性。八个形式各异的作品,不仅丈量了保护与更新工作的尺度,亦通过视觉和空间体验,呈现了历史街区在当代文化中的再想象。展览同时展出了万科在全国的微更新实践案例与文献,探讨因地制宜的保护与更新策略,感悟城市空间遗产与个体记忆的四海之约。
图片
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时指出,“城市规划和建设要突出地方特色,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站在考察五周年之际,回望来时之路,渐进保护与协同更新正在成为共识。荔枝湾畔水木葱茏,城市微更新理念风起于此地,亦将续写入长河。
图片
多种形式呈现
荔湾区东漖村、河沙村、西塱村、海中村、龙溪村等在产业资源、存量物业盘活等方面有着大量需求,将大量村集体载体纷纷推介,包括城市更新改造复建物业、村镇工业集聚区、留用地等。
留人、留形、留神韵,见人、见物、见生活。本次展览将恩宁路永庆坊片区更新理念以叙事的方式娓娓道来,展览通过七个形式各异的作品,回顾永庆坊保护与更新工作,更通过视觉和空间体验,呈现了历史文化街区在当代文化中的再想象。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在此详细阅读展册和项目的历程,接下来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展厅。
图片
展览作品
位置:2《大屋开门!》
穿过序厅,首先在大家前方徐徐展开的就是一则三屏宽幕影片《大屋开门》。影片通过三组人物,串联起永庆坊改造的三个愿景,邀请观众一同踏入充满记忆温情的城市角落,见证这里所承载的新旧交融和多元生活方式。
位置:3《营造法库》
接下来请大家踏入珍宝阁一般的空间,触摸在永庆坊街巷景观与建筑室内微改造中出现的材料,比如老麻石、绿釉瓷瓦片、满洲窗等。每件“藏品”同时也都如同记忆的切片,记载着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和营造工艺,代表了岭南建筑风貌特色,同时,在我们的脚下汇聚构成了通向无尽未来的时空轨迹。
位置:4《折叠永庆坊》
接下来大家来到中庭台阶(最佳视角是第一段台阶中间)。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面向大家徐徐展开的1:160的大幅3D打印模型,这也是我们第一次以装置形式完整呈现微更新后的永庆坊-恩宁路片区整体肌理及建筑现状。
绿色的部分就是永庆坊项目红线范围内的所有建筑,例如左上角的粤剧艺术博物馆群,在这里,大家可以直观感受到西关旧城的肌理和密度都得到了非常好的保护和延续。
位置:楼梯
接下来一起上到二楼。大家可以看到整个展览空间当中始终贯穿着两种特殊浓度的绿色和红色,也代表着展览所探讨的新旧融合机制。它们有机串联其各个展览空间,增加了连续的空间体验。
位置:5《编织 I —— 坐下来》
在展览二层,首先来到的是阅览和交流空间,主题绿色的细钢管为主要空间骨架,象征着穿针引线的传统意向。在书架上两层,大家可以看到万科代表性城市更新项目文献与出版物,下层则是和历史保护与城市更新话题相关的出版物精选,面前的座椅更是2600多页永庆坊项目图纸堆叠设计而成,人们可以在这边稍作休息、翻阅感兴趣的出版物,也可以直观感受永庆坊项目悉心缜密的“绣花”功夫。
位置:6《闻其声》
穿过中庭,观众将来到沉浸式声音作品《闻其声》。这里有三组采集自永庆坊及周边片区的声音素材被重新编辑和叙述,分别是CityBite、CityWalk和CityTalk,也就是从饮食文化、生活方式和规划设计这三个不同的视角下,邀请大家来听一听传统与现代交融形成绝妙的和声。大家可以挑选一组装置走进去,故事会自动开始播放,在聆听的同时还可以抬头向上看,感受单向镜空间的无限魅力。
位置:8《编织 II —— 走出去》
接下来也是展览最后的一个作品空间,这里呈现了16组万科在全国多城的历史街区微更新实践案例。这些实践既包括上海上生新所、深圳南头古城、成都华西坝、福州烟台山等历史文化片区,也包括成都猛追湾、沈阳红梅味精厂等工业遗址。
在这里,大家可以自由翻转展板,看到每一个项目因地制宜的更新策略,项目背后还有展览希望问所有观众的几个问题,希望大家在看过展览之后能够延续这里的思考。
最后,在我们上方的屋面,是一幅1966年广州荔湾片区的大幅卫星影像,在这里面特别编织进来一些和城市记忆相关的非常精彩的文本节选,也希望这些文字能留给大家一些持久的感动。
展览到此结束,意犹未尽的话不如抽个时间到线下展厅里去走一走,感受永庆坊的历史与当下。
图片
数说改造
永庆坊片区共有73处物质文化遗产: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历史建筑等;
永庆坊项目更新建筑物7000平方米;
永庆坊修复工程完成私房修缮面积约9.75万平方米;
永庆坊修复工程新增约9000平方米的公共活动空间;
永庆坊街道宽度整体拓宽0.5-4.9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