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只猫咪非正常死亡背后,警惕“踢猫效应”

图片
2023年10月22日,虎丘山风景区盆景园,两只幼猫在阳光下漫步。 南方周末记者 海阳|摄
连续几天,大黄、小黑和小黄都没现身,墙角摆放的猫粮也一动未动,这让虎丘山风景区茶舍的服务员韩雪揪紧了心。她担心三只小猫也和网传消息一样,吃了“坏人”投放的毒物死亡了。这一猜测立刻被身旁的同事纠正,“咱们没人亲眼看到,不能乱说”。
2023年10月20日晚间,微博网友爆料称,苏州虎丘山风景区有大量流浪猫死于投毒,并附上猫尸体照片。这一信息在抖音、小红书等多个平台发酵,为流浪动物管理争议添上新的一笔。
10月22日,虎丘山风景区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刘芳向南方周末记者证实,10月10日至16日之间,园区内发现14只猫咪死亡。但查看监控后,没有发现猫咪死于投毒的证据。
2023年10月16日,四川崇州罗威纳犬咬伤女童。有网友将虎丘流浪猫的死亡事件与狗咬女童关联,但南方周末记者采访发现,虎丘流浪猫的死亡大多发生在狗咬女童之前,意味着这更可能是一起孤立事件。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社交网络上虐杀流浪动物话题数量骤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钱叶芳也注意到了社交媒体上的“仇狗仇猫”情绪,在她看来,其背后既有狗肉产业链从业者的煽动,也是“踢猫效应”的表现:“不敢向强者表达负面情绪,就向弱者发泄。层层向下传递,最后传给了不会说话的动物。”
常年呼吁出台《伴侣动物保护和管理法》之余,钱叶芳在杭州市钱塘区海天社区开展了一场延续三年多的试验。对于流浪动物管理,她给出的解法并不新颖但任重道远:完善立法、倡导文明养犬、杜绝当街扑杀、合理处置以及多与民间力量合作等。
景区已经报警
虎丘山风景区位于苏州西部,主体是一座海拔34.3米的小山,南北两处山脚下各设一出入口。在景区内盆景园工作的季杰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南北入口以及盆景园的游客密度较小,又地势平坦,因此成为流浪猫们的主要据点。
在季杰和同事们的投喂下,盆景区已生活着十几只猫。而景区管理处也发现了猫咪身上的流量潜质。虎丘山景区抖音官方账号2020年4月发布的一条短视频中,出现了一只叫“tiger” 的橘猫,名字寓意虎丘的“虎”。这条视频获得了482个点赞,是同期发布的花草风光视频点赞量的十倍以上。
这场突如其来的死亡事件令不少员工感到难过。季杰回忆,一位参加过“小动物保护协会”的同事发现,一只从小喂大的猫咪抽搐、吐白沫,他试图灌水抢救。但小猫终究没救过来,还在挣扎之中咬了他一口。除了这只死在同事面前的之外,季杰估计盆景区还少了两三只猫。
虎丘景区内,大多数职工白天都要值守岗位,而猫咪往往在傍晚游人稀少时候才出来活动。有的猫咪在入夜后死去,尸体在清晨被清洁工收走。多数人没有亲眼见到尸体,只是直观感到猫咪数量变少,随后才从网络上听闻“毒死”一事。
感到小猫变少的还有景区南门附近摆摊的梅阿姨。以往每天清晨上班,梅阿姨的手推车碾过路面的声音都会吸引五六只猫咪讨食。十一长假过完不久,这批小猫的数量减少到两三只。此后,她每天询问清洁工是否捡到小猫尸体,得到连续肯定的答复后,她非常悲愤。
刘芳表示,猫咪死亡地点主要集中在南门、西溪环翠(西园)、万景山庄(即盆景园)。从地图上看,这三片地带相毗邻,集中于景区南侧。季杰和盆景区的其他员工都提到,猫咪死亡事件的前几日,曾有游客投诉称在盆景区内被猫抓伤。这二者之间会不会有关联?除了蓄意报复,季杰实在想不到有什么理由能解释这一切。当然,他没有任何证据。
刘芳表示,景区已经报警,派出所已介入此案。园方也调取了监控,检查了地面,但未发现毒物。“如果之后再发现猫咪死亡,我们会拜托公安部门第一时间物检,以确定这是否一起人为事件。”
事件发生后,景区进一步加强了现场安保巡查人员力量,及时清理散落地面的食物残渣,并劝阻游客随意投喂小动物。10月26日,刘芳表示,景区组织了猫咪关爱志愿服务队,在景区猫咪出入较多的点位安装智能猫箱,专人管理、远程监测、定点投喂,为猫咪创造安全的生活环境。同时,在景区播放动物保护倡议视频,制作关爱猫咪提示牌。“后期我们将持续关注景区内猫的生存状况,尽可能为它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保障。”
流言核实,有真有假
狗咬女童事件后,伤狗、伤猫的舆论持续发酵。南方周末记者对其中部分爆料进行了核实。
一位杭州博主爆料称,10月18日,自己养的雪纳瑞和柴犬被房东的父亲偷走杀死,其中柴犬被扒皮剁碎,“怀疑他就是要吃狗肉”。三天之后,当事人删除原发表于小红书的事件经过相关笔记,并注销账号。当事人婉拒了南方周末记者的采访邀请,表示事情已经结束,不想被打扰。
一位接近该博主的人士披露,事件双方已由公安局调解,对方已经公开道歉并赔偿损失,当事人会将赔偿金捐赠给流浪猫狗公益项目。
另一起爆料的真实性则存在争议。10月20日,一位微博用户爆料称,武汉凤凰花园小区物业于10月19日晚打死“三只4个月大的小狗和一只怀孕的猫妈妈”,附上了“凶手”保安、几只猫狗尸体照片。
10月25日晚间,凤凰花园小区物业一位工作人员对南方记者表示,打狗一事属于讹传。真实情况是有多名小区业主投诉流浪猫狗吠叫扰民,于是物业组织保安对流浪动物进行驱离,而非扑杀。物业已于10月20日上午拨打110报警,向江夏区藏龙岛派出所民警备案,重申没有捕杀流浪动物。
被“曝光”后,小区物业短时间内接到大量电话,有的“接起来就骂,说我们不是人”,影响了物业工作正常开展。南方周末记者拨打了其中一些号码,多数人表示,自己是在小红书、微信群而非微博上看到的爆料信息。目前小红书已找不到相关资讯,可能已被爆料者删帖。
有微博博主利用识图软件辨识发现,有多起网传捕杀流浪狗的新闻实属“旧闻”或移花接木。
有的伤害流浪动物新闻已得到证实。10月21日,四川科技职业学院通报学生宿舍内宰杀流浪狗事件:给予两名学生留校察看处分,已报警移交公安机关处理;搜狐千里眼报道,江苏镇江一居民在小区遛狗时发现草坪被投放大量疑似塞了药粒的“毒火腿”,小区内已有流浪猫误食死亡。
警惕“踢猫效应”
钱叶芳认为,在庞杂的流浪动物死亡新闻中,除了区分真伪外,还有必要对行为性质进行界定:政府主管部门组织的捕获、收容以及后续的无害化处置,与个人对流浪动物的“私刑”处决乃至手段残忍的虐杀行为不可同日而语。
钱叶芳从2018年开始关注流浪动物问题。在她观察中,每当出现狗咬人的事件,网络上也会随之掀起一股支持扑杀流浪动物的声浪。除了各方观点本身存在分歧外,钱叶芳认为,舆论场中还存在一些猫狗肉或虐待动物产业链的从业者在搅混水、带节奏,使得鼓励极端的声音不时占据上风。这其实是强者欺凌弱者——“踢猫效应”在社会情绪中的表现。比如一个人在单位里被老板批评了,回到家就把郁闷的情绪发泄到妻子身上,妻子再发泄到孩子身上。孩子的怒火无处发泄,出门看到一只猫,就上去踢了一脚。
图片
2022年6月18日,河南郑州,第32届“郑州领养日”线下公益活动举行,志愿者们为流浪猫狗寻找新家。视觉中国|图
和食用动物不同,猫狗作为伴侣动物,在有的国家和地区获得了免于被屠宰的特殊的法律保护。流浪动物问题上看似水火不容的两派也有共识。例如,钱叶芳一直呼吁出台《伴侣动物保护和管理法》,其中管理的重点就是文明养犬,既可以减少人犬矛盾,也可以从源头减少流浪动物的产生,利于动物福利。如果将流浪狗与流浪猫相比较,具体的处置流程又有所不同。与流浪狗相比,流浪猫伤人的风险相对不高,“所以虐杀流浪猫的行为没有法律的制度支撑,也没有道德、传统的支撑,是一个赤裸裸的暴行”。
但是流浪猫繁殖能力强,可能对鸟类等小型野生动物形成威胁。抓捕-绝育-放归(TNR,Trap Neuter Release)模式是目前推广的实践,在钱叶芳的TNR实践中,她还摸索出了一条低成本开展流浪猫绝育的路径:和附近的宠物医院合作,在社区宠物家长群里给医院做爱心宣传,作为回报,医院每月能够免费进行两例绝育手术,超过两例的则按照母猫100元、公猫50元来收费,非常低廉。
(文中除钱叶芳外,其他皆为化名。南方周末记者黄思琪对本文亦有贡献。)
南方周末记者 海阳 南方周末实习生 赵睿佳 习丽杰
责编 汪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