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投纷纷改名,有何深意

明源君有个城投公司的微信好友,两年时间里推了四次新名片过来。最后,明源君实在没忍住,问他:城投公司的员工,跳槽也这么频繁的吗?他回答说:其实,我只是跳槽了一次,只是刚好前后两家城投公司都改名了。
这引起了明源君的兴趣,特地调查了一番,发现,这位微信好友的经历还真挺常见,因为近些年城投更名还比较普遍。这是为啥呢?
城投公司大量重组整合
城投公司,一般都是地方最大的国有企业,有些城投公司旗下权属公司众多,是名副其实的大型集团型企业。如此情形之下,单体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显然不适用如今的大型城投公司。这也是近年来各地城投公司,包括很多县区级城投纷纷在更名中体现「集团」或「控股」两个字的缘由。
成立标准概念下的企业集团,主要是为了适应企业联合体规模不断扩张的内在需求,可以起到打破业务分割、实现规模经济和资源共享等的积极作用。
比如,以“集团”示人,一方面可以告诉大家:城投公司体量巨大,有着很强的投融资能力、资本运作能力、业务协同能力等;另一方面也提醒自己要按集团化的方式经营管理,例如不同母子公司功能定位、适合的管控模式、合理的集权分权等。
比如,「苏州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苏州城市建设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关于为什么(必要性)要合并重组,2019年7月,文昌市人民政府在《文昌市城投公司和文昌市旅控公司合并重组》中说得很清楚——
1.适应地方融资平台转型的需要;2.落实国资国企转型部署的需要;3.满足文昌市城乡建设发展的需要;4.促进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重组合并的总体思路是:通过「关、停、并、转」,兼顾可操作性和效率优先的原则,对市城投公司和市旅控公司有效优质资源进行重组:
这很有代表性。大量的案例表明,集团化之后,城投公司的融资变得更容易,成本更低……这符合当下城投转型的需要……
据财联社统计,今年1-8月的城投整合事件已发生了至少360起,数量接近去年全年。整合之后,普遍都要进行改名。
公司位发生了变化
根据《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九条:企业名称中的行业或者经营特点应当根据企业的主营业务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标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中没有规定的,可以参照行业习惯或者专业文献等表述。
一旦城投公司的行业、业务范围,或者定位调整,相应地名字自然也就要调整。
去年初,深圳市龙岗区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宣布深圳市龙岗区城投资产运营有限公司更名:
为贯彻落实区国企改革的有关精神,围绕我集团「城市综合开发运营商」的战略定位,以重点片区综合开发、高品质产业空间建设运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低碳新能源投资运营四大主要业务为核心,我集团对辖属企业的功能定位进行了优化调整,辖属企业城投资产运营有限公司更名如下:
「深圳市龙岗区城投资产运营有限公司」更名为「深圳市龙岗区城投产业发展运营有限公司」。
图片
此前,深圳市龙岗区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还将辖属企业「深圳市龙岗区园区开发有限公司」更名为「深圳市龙岗区城投置地开发有限公司」;「深圳市龙岗区兴城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更名为「深圳市龙岗区城投城市服务有限公司」。
2020年,「云南省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名称将变更为「云南省康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也是因为公司的定位发生了变化——
这次更名,是在云南重点培育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的背景下,云南城投集团被赋予旅游文化业、健康服务业两个万亿级产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定位,同时基于集团改革发展和转型发展的需要。
为了扩大品牌传播
索尼公司的创始人盛田昭夫曾说过一句名言:取一个响亮的名字,可以唤起顾客的美好联想,提高产品的辨识度和竞争力。
现代市场竞争使品牌与资本、商品质量和价格同等重要,打造品牌成为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选择。一个响亮、简洁、准确、新颖的名字已经成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投来说,也是如此——
比如,成都城投建设集团所属「兴西华咨询公司」更名为「成都城投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城投咨询」),就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咨询业务辨识度、显示度,塑造品牌价值。
城投咨询公司成立于2005年9月,拥有工程造价咨询甲级资质并取得了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工程咨询单位备案。2021年1月,划转成都城投建设集团之后,公司加快提升业务能力、完善业务架构、拓展业务范围,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营收规模跨越式增长……
作为成都城投建设集团打造城市建设投资运营全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咨询公司立足城投、着眼市场、面向市内外,打造项目前期咨询、造价咨询、管理咨询三大业务支柱,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全周期、一体化的咨询服务——
投资项目工程咨询,典型代表是锦江绿道(锦江公园、活水公园、九里堤青少年活动中心提升改造项目)项目。
项目包括锦江公园沿线五丁桥-望江楼公园10km锦江航线两岸景观照明提升项目、东湖公园改造提升项目、成都金具厂工业遗存项目、江滩公园二期公园配套项目、七座慢行桥建设项目、活水公园提升改造项目、九里堤青少年活动中心提升改造项目等子项,总投资约24亿元。
城投咨询公司顺利完成了以上项目前期咨询(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助力推动中心城区大变革、大发展。
工程造价咨询项目:为东部新区创意产业园项目,提供施工图预算审核,全过程造价控制,项目竣工结算服务。
管理咨询项目:在崇州市国企改革方案咨询项目中,提供包括(1)结合国有企业改革新形势和服务崇州市城乡建设、功能区发展的新要求,制定进一步深化市属国企改革方案;(2)编制崇州市二、三级国有企业整合重组改革方案;(3)崇州市市属国有企业三年行动综合评价等在内的7项服务。
成都城投建设集团在官网发布的文章中表示:更名完成,是咨询公司发展的又一里程碑。未来,咨询公司将整合优势资源……以造价咨询为核心,提升全链条全过程工程咨询能力……
公司混改之后改名
2014年11月,上海城投集团改名为上海城投(集团)有限公司。初看起来差不多,但变化巨大——此前的集团是企业法人,更名之后的集团则是公司法人。前者承担无限责任,后者承担有限责任;前者生产、经营、建设、运营、管理一肩挑,后者抓管理、履行出资人有限责任。
没有改制前,上海城投一方面是国有独资公司,另一方面又是资产优质的公共服务和公用产品提供者。因为投融资能力、建设技术、运营能力、管理水平等在国内首屈一指,集政府投融资、建设、运营、管理基础设施于一体。
始于2014年的重大资产重组,是上海城投转型发展的里程碑事件,是上海公益类国资国企集团主动谋求角色转变的积极尝试。
类似这样的变阵思路还有不少:将旗下以水务、路桥等各大专门业务板块,改制为经营独立的专业性公司;剥离直接经营后的母公司,则向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用品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角色转变。
这对于城投发展壮大,大有好处。以上海城投为例,上海城投在为上海市民提供公共用品的时候,扮演的是公益类国有独资集团的角色。可是,一旦走出上海,乃至走出国门承接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的时候,则变身为一家能提供全套解决方案的超级专业化和技术化,高度市场化的现代化国企集团……
上海城投的巨大成功,很好地证实了这一点:经过资产的分割和分类管理,上海城投转型为多元化的企业集团,通过经营性资产反哺公用事业,实现了经营的可持续性,成功建立起企业信用。营收也一年上一个台阶。
此外,还有因政府行政区划发生调整导致的更名;股权划转导致的更名(比如,泰州市金东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由原泰州市姜堰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吸收合并泰州市姜堰交通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而来,公司名称变更以区别于原有主体)……
但总体来说,城投改名,是为了转型,以适应新使命的一个动作。更名只是表面,背后是一系列的深度调整,因此,更名之后,公司的定位往往更加清晰,而且符合新时代需要,主体关系更加清晰,市场认可度更好,融资更便利,从而为转型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