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课不许出教室!谁剥夺了孩子的课间10分钟?

“花两千万买学区房,孩子只能在学校厕所吃饭。”最近,一则关于中小学生课间活动的讨论引起了无数家长的共鸣。
我也借机问了自家孩子:“你们课间有机会出去玩吗?”
孩子斩钉截铁地回答到:“不能去!楼梯口都有老师盯着,我们连楼层都出不去,还说下楼玩呢?”
图片图片来源:微博@观察者网
记得咱们这代人上学的时候,除了需要出操的大课间,根本不会有班主任进教室盯着,大家也可以随意离开座位、在走廊聊天,跑得快的还能去操场溜达一圈。
然而,如今的课间,第一排的孩子想和第五排的说句话,都成了奢望。
网友的一句感叹说出了大家的心声:我们是如何做到在每个年龄段都活得这么累的。
01
小学生的一天,从“打坐”开始
中小学对于课间十分钟的规定,可谓是整齐划一,率先实现了“全国统一”。
首先,跑跳打闹、大声喧哗一定是不允许的,一旦孩子的双脚同时离开地面,就一定会被火眼金睛的老师批评,严重的还会被请家长。
在一些学校,课间纪律是评比文明班级的重要指标,如果有同学在课间“无故外出”,就会被扣除班级文明分,整个班级都与流动红旗无缘。
那么,孩子在课间可以做什么呢?大多数孩子会选择在课间看书、写作业,只有上厕所才可以离开教室。
图片图片来源:电视剧《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
这么看来,鼓励孩子课间去厕所,是不是一个课间休息的好方法呢?
没想到,厕所的情况更加不容乐观。听同事控诉,孩子所在的小学一层楼有8个教室,厕所却只有10个小隔间,一下课大家都去抢厕所,别提多拥挤了。有的孩子排不上队,只能憋到下节课间。
自家孩子的情况更夸张,不仅课间得不到充分的放松,连午休都只能趴在桌子上睡觉。
听同事说,以前这所小学是有午休时间的,家长可以把孩子带回家吃饭、午睡。后来发生了疫情,为了减少孩子和外界的接触,学校就取消了午休,到现在也没恢复。
中午下课后,孩子可以自己带饭,也可以吃学校统一的盒饭,吃完后就趴在桌子上睡一会儿。每天中午都有老师盯着,不能去操场玩,也不能和同学们聊天。
有时候遇到老师比较有精力的,可能会带大家做做游戏,或者讲讲习题。更多的时候,孩子们只能安安静静地在座位上写作业。
久而久之,班上的孩子近视率越来越高,“四眼仔”越来越多。
图片图片来源:电视剧《少年派》
平时刷短视频,经常看到博主科普上班久坐的危害。成年人尚且会肌肉酸痛、脂肪堆积、记忆力减退,更何况正在生长发育期的孩子呢?
下课不能离开座位,孩子的交友也受到限制,从9月份到现在,大半个学期过去了,孩子连班上同学都认不全。
从身心健康到人际交往,课间“圈养”可谓是孩子难受、父母着急。
02
学生管理制度,“怕”字摆上头
其实,不允许有课间活动,学校和老师也要耗费大量精力,班主任一下课就要去班里看纪律,平白多出了一块管理责任。
但是,为什么学校还是坚持要这样做呢?很简单,就是怕孩子在学校出事。
图片图片来源:微博
前段时间,一名老师在小学校园内开车碾压男孩致死,就发生在课间的二十分钟里。
当时,男孩下课后跑到教学楼前的空地上,蹲下玩耍,长时间没有起来,恰好位于老师的视野盲区。而老师违规将车辆开进了教学区域,又没有查看周围情况,最终酿成惨剧。
就算不出现这样的重大事故,孩子们跑跳、打闹,磕磕绊绊都是难免的。
而一旦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许多家长的第一反应都是找老师讨说法。
如果孩子在奔跑的时候摔倒了,就是学校的设施建设不合理;如果孩子和其他同学玩闹受伤,就是老师没有尽到看护的责任。
图片图片来源:电视剧《加油!妈妈》
在韩国,每年都有老师不堪霸凌自杀。一位00后女老师的班级上,因为小女孩恶作剧导致前排男生被铅笔划伤,家长在盛怒之下投诉老师“不会管理班级”、“没有做老师的资格”。
久而久之,学校和老师也被闹怕了,只好一刀切地杜绝所有课外活动。
作为家长的一方,也不可否认自己带给校方的集体性压力,因为万一真的出了事,很少有父母能理智地看待学校和老师的责任问题。
因此,家长要求学校放开课间活动的立场不稳,导致孩子更难获得自由活动的空间。
03
孩子丢失的活动空间,需要父母补救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中说:“保留自由活动的时间是学生智力生活丰富的首要条件。”
作为父母,我们既不希望孩子在校园里受伤,又希望孩子能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只能是在规则框架内,发挥自己和孩子的主观能动性。
想要弥补孩子丢掉的活动空间,这几条建议,家长们可以参考:
第一,每天放学后,不要第一时间就把孩子关在房间里学习,而是抽时间陪孩子出去走走,晚饭后去小区里散散步,和同龄的孩子们玩耍。
图片图片来源:电视剧《加油!妈妈》
第二,引导孩子珍惜体育课和课后服务的时间,抓紧机会活动活动手脚。
在下午4到5点的时段,一些学校会组建兴趣小组、开展社团活动,比如读书、打球、跳舞等,孩子可以多选择一些运动、户外类的兴趣小组,保证每天一小时以上的运动时间。
第三,在周末、假期的时候,父母可以带孩子参与一些户外活动,参加自然教育类的课程。
最近正值深秋,山间层林浸染,正是开展徒步活动,亲近自然、欣赏美景的好时候。父母带孩子外出游玩,既锻炼了身体,又增进了亲子关系。
第四,父母一定要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特别是孩子在成长阶段的骨骼发育、视力情况,定期进行视力筛查,做到早发现、早防护、早治疗。
图片图片来源:电视剧《最好的我们》
教育家陶行知认为:“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的确,身体的“圈养”必然导致精神的拘束,身心的自由才会让孩子插上飞翔的翅膀。
自由活动是孩子探索世界的方式,是孩子构建自己与社会的关系、自己与身边人关系的途径,更是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的源泉。
在这一点上,学校给不了的,父母更要加倍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