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汉简”,美了2000多年!

图片
图片
汉简,是指中国两汉时代遗留下来的简牍。简牍是纸张没有发明以前,古人寻找到的一种最为便捷实用的书写载体。正是简牍的广泛运用,才使悠久的华夏文明、灿烂的思想文化能被记录下来,得以长久保存。
史册记载,汉简直到南北朝后期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有学者将居延汉简、敦煌汉简、武威汉简和甘谷汉简称为中国“四大汉简”。
居延汉简
居延汉简是1913年出土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的居延地区的古代简牍。
图片
其内容绝大部分为汉代边塞上的屯戍档案,一小部分是书籍、历谱和私人信件等。
图片
图片
居延汉简对研究汉朝的文书档案制度、政治制度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被誉为“20世纪中国档案界的四大发现之一”。同时,出土的古代汉简中的书法墨迹,极大程度地丰富了汉代隶书的研究内容,为中国书法史填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敦煌汉简
敦煌汉简发现于20世纪初,是甘肃敦煌出土的汉代木简。
图片
简文所见纪年最早为西汉武帝太始元年(公元前96年),内容多为边戍文书,有来往公文、烽燧纪事、廪给簿记、物料帐册等。另有《仓颉》、《急就》、《力牧》等古书片断和历谱、医方、私人书信以及有关日忌、方术、技艺等杂简。
图片
图片
敦煌汉简对研究汉代的屯戍制度和敦煌地区的历史、地理具有重要意义。
武威汉简
在甘肃省武威市汉墓中出土的简牍统称武威汉简。其中包括1957年7月在武威磨嘴子6号汉墓中出土的仪礼简,1959和1981年磨嘴子汉墓出土的王杖诏书令简和1972年11月在旱滩坡汉墓出土的医药简。
图片
其中仪礼简对于研究汉代经学和《仪礼》版本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并且书写工整秀丽,是汉代墨写隶书的上品。王杖诏令简是研究汉代养老制度的重要资料。医药简牍则是研究中国古代医学,特别是汉代医药学的重要资料。
图片
图片
武威汉简内容丰富、史料可贵,是中国简牍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鲜明的特色,留存了华夏文明向西传播清晰的印迹,见证了丝路文化传播交流的盛况,也彰显了武威历史文化名城深厚的文化底蕴。
甘谷汉简
甘谷汉简,1971年12月发现于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新兴镇刘家屲(wā)的一座汉墓中,共23枚。
图片
简文内容是当时汉阳郡太守转发给所属县、乡的诏书、律令及敕命文书。第一至二十一枚记的是东汉桓帝(刘志)延熹二年(159年),宗正府卿刘柜关于维护刘姓皇帝宗室特权的文书。第二十二和二十三枚是凉州刺史(刘)治与汉阳太守(刘)济,逐级下移“属县令长”优复宗室的诏书。
图片
图片
甘谷汉简内容不仅涉及有关宗室管理等问题,而且提到许多地名、人名及官名,特别是赋税名如“门钱”,不见诸史籍,十分可贵,是研究汉代社会制度、政治、经济的重要依据。
2000年间,中国的历史文化得以保存,中国的古代典籍得以传世,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知识得以继承弘扬,是竹木简牍作为书写材料和文字载体承担了这一历史重任。
中国四大汉简,是一个历史文化宝藏,是两汉时期的原始档案,它几乎涉及汉代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丝绸之路、民族关系、邮驿交通、科学文化、宗教信仰、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历史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