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智能制造”双轮驱动,宝馨科技前三季度营收4.93亿,全年发展前景向好

文/夏峰琳 编辑/徐喆
10月30日晚间,宝馨科技(002514.SZ)发布2023年三季报,根据报告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了总营业收入4.93亿元。
自2021年转型以来,宝馨科技在新能源业务上持续发力。不仅重金布局异质结电池组件项目,并对钙钛矿电池进行提前布局。此外,公司在充换电业务也取得新进展。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宝馨科技“新能源+智能制造”双轮驱动的深入践行,公司全年业绩值得市场期待。
携手华为,入局充电市场
近年来,宝馨智慧能源紧跟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自主研发大功率充电桩、重卡换电站等设备,并进行整市一张网充换电项目建设与运营布局。观察者网从宝馨科技处了解到,截至目前,公司“光储充换”业务已覆盖安徽、江苏、上海、重庆、福建、河南等六省市,公司已投运充换电站超200座(含4座液冷超充示范站)、充电桩超2000台,为绿色交通网络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业务布局上,宝馨科技凭借自主品牌充电桩、换电站技术产品,与华为形成技术合作。对此,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充电市场目前竞争格局鲜明,不过凭借着早期在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宝馨科技依然展现了十足的竞争优势,有望进一步打开新的业务增长空间。
自4月初双方合作的首个液冷超充充电示范站在南京建设完成至今,双方合作迅速扩展至上海、淮北、泉州等众多城市。其中安徽淮北和福建泉州的“光储充换”和“光储充检”一体化示范项目备受瞩目,作为城市新一代智能充电网络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项目的成功落地使得宝馨科技在“光储融合”、“整市一张网”等充电建设领域迅速崭露头角。
值得一提的是,在电动汽车保有量高速增长下,高压快充充电桩的需求或将呈现出爆发性增长,宝馨科技此次与华为紧密合作,未来发展可期。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中国充电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充电桩246.2万台,其中直流充电桩106.1万台、交流充电桩140.0万台。相比之下,截至9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821万辆,占汽车保有量的5.5%。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1401万辆。相比发改委《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提出的“一车一桩”的发展目标,充电基础设施增速较快但仍面临建设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
有数据显示,预计2025年国内充电桩增量规模或达944亿元,3年CAGR达68.6%。海外供给不足更甚,2025年欧洲和美国公共充电桩市场规模或达到350/177亿元,CAGR分别达到91.3%/106.3%。
光伏领域全面发力,异质结投产在即
伴随着光伏市场火热发展,行业技术也在不断更新迭代。随着PERC电池效率提升逐渐接近瓶颈,新一代光伏电池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市场选择的趋势,N型将成为光伏电池新主线,2023年将成为N型量产元年。
其中,异质结电池(HJT)作为光伏电池领域新一代技术代表,具有更高的光电转化效率和双面率、更优的温度系数、更大的降本空间等优势,已经入量产化阶段。
据悉,宝馨科技重金布局的怀远一期2GW高效异质结电池及2GW光伏组件项目的首批设备已经进场,并计划于近期投入生产。一期达产后,将具备年产2GW高效异质结电池和组件的制造能力,可迅速响应市场采购需求。意味着宝馨科技将进一步巩固其在光伏领域的领先地位,为其提供业绩支撑。
宝馨科技在下一代光伏技术方面也正在取得进展。公司坚定布局钙钛矿+异质结叠层电池研发及产业转化研究。根据前期调研纪要披露,公司实验线建设工作已完成场地装修,处于设备进场阶段。目前公司合作团队的钙钛矿/异质结叠层电池实验室自测效率已超30%。现阶段,相关工艺规划、技术路径设计均在有序进行中。
此外,在分布式光伏项目推进方面,宝馨科技与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蒙西分公司、怀远县人民政府共同合作的1GW分布式光伏项目无疑是公司今年业绩的一大亮点。项目总投资约为50亿元人民币,已于近期开始建设,全部采用宝馨自主研发、自主品牌的高效异质结光伏组件。预计该项目在完成后将显著提升宝馨科技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和业务规模。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