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鸟、湿地和黄河,一项跨越5000公里的同步调查

从西宁向西,偏西南行驶500多公里,就到了青海省玛多县的鄂陵湖和扎陵湖,这里是黄河的源头。10月1日—15日,新一轮秋季黄河流域水鸟及栖息地同步调查启动,由沿黄9省(区)的调查人员共同参与,跨越全流域5000多公里。青海大学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王稳是黄河流域青海段水鸟同步调查的召集人,两支调查队由他带队深入黄河源头,新黄河记者也全程跟随。
图片
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 徐超 摄
“黑颈鹤2只、斑头雁30只······”数鸟,是王稳与调查队员在黄河源头的主要调查工作。黄河流域涵盖西太平洋、东亚—澳大利西亚、中亚三大全球候鸟迁飞区,是鸟类迁徙的重要的栖息地、繁殖地、越冬地和中途停歇地。其中,青海地处两条候鸟迁飞通道,水鸟及栖息地调查的主要任务就是丰富黄河流域的水鸟数据,为湿地和水鸟保护战略研究提供关键的科学数据。
黄河源头的数鸟人
作为全球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地质最新的高原,青藏高原拥有自身独特的鸟类群落,是中亚候鸟迁飞通道的重要环节。以鄂陵湖、扎陵湖为代表的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也成为这条迁飞通道重要的中转站,为很多迁徙候鸟提供了食物补给。王稳介绍,对于黄河源园区来说,10月中旬已经是秋季候鸟迁徙的中后期,“通过几天的调查,我们看到在黄河源园区依然有不少等待迁徙的鸟类,其中主要是一些雁鸭类,数量比较多的有斑头雁、赤麻鸭。”
图片
玛多水鸟调查组 李运恒 摄
提到此次调查的惊喜,无疑是多次观测到“高原神鸟”黑颈鹤,它生长、繁殖在高原,是全球唯一一种在高原上完成其全部生命周期的鹤类,主要栖息于海拔2500米—5000米的高原湿地。
“为了配合完成此次黄河流域水鸟及栖息地同步调查工作,我们青海组建了5支调查队伍。”王稳告诉新黄河记者,干流长、流域面积大是黄河流域青海段最为突出的特点,“为了得到更加全面详实的数据,从黄河源头一直到黄河流出青海境内,我们总共选择了21个调查单元。”其中,在黄河源头区域的调查点位涵盖扎陵湖、鄂陵湖、星星海、冬格措纳湖、江蒙措、岗纳格玛措等;此外,大型人工水库库区、湟水河国家湿地公园等也是青海境内极具代表性的调查单元。
图片
猎隼 玛多水鸟调查组 供图
水鸟调查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极强的工作,调查组按项目方案和专家的要求,采用样点法和样线法进行调查,对调查范围内的水鸟种群、数量、分布、栖息环境进行全面详实的记录,并用GPS工具箱记录点位、记录数据、整理数据。自2022年以来,黄河流域青海段都会固定开展鸟类繁殖期、越冬期、春秋迁徙期的同步调查,王稳认为,水鸟及栖息地调查能全面了解黄河青海流域水鸟的种类、种群数量及其栖息地现状,掌握黄河青海流域重点湿地的水鸟分布与数量动态变化趋势,确定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和全球受胁水鸟的保护地空缺。
一场填补空白的任务
相比长江流域、东部沿海湿地,黄河流域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起步较晚、基础薄弱,而在水鸟及栖息地调查方面更是数据总量较少。根据此前报道,长江中下游越冬水鸟同步调查起步于2004年,中国沿海水鸟同步调查(中国黄渤海湿地调查)起步于2006年,相比黄河流域均提前多年。
图片
王稳(中)在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做调查 徐超 摄
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同步调查?因为水鸟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湿地环境的重要指示物种,其分布、数量及其变化反映了湿地的水质水量、植被组成、生态服务功能等生态特征以及保护管理的状况。作为我国的第二长河和重要生态屏障,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域内湿地类型多样,同时湿地水鸟资源丰富,在全球水鸟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图片
黑颈鹤 玛多水鸟调查组 供图
黄河流域水鸟及栖息地同步调查的启动,无疑是一项填补空白的任务,而最终的目的,是为建立健全系统完整的黄河流域水鸟及栖息地调查监测体系提供科学依据,为评估黄河流域湿地生态健康状况及保护修复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根据最新数据,青海境内黄河干流长度1694公里,占黄河总长的31%,多年平均出境水量达264.3亿立方米,占全流域径流量的49.4%,既是源头区,也是干流区,这也让黄河流域青海段的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
图片
三江源国家公园 徐超 摄
“按照统一的调查方法和技术标准,多人多点同时对不同区域或同一区域不同地点的水鸟的分布、种群数量、栖息地、受威胁因素及保护现状进行调查,更能有效反映出湿地生态特征以及保护管理的现状,为‘三江之源’‘中华水塔’乃至整个黄河流域的湿地保护工作奠定坚实基础。”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处处长马建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
图片
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 李运恒 摄
王稳认为,黄河流域青海段的水鸟及栖息地调查有两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方面,包括黄河源头在内的青海段是全国黄河流域水鸟及栖息地同步调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最终调查的水鸟数据也可以与黄河流域其他省份做对比,用于科研分析,为湿地的保护与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部分视频素材由玛多水鸟调查队王岳邦提供)
记者:李运恒 记者:白德彰 摄像:徐超 剪辑:徐超 编辑:周全 校对: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