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华为概念股”赛力斯,前三季度亏23亿!股价大涨下的隐忧

摘要:5年期限(欢迎关注闺蜜财经)
图片
撰文|蜜姐
这是@闺蜜财经的第1389篇原创
近期,随着新车型的热销,赛力斯再度成为炙手可热的“华为概念股”。
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在自己的微博不断发出喜讯:
“问界M7上市才一个多月,大定就已经超过了六万”;
“12月将要发布的旗舰全尺寸SUV问界M9,盲订订单已经突破了15000台”。
作为合作方的赛力斯股价飞升。
截至10月30日收盘,赛力斯的股价为82.81元/股,当月累计涨幅48.62%,年内累计涨幅翻倍达107.08%,重返千亿市值。
图片
但10月27日发布的三季报,抱上华为“大腿”的赛力斯,业绩并不太美丽。
前三季度,其净亏损22.94亿元,与华为深度合作以来的三年九个月,其累计亏损金额约97亿元。
01
三季报的喜与忧。
今年第三季度,赛力斯实现:
营收56.48亿元,同比减少47.2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50亿元;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1.85亿元,同比大增147.59%,有明显改善,主要是因为公司收到产品预售款项增加。
今年前三季度,赛力斯的营收166.8亿元,同比下滑27.86%;归属净利润-22.94亿元,亏损幅度收窄14.23%。
截至报告期末,其总资产390.88亿元,较上年度末减少16.92%。
值得注意的是,从2019年赛力斯与华为深度合作以来,2020—2022年及今年前三季度分别净亏17.29亿元、18.24亿元、38.32亿元和22.94亿元,累积净亏损96.79亿元。
图片
图片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网(特此感谢)
截至报告期末,赛力斯的普通股股东总数达138,608户,相比去年底增加约2.6万户,但相比6月底已减少9115户。
据赛力斯的产销快报显示,2022年,其新能源汽车销量135,05辆,同比增长225.90%,其中赛力斯汽车销量80,041辆,同比增长626.39%。
今年4月,其销售开始乏力,当月赛力斯汽车销量同比减少14.13%;6月—9月,其销量均为同比负增长,分别为-25.99%、-45.69%、-67.52%和-29.75%。
02
新车型拉动业绩,四季度有望扭转颓势。
尽管前三季度营收下滑,但今年9月以来,随着问界M7大五座版本,以及M9旗舰车型陆续上市,赛力斯再次抱紧华为“大腿”。
随着华为Mate60系列手机满血回归,为同在华为渠道门店销售的问界汽车引来了众多客流量。
问界M7(预售价格在25.8万-31.8万元区间)上市一个多月,大定(一般指预定且不退定金)数量超过了六万辆的消息也刷屏了。余承东对这一业绩也是相当满意,称是“起死回生,真不容易”。
而12月将发布的问界M9旗舰车型,其官方消息称盲订订单已超1.5万台。
图片
赛力斯乘着华为手机业务复苏的东风,在三季报中也表达了对未来业绩的乐观:“随着公司产品的逐渐交付,公司的营业收入有望明显增长。”
03
股价犹如坐过山车,重回千亿市值,能撑多久?
即便第三季度赛力斯的盈利能力有所改善,仍净亏9.50亿元,盈利还遥遥无期。研发、新产品销售以及行业“价格战”等,都需要持续砸钱......
而如今当红的“问界”品牌属于华为与赛力斯共同打造的,赛力斯在市场上一度被质疑为是华为的“代工厂”。
目前,华为与车企的合作模式主要有三种:
供应商模式,提供智能网联零部件及智能化解决方案;
Huawei inside(HI)模式,提供全栈自研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如与长安汽车、宁德时代合作打造的阿维塔;
智选车模式,如与赛力斯深度合作打造的问界等。
图片
图片来源|国金证券研报(特此感谢)
其中,智选车模式争议最大,也是目前华为汽车的主要合作模式之一。该模式下,华为将主导研发、整车设计、销售及售后等环节。
2021年,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公开称不会考虑与华为等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动驾驶,原因是这样的合作将让上汽集团仅仅成为“躯体”,而没有“灵魂”。车企们顾虑自己可能仅被华为拿来“练手”。
有意思的是,赛力斯的创始人兼实控人张兴海恰恰有从妥协到独立的成功经验。
赛力斯此前因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几经改名。
早年,张兴海创业做汽车座椅弹簧起家。后进入整车制造,与东风汽车合作,双方各出资50%成立了“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小康股份成功实现了转型和跨越式发展。
据公开报道,早在2016年,张兴海在海外留学的儿子张正萍就创办了SF赛力斯电动车项目。2018年推出了2款智能电动SUV,市场反应平平。
2019年,赛力斯成功与华为牵手。这一次的敢于妥协,能否复制曾经的成功,还未得知,因为影响因素众多。
一方面,此前与华为联合打造的赛力斯华为智选SF5上市,效果并不理想,问界M5也在去年热销后,今年4月以来逐渐式微。
图片
如今虽说有新车型上市拉动业绩,但赛力斯并非华为的“独宠”。
据财新报道,华为的智选车模式,还与奇瑞汽车合作了“智界”、与北汽蓝谷合作了“享界”、与江淮汽车合作了“傲界”(后两者还未公布,名字可能会更改)。
另一方面,今年3月,赛力斯发布自有品牌蓝电新能源汽车,并未在市场上激起多少浪花,离“独立行走”也尚有距离。
尽管华为再三喊话“不造车”,但多年前也曾说过“不造手机”。
今年华为再次喊话“不造车”,据36氪报道,相关公告“有效期5年”。也就是说,2028年之后,华为是否造车就要打个问号了。
此前,一些问界车主直接将尾标私自更换为“HUAWEI”。如果华为亲自下场造车,对赛力斯们的影响可想而知。
不过,与其说赛力斯选择了华为,不如说它坚定不移选择了转型新能源汽车赛道。
无论是妥协,还是被质疑,赛力斯不仅获得了更多融资,目前还稳稳留在了牌桌上,并在加速出海。
当然,新能源汽车的淘汰赛仍在继续,更多新玩家还在加入。比如,几天前,吉利与百度联手打造的极越01正式上市了。
作为土生土长的重庆汽车民营企业的赛力斯,创业至今数次实现转型,祝福这个家乡品牌这次也能成功突围。
本文未注明数据均来自于赛力斯财报,特此说明和感谢!文章仅供讨论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
版权声明:本文系闺蜜财经创作,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获取授权。另,授权转载时还请在文初注明出处和作者,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