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俄乌冲突到巴以冲突,大规模空袭没有效果,制空权理论逐渐失效

著名军事理论家朱利奥·杜黑有一个理论,即夺取制空权,随后将对方的关键目标摧毁,影响其供应补给和人民抵抗意志。最终,对手会因为战争潜力丧失而投降。杜黑还写出了《制空权》一书,对两次世界大战的世界空军建设产生深远影响,一些观点直到现在都深受重视。
图片
在海湾战争中,美军凭借着制空权优势,打得当时号称“世界第四强陆军”的伊拉克军队没有招架之力,也让世界见识到自己强大的军事能力。然而在俄乌冲突中,俄罗斯对乌克兰实施了多次猛烈空袭。特别是在乌克兰袭击克里米亚大桥,突破了不攻击重要民用设施的底线后,俄军空袭力度陡然增加。在猛烈的空袭中,乌克兰遭受了惨痛损失,全国多次停电,但依然有能力与俄罗斯对抗,俄乌冲突至今看不到停火迹象。
图片
在新一轮巴以冲突中,以色列的空中优势更大,因为哈马斯几乎没有防空力量。因此在冲突爆发后,以色列肆无忌惮空袭加沙地带,造成当地平民大量伤亡。然而,哈马斯似乎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依然能向以色列控制区发射火箭弹。在以军地面部队攻入加沙地带后,哈马斯还进行了激烈抵抗,使得以军推进效果不佳。
图片
为何美军对伊拉克军队的空袭效果很好,俄军和以军却效果不佳?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在“核心问题”。无论什么战争方式,“核心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对方丧失作战能力,或者迫使对方放弃抵抗选择和谈。
美军通过大规模空袭,使得伊拉克军队遭受重创,被迫退出了科威特。然而在后续发生的阿富汗战争中,美军对阿富汗塔利班持续打击,但后者利用复杂的地形坚持作战,在长达20年的战争中都没有被消灭,甚至还不断壮大。最终美军狼狈撤离阿富汗,阿塔很快就夺回了政权。
图片
俄罗斯和以色列面临的情况有所不同,俄军的持续空袭没有对乌克兰核心机构进行打击,因为俄乌没有爆发全面战争,莫斯科不想局势升级。此外,西方源源不断提供军援,使得俄罗斯难以彻底摧毁乌克兰的战争潜力。以色列的对手哈马斯虽然实力不强,但能通过建筑群和复杂的地下通道保存实力,有效抵御空袭。
图片
总而言之,在人类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想要通过空袭解决“核心问题”的可能性已经不高。实际上,地面行动也实现不了这个目标。因此,如何“控制”或者“摧毁”对手的关键目标,成为作战的关键。当然,俄乌冲突和巴以冲突中,很多目标的价值并不高,使得空袭的收益不够。若拥有多个高价值目标的国家之间爆发战争,空袭的效果可能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