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3年(上):欧洲千年未有的大变局,迟到的丧钟与新帝国的崛起

外星生命一直没有光顾这颗孤独的星球。
或许他们已经来过,以另外一种我们尚无法感知的方式。
若是他们有机会浏览自第四纪开始、人类所有历史投射的光影,大体可以认定这就是一部劣质的战争片。
(尽管,一些哲学家、诗人、艺术家留下了动情的诗句以及自我慰籍的作品)
烂俗的剧情所设定的高潮之一,发生在1453年。
从此以后,文明的发祥之地——被称为摇篮的美索不达米亚,彻底沦为了各种剧情发展、交织的背景板。
遗憾的是,直到今天,这部烂片还没有播完。
图片
题图:《君士坦丁堡围城战(1453年)》 法国人仿自弗兰德斯画家让·勒塔维尼耶(Jean Le Tavernier)的手抄本插图 制作于1455年后
一 欧洲千年未有的大变局
当西班牙的犹太旅行家——“来自图德拉的本杰明”(Benjamin of Tudela 约1130—1173年)到访了亚述古都尼尼微的废墟之后,又过了280年,整个欧洲迎来了千年未有的大变局。
在西边,英格兰与法兰西,于1453年结束了百年战争,各自开始修炼内功,夯实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制;
在东边,这年五月,奥斯曼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的部队攻入君士坦丁堡,为绵延千年的东罗马帝国——拜占庭敲响了丧钟。
丧钟本来是在半个世纪前就要敲响的,因为来自东方的帖木儿让奥斯曼人伤了回元气,东罗马帝国的皇帝于是又瑟瑟发抖地过了50年。
1453年的丧钟正式敲响后,罗马的幽灵依然在游荡。
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1404—1453年)战死后,他的弟弟带着两个儿子和4岁的女儿索菲亚·帕列奥洛格(1449—1503年)逃到了罗马。
由罗马教皇抚养长大的索菲亚·帕列奥洛格,在1472年11月嫁给了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
这次重要的联姻,让伊凡三世找到了与奥斯曼人同样的尊严——他们均自视为东罗马帝国(拜占庭)皇帝的继承人,伊凡三世开始自称为“全俄罗斯君主”和“伟大的凯撒”,此后人们熟知的“沙皇”一词,便源自此。
图片
插图:列宾于1885年所作的《伊凡雷帝杀子》原名为“1581年11月16日恐怖的伊凡和他的儿子”
伊凡三世的孙子伊凡四世(1530—1584年)于1547年1月16日在莫斯科登基,由莫斯科大主教正式加冕为“沙皇”,这位伊凡“雷帝”就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位正式沙皇。
肇始于1453年的这场千年未有的大变局,对于整个西方文明而言,从积极的意义上看,带来了两项意外的利好:
其一是因为君士坦丁堡的沦陷,导致很多希腊人出逃西欧,带来了古希腊、罗马以及阿拉伯人的知识、文献,从而助推了缘起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
其次,因为连接欧亚两大洲的陆上贸易路线就此中断,促发了欧洲人寻找通过海路到达亚洲的可能性,由此开启了大航海、大殖民的时代。
二 蒙古人的西征
继续马其顿的征服之后一千多年来,美索不达米亚这片土地上走马灯一样换着主人,古城尼尼微附近成为了罗马人、波斯人、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互相厮打的古战场。
在1453年这场千年未有的大变局之后,新崛起的奥斯曼帝国从波斯人(萨法维帝国1502—1736年)手中抢占了美索不达美亚,成为这片土地上新的征服者。
在扮演这个角色时,它需要应付来自东西两边的敌对势力。
崛起于突厥游牧部落的奥斯曼,即保存了游牧民的传统,也继承了拜占庭和阿拉伯的信仰和文化。
尽管东西融合、内外兼修、软硬兼顾,但它两边都不讨好,同时被东方的波斯、和西方的欧洲诸邦视作异类。
先来看看西边。
11世纪时,来自中亚北部的一支突厥部落——塞尔柱人征服了波斯和美索不达米亚,继而西进,他们建立的塞尔柱帝国(1037—1194年)在11世纪晚期达到了鼎盛,之后便分崩离析。
在前文,我介绍过当塞尔柱帝国衰亡之际,一位名叫伊马德丁·赞吉(1085—1146年)的摩苏尔总督开创了赞吉王朝(Zengid Dynasty 1127—1262年),这个王朝以摩苏尔为首府,占据叙利亚大部和美索不达米亚。
而塞尔柱王室中的另一支脉,在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独立的罗姆苏丹国(1077—1308年),一度领有小亚细亚半岛中、东部、从黑海到爱琴海沿岸一带广大地区。
一个半世纪后,随着蒙古人的三次西征(1219—1260年),阿姆河流域的一小支突厥部落——乌古斯突厥的卡伊部落被迫迁徙到了小亚细亚,臣服于罗姆苏丹国,在邻近拜占廷帝国的萨卡利亚河畔得到了一块封地。
1258年开始,成吉思汗的孙子旭烈兀率军进行了第三次,也是蒙古人的最后一次西征。
旭烈兀的大军攻破了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的最后一个世袭王朝——阿巴斯王朝(黑衣大食)末代哈里发死在蒙古人的马蹄下,阿拉伯帝国就此灰飞烟灭。
蒙古军队继续西进到叙利亚,直抵地中海东岸,正要准备打向埃及时,旭烈兀听闻自己长兄、蒙古帝国第四任大汗蒙哥的死讯,于是留下5000人驻守叙利亚,自己率军东归。
旭烈兀留在叙利亚的这5000人马,不久被埃及的马穆鲁克苏丹国(1250—1517年)所消灭。但他在忽必烈和弟弟阿里不哥对汗位的争夺中,站在了忽必烈一方。
当忽必烈平定了阿里不哥的叛乱后,在1264年封旭烈兀为伊利汗,接管了此前由大汗政府直接管辖的波斯地区,其势力范围从阿姆河以西直到埃及边境的波斯国土。
一个新的蒙古汗国——伊利汗国(1256—1335年)就此在西亚出现。
图片
强盛时期伊利汗国的疆域示意图
三 新帝国的崛起
小亚细亚的罗姆苏丹国成为伊利汗国的属国,此后逐渐衰落而分崩离析。卡伊部落的首领奥斯曼一世(1258—1326年)在1299年自称“加齐”,正式宣布独立,奥斯曼土耳其由此横空出世。
立国之初,处于东西夹缝中的奥斯曼采取了“东交西攻”的战略,也就是向东面的蒙古人交好,继续向西扩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
此时,持续了两个世纪的十字军东征已成了一段往事——1291年,最后一个十字军陆上据点阿卡被埃及马穆鲁克军队攻陷,耶路撒冷王国也就此灰飞烟灭。
立国一百年后,奥斯曼帝国的版图早已超过了当年所依附的罗姆苏丹,他们渡过了达达尼尔海峡,向西征讨巴尔干半岛。
图片
1355年前后奥斯曼土耳其疆域示意图
1389年6月,奥斯曼土耳其和塞尔维亚人领导的巴尔干联军发生了一场科索沃战役,奥斯曼土耳其苏丹穆拉德一世在战役中遇刺身亡,但他的儿子巴耶塞特一世(Bayezid 约1354年—1403年)继位后,最终赢得了战争,塞尔维亚的领主们不得不纳贡称臣。
控制了巴尔干半岛大部的巴耶塞特一世,让西方的敌人闻风丧胆,获得了“闪电”的殊荣。
如此一番操作之后,奥斯曼人吞并了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一部,拜占庭帝国岌岌可危。
匈牙利,便被推向了东西之间对峙的最前沿。
四 最后一次失败的十字军东征
1396年,英、法、勃艮第的一群骑士和匈牙利、波兰联军纠集了一只“十字军”,想要向巴耶塞特一世讨要个说法。
这一次东征,号称“最后一次十字军东征”。
想要力挽狂澜的核心人物、巴耶塞特一世的主要对手,便是大名鼎鼎的卢森堡大公西吉斯蒙德(Sigismund of Luxemburg  1368—1437年),此时这位日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主要社会身份,还是匈牙利国王。
图片
《卢森堡大公西吉斯蒙德肖像》 皮萨内洛(Pisanello)约1432—1433年 维也纳艺术历史博物馆藏
此前我在介绍欧洲宗教改革的内容部分,他已经隆重出场过一次。(可参阅《教廷往事与天主教改革之序章:阿维尼翁之囚、三皇鼎立与胡斯运动》)
这一只欧洲联军,队伍相当不好带。因为此时的教皇,号召力大大减弱了。
首先是自1309年开始,教皇们被法国国王掳到了阿维尼翁,直到1377年,格列高利十一世(Grégoire XI 1370—1378年)才把教廷由阿维尼翁迁回罗马,结束了这段“阿维尼翁”的屈辱岁月。
而当格列高利十一世在1378年去世后,阿维尼翁和罗马各自选出了一位继任教皇,情况变得复杂了,基督教差一点又来一次大分裂。法国方面选出的教皇被称为“对立教皇”(Antipope),而英国、神罗则支持罗马选出的教皇,这个分裂的局面持续了40多年,而自1409年到1418年,为了弥补分裂的比萨会议中,又选出一位新教皇,形成了“三皇鼎立”的局面。
这个烂摊子,最终在德国召开的康斯坦茨(Konstanz)会议上,才得到了解决,最终选出了一位由各方认可的、驻罗马的新教皇马丁五世(Martin v 1417—1431年)。
而召集这次重要会议的正是西吉斯蒙德。
此后,他在1433年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436年正式加冕为波西米亚国王。第二年,这位卢森堡王朝的末代皇帝去世后,帝位由其女婿阿尔布雷希特二世继承,哈布斯堡王朝的时代就此开启。
图片
日后的丢勒为西吉斯蒙德所绘的肖像 1512年 日耳曼国家博物馆藏
话又回到1396年这次最后的十字军东征,当面对巴耶塞特一世咄咄逼人的态势时,基督教内部正处于“对立教皇”时期,缺少了主心骨,自然是谁也不听谁。
1396年9月,双方在扼守多瑙河下游的要塞尼科波利斯(Nicopolis,即尼科堡,如今保加利亚境内)附近展开了决战,匈牙利、法兰西、医院骑士团和威尼斯等组成的联军被奥斯曼人打得落花流水。
西吉斯蒙德和医院骑士团团长通过多瑙河上的威尼斯战舰得以逃脱,他们从君士坦丁堡辗转返回了欧洲。
这次最后东征的彻底失败,打消了欧洲骑士们继续向西进攻的热情和信心。而君士坦丁堡,则称为奥斯曼的囊中之物。
图片
《尼科波利斯之战》 1475年 法国手抄本绘图师让·科伦布(Jean Colombe)作
而就在巴耶塞特一世开始围困君士坦丁堡之际,自旭烈兀之后,打东边又来了个帖木儿(1336—1405年 帖木儿帝国的创建者,有关他的情况下文再表)。
这帖木儿一出手,就在1402年安卡拉战役中击溃了土耳其,而且俘获了巴耶塞特一世。
风光一时的“闪电”在帖木儿的囚禁中屈辱而死。
土耳其由此陷入了几乎被分裂的大空位期,直到1413年,穆罕默德一世(1413-1421年)在混乱多年的继承人之争中上台,结束了分裂局面,逐渐收复被帖木儿征战丧失的领土。
此后经历第七任苏丹穆罕默德二世(1432—1481年)的东征西讨,在第十任苏丹苏莱曼一世(1494—1566年)时期,奥斯曼土耳其的国力达到了鼎盛,完全控制了东西之间的陆上交通、贸易路线。
图片
1440年前后的奥斯曼土耳其与拜占庭帝国疆域示意图
这个从15世纪开始新崛起的帝国,在西边和东边面临着哪些对手?对于美索不达米亚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且待下回继续为您介绍。
本文为《两河之间的文明拼图:美索不达米亚艺术史》
系列文章 第六篇